中國旅游研究院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暑期全國國內旅游人數達18.39億人次,占全年國內旅游出游人數的28.1%;實現國內旅游收入1.21萬億元,約占全年國內旅游收入的28.7%。
業內人士指出,今年暑期的旅游熱度明顯高于2019年同期,旅游市場出現“業態上向產業鏈下游、空間上向遠程目的地”同時擴散現象,未來旅游經濟有望進一步復蘇。
“隨著市場熱度不斷走高,旅游產業景氣開始由景區、餐飲、住宿、交通等上游資源商向票務代理、渠道分銷、導游、領隊為代表的旅行服務業全面擴散,客群流向也開始由近程向遠程目的地擴散。受研學、親子、避暑、康養、度假旅游需求高漲的影響,城鄉居民更愿意在目的地居停更長時間。大數據監測顯示,全國游客暑期在外游玩時間明顯增加,同比漲幅達36.77%。”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發文稱。
具體來看,游客構成中,親子游是暑期出游主力。去哪兒平臺數據顯示,2023年暑期,熱門城市機票預訂量同比疫情前增長四成,熱門城市酒店預訂量同比疫情前增長1.4倍。從旅客結構看,去哪兒平臺上18歲以下、34-43歲這兩個群體占比最高,兩者相加超過五成,其中兒童占比達到10%。
攜程數據也顯示,暑期出境游跟團訂單量環比前兩個月增長近六成,親子家庭報名的訂單占比達52%。暑期機票訂單中,家庭出游(親子游、全家游、攜老人)是增長最快的群體,訂單量較2019年同期增長超過五成,其中親子游機票訂單漲幅最高,較2019年同期增長達到56%。
值得關注的是,將教育與出游結合的研學市場在今年暑假也受到產需兩方熱捧,不少地方紛紛結合自身特色推出研學項目,吸引了不少家長的注意。
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長江口二號科學考古進行時”展覽設計了探秘展覽、親子知識秀、兒童光影劇等系列活動;在河南省洛陽市孟津區朝陽鎮南石山村,國家級非遺“唐三彩燒制技藝”吸引眾多研學游團隊學習體驗;在甘肅省隴南市康縣長壩鎮山根村,其打造的高等院校研學寫生實踐地正贏得越來越多認可……
攜程數據顯示,今年暑期研學游報名人次較去年翻2倍。歷史人文、科學探索、親近自然品類訂單數較2019年都有大幅度增長。在訂單整體的同時,研學市場結構也發生了改變。根據攜程平臺數據,今年暑期研學獨立營人均花費是1431元,同比去年下降一成左右;1-2日獨立營的訂單數占總數51%,同比去年訂單數增長173%,報名短線的人數增多、更偏向碎片化、多元化的體驗。
針對研學市場未來發展,戴斌表示,研學現在處于一個起步的初期,政府監管部門也應該關注到,對于研學的內容和研學指導師資格,教育部門和文化旅游部門要聯合進行必要的審核。
“多重、多維、連續性數據表明,旅游經濟已經復蘇,我們有理由對即將到來的中秋、國慶節假日旅游和全年旅游經濟持積極樂觀的預期。隨著文化、藝術、科技、教育等創業創新動能的積聚以及更多政策利好效應的釋放,旅游經濟步入繁榮期指日可待。”戴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