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觀看日環食,還是2019年12月26日在獅城新加坡,時隔四年了,再次開啟追日模式。
2023年10月14日發生的日環食,環食帶斜穿北美和南美。作為一名日食追逐者,每一次日食發生都不希望錯過,享受那幾分鐘天文奇觀帶來的快樂,何況因為疫情已經四年與日食無緣見面了。

組圖1 2023年10月14日環食帶斜穿北美和南美,穿過美國西部幾個州
去哪里觀看呢?看到天文愛好者群里有人組團去美國猶他州觀看,說那邊天氣晴朗的概率高,那就加入組織吧。
距離環食帶最近的一個城市,是猶他州的首府鹽湖城,城市因大鹽湖而得名。鹽湖城,因為一屆冬奧會記住了這個城市;又因為一次日環食,來到了這個城市。
10月12日飛往鹽湖城,飛機降落時有幸看到了粉色的大鹽湖美景。粉色湖泊的形成原因,是在陽光照耀下,湖里的海藻產生大量的粉紅色胡羅卜素,使得湖泊看上去如此驚艷。

組圖2 在飛機上俯瞰粉色的大鹽湖美景
鹽湖城機場有輕軌直達市區,下榻在Booking.com預定的酒店式公寓,就開始計劃去哪里參觀游覽。在小紅書上也提前做了功課,參考了幾個有關鹽湖城的游覽攻略,有兩個地方必打卡。
鹽湖城大禮拜堂:管風琴奏響神圣樂章
鹽湖城大禮拜堂(Salt Lake City Tabernacle),是所有攻略推薦的必去地,這里是摩門教唱詩班排練的場地,每天中午12點還有管風琴演奏,免費欣賞,這個不能錯過。
大禮拜堂在市中心,坐輕軌可以直達。大禮拜堂是一座長76米、寬46米和高21米的橢圓型建筑物,看上去并不華麗,但非常莊嚴。該建筑始建于1864年,完工于1867年,距今已有200年歷史,一直到今天還保持原貌。楊百翰是當時建造大禮拜堂的總設計師,他提出了創新的設計構想,即要建造一個大型的拱形圓頂建筑,沒有柱子擋住視線,任何一個角落都可以一眼望見講臺,在遠處就能聽到演講者的聲音。圓頂設計考慮到了聲學效果,是為了充分利用里面人說話的回音,這樣,在當時沒有話筒的情況下,不需要擴音器就可以把聲音傳到各個角落。

組圖3 鹽湖城大禮拜堂圓頂建筑
禮拜堂門口站著幾位摩門教志愿者,看到我們到來,他們熱情地迎上來,為每一位到訪者遞上今天要演奏的曲目,仔細看了看,有贊美詩、詠嘆調、奏鳴曲、交響曲......,步入大禮拜堂,被正前方一座巨大的帳幕式管風琴所震撼到,尤為壯觀,看介紹,這是大禮拜堂的鎮堂之寶,在當時是全世界最大的管風琴,由大小不一的11623支風管組成,足有四層樓高。
管風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樂器之一,管風琴的發展跨越了兩千多年的歷史,從公元前3世紀起源至今。管風琴屬于氣鳴類樂器,由鼓風系統、控制系統、音管組成。通過鼓風機施加壓力流通不同的音管來發出聲音。音管的材質不同、大小不同,可組成不同的組合發出不同的音高、音色,能夠模擬管弦樂隊中如木管、銅管等樂器的聲音。

組圖4 鹽湖城大禮拜堂擁有11623支風管的帳幕式管風琴
大禮拜堂分上下兩層座位,已經有不少聽眾坐在里面,我想他們應該也和我一樣,從遠方慕名而來的。12點整,一位老藝術家開始演奏,大家屏住呼吸,靜靜欣賞,一共演奏了四首曲目,每一首曲目都能震撼到你的心靈深處。管風琴演奏的音域極其寬廣,令人驚嘆的音響效果,聲音寬廣、恢弘,令人心生敬畏。很榮幸能聆聽一場管風琴演奏,有余音繞梁三日的感覺。
鹽湖城克拉克天文館:乘著高科技遨游太空
作為一名天文愛好者,每到一個城市,當地的天文館是必去的。鹽湖城克拉克天文館(Clark Planetarium)也在市中心,坐輕軌可以直達。一下輕軌,遠遠就看見館外的天文宣傳畫壁。天文館免費向市民開放,孩子們可以免費體驗各種高科技的展品,還有IMAX劇場和球幕劇場,每天有多場關于天文的科教電影,每場觀看9美金。

組圖5 鹽湖城克拉克天文館
一進大廳,就發現正中央的球形投影上正在預熱即將到來的日環食,這次環食帶穿過美國猶他州,作為州府鹽湖城的天文館,當然要大力宣傳,介紹這次日環食觀看時間、天氣、最佳地點,以及觀看注意事項,館內還提供日食鏡供市民購買。球幕劇場也播放著有關日食的電影,日食的形成原理、歷史上日食發生的事件,電影的動畫版,生動有趣,制作非常精良。

組圖6 天文館通過投影介紹10月14日日環食的各種知識
天文館工作人員會給你呈上一張紙,上面介紹了當月天文館計劃舉行的各種各樣的講座和派對活動,比如:日食講座,講解影子科學;10月14日的日環食派對,慶祝日環食的到來;觀星派對,組織愛好者夜晚在公園里觀測星空;行星派對,探索太陽系里的行星;使用回收材料設計你心目中的機器人,以及針對自閉癥患者的專場活動。
館內各種有關太空的體驗吸引著孩子們,讓他們從小就能有機會探索宇宙的奧秘。通過觸摸屏和手柄你可以親手制作一只火箭,讓它發射升空;通過虛實結合漫步月球,在月表面駕駛月球車;坐在航天飛機里,遨游太空;親自操縱探測器,體驗著陸火星的感覺;欣賞IMAX大片,感受星辰大海的魅力;觀察太陽、欣賞極光、認識行星、利用影像高科技實現你的航天夢。

組圖7 通過觸摸屏和手柄你可以親手制作一只火箭,讓它發射升空

組圖8 通過虛實結合漫步月球,在月表面駕駛月球車

組圖9 親自操縱探測器,體驗著陸火星的感覺

組圖10 欣賞IMAX大片,感受星辰大海的魅力
2023年美洲日環食:罕見的“金環”奇觀
這次來美的重頭戲,就是觀看日環食。10月14日,從鹽湖城租車自駕,一路向南200km,就進入猶他州環食帶中心,之所以選擇猶他州觀看,之前一直在關注環食帶的天氣預報,經過對比,發現猶他州是最佳觀測地之一。環食當天,湛藍的天空,萬里無云,特別適合觀測。頭一天晚上,幾個天文小伙伴們就在塞維爾營地搭起了帳篷,架好了望遠鏡和照相機,大小鏡頭已經對準了太陽,當天還飛起了無人機。美國當地的民眾,開著房車、攜家帶小、支起桌椅、放著音樂、點燃烤爐、吃著燒烤,連觀測帶PARTY,好不熱鬧。

組圖11 天文攝影愛好者們架起了天文望遠鏡和相機
先科普一下:日食是月球擋住了太陽,可問題是為什么同樣是月球擋住太陽,有的時候是日全食,有的時候是日環食,有的時候是日偏食,甚至不同的地方看到的也不同呢?這其實和月球與地球的距離有關。當月球經過太陽和地球之間時,如果月球比較靠近地球,月球就會完全擋住太陽,天空就會出現日全食;當月球距離地球比較遠時,月球沒有完全覆蓋太陽,天空就會出現日環食,產生“金環”效果。

組圖12 日全食、日環食、日偏食形成的原理
整個日食過程分為: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復圓,五個階段。美國當地時間上午9點08分,初虧開始,也就是偏食開始的時刻,太陽上方出現一個小缺口,就像一塊月餅被人咬了一口;10點26分食既開始,就是月亮的圓面與太陽的圓面第一次內切,太陽變得很苗條;10點28分,月輪中心和日面中心重合,這就是食甚,也就是最精彩的環食時刻,通過日食鏡或者望遠鏡你能看到一個金環,環食過程大約4分鐘。10點30分,月亮的圓面與太陽的圓面第二次內切,這叫生光;11點56分,太陽復圓,整個過程持續3個小時。

組圖13 猶他州塞維爾地區,日環食五個階段時間表,太陽被月球覆蓋89%,環食過程持續4分44秒
日食發生時,天文攝影家們更是腦洞大開,突發奇想,利用各種拍攝神器,拍出各種神奇大片。

組圖14 利用山峰為前景,一位俠客站在金環下

組圖15 以美國西部著名的景點:馬蹄灣、紀念碑谷為背景,堆疊的日食串
日環食的浪漫意境,太陽被月亮帶上一枚“金指環”——日環食的美妙并不僅僅在于科學,更在于它帶給我們的浪漫意境。在這一剎那,太陽如同一顆閃爍的鉆石,被一枚月球的戒指環繞。這幅畫面讓人們聯想到愛情與神秘的結合,仿佛大自然也在訴說著一個美麗的傳說。

組圖16 日環食的浪漫意境,太陽被月亮帶上一枚“金指環”
日環食的出現不僅僅是科學規律的呈現,更是大自然對于視覺藝術的一次完美創作。這次在美洲地區上演的日環食奇觀,無疑是大自然的一場震撼表演,也是人類觀察宇宙之美的珍貴時刻。在那一刻,太陽被月球精準遮掩,只留下光邊,形成了宛如黃金戒指的視覺效果。這種景象,就是大自然最為深奧的藝術之美。觀測日環食,不僅是對宇宙奧秘的一次揭示,更是人類對于大自然敬畏與欽佩的一次表達,也會讓我們更加珍惜我們的家園,讓人類與大自然和諧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