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Cinema EOS系統家族中緊湊便攜的全畫幅攝影機成員,EOS R5 C有著豐富的機內錄制格式,可根據拍攝題材、傳播渠道、交付要求的不同來靈活選擇,使得EOS R5 C能夠適用于很多專業領域。今天小編將和大家分享EOS R5 C不同視頻記錄格式的特點和適用場景,RAW格式代理剪輯的操作流程,幫助您選擇合適的拍攝格式,輕松應對不同工作流程!

選擇恰當的記錄格式
EOS R5 C既能夠實現RAW格式的記錄,搭配其他佳能專業電影機型滿足專業性、高畫質內容拍攝制作的需求,也可以選擇符合廣電標準的XF-AVC記錄格式,還可以選擇通用性高的MP4格式,滿足輕量化、小型化的拍攝和記錄需求。在開拍之前,攝影師可以根據拍攝性質的要求,選擇恰當的記錄格式來兼顧畫質和工作流程的效率。

EOS R5 C記錄格式選項
EOS R5 C搭載了佳能專業的Cinema RAW Light三種記錄方式,分別是具有高畫質的RAW HQ模式、標準畫質的RAW ST模式以及精簡記錄RAW LT模式。Cinema RAW Light為12bit視頻記錄進行了優化,處理數據更加高效。EOS R5 C支持8K 60P 12bit高規格視頻文件的機內記錄,并延長了記錄時間,便于用戶可以根據自身的拍攝需求選擇。

EOS R5 C RAW記錄格式參數
XF-AVC格式基于MXF視頻文件封裝標準,它不僅支持更多軌的音頻記錄,還支持豐富的自定義元數據,在廣播電視工作流程或者團隊協作場景下可以對素材進行更好的標注和管理。如果選擇XF-AVC記錄格式,在主分辨率菜單里還有進一步的選擇,那就是兩種圖像壓縮方法,一種是幀內壓縮Intra-frame,一種是幀間壓縮Long GOP。EOS R5 C的幀內壓縮格式以幀為單位進行編解碼,適合記錄背景復雜主體運動豐富的畫面,雖然素材體量比幀間壓縮格式大,但具有廣泛的后期兼容性。幀間壓縮以多幀圖像為壓縮對象,壓縮效率高,文件體積小,適合會議或者采訪等運動畫面相對較少的拍攝。

幀內幀間編碼格式對比
EOS R5 C還支持MP4記錄格式,可選H.264或者HEVC(H.265)兩種編碼格式。H.264是一種業界成熟的編碼格式,對后期硬件要求較低。格式的文件體積小,兼容性好,大部分電腦都能輕松實現對該格式文件的播放和編輯。HEVC也就是H.265,是繼H.264之后的一種新型視頻編碼格式,具有文件體積小,占用帶寬少的優點。HEVC具有高效運動補償和預測技術,在隨機、非常規運動的畫面里能夠捕捉和記錄下更多畫面細節,從而讓小體積文件也能夠保證畫面的清晰度和流暢度。

EOS R5 C記錄格式選項
選擇合適的記錄介質和記錄模式
EOS R5 C采用雙卡槽設計,方便用戶組合使用CFexpress和SD卡進行記錄。EOS R5 C可以使用CFexpress卡進行記錄,兼容CFexpress2.0 Type B規格的CFexpress卡,也可以使用SD卡進行素材的記錄。

EOS R5 C雙卡槽設計
通過EOS R5 C的雙卡槽,我們可以選擇多種記錄組合,比如在機內記錄8K RAW的時候,同時在SD卡上記錄具有4K分辨率的XF-AVC、MP4格式或代理數據。EOS R5 C支持同步記錄功能,包括同步記錄不同格式、不同分辨率或不同色彩采樣率,可以根據備份和發行目的進行指定,從而靈活應對多種工作流程。

EOS R5 C記錄組合
選擇匹配的電腦性能
EOS R5 C高效的HEVC格式和高質量RAW格式都能夠滿足高畫質影像制作的需求,二者的區別在于畫面的壓縮率和記錄文件的大小。HEVC所擁有的更高壓縮率使得素材能夠以更小文件體積進行存儲。不過由于壓縮率過高,因此需要支持高效HEVC編解碼的電腦硬件,例如M系列芯片的MAC電腦。RAW格式保留了更多原始影像數據,所以文件體積龐大,需要電腦具備更快數據寫入寫出的能力和更大的存儲空間。

M系列芯片MAC電腦
當后期電腦設備條件有限且使用Cinema RAW Light 8K和XF-AVC 4K等多種記錄方式拍攝視頻時,可以同時以DCI 2K/FHD分辨率記錄低比特率的代理短片。文件較小的代理短片可用于剪輯和預覽,這樣可以減少在8K/4K剪輯過程中計算機的工作負荷,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在前期設置EOS R5 C的代理記錄功能之后,EOS R5 C會將主短片記錄到插槽1的CFexpress卡上,同一場景的代理文件會記錄到插槽2(SD卡)。當利用代理文件完成編輯之后,再套回原素材進行調色和導出,便可以完成高畫質內容的制作。
基于代理文件的后期制作流程
基于代理文件的后期制作流程可以在不升級后期電腦硬件的基礎上進行高質量RAW素材的處理。拍攝與剪輯操作流程分享如下,可在菜單“記錄/存儲介質設置”欄第一頁“主記錄格式”項設置記錄格式,在該項按下SET鍵選擇RAW ST(標準畫質)或者RAW LT(精簡記錄)。“主記錄目標位置”設置為CFexpress。

設置主記錄格式
同樣還是在這一欄第3頁里找到“第二張卡記錄功能”里設置為“1主記錄/2代理記錄”。“2記錄格式”里可以對代理文件的格式進行設置,共有“XF-AVC”和“MP4(H.264)”可選,這里需要選擇“XF-AVC”。還可在“代理記錄色彩轉換”里將色域空間設為自己想要的色域空間,完成這些設置后就可以在拍攝中同時記錄RAW格式文件和代理文件。

設置代理記錄格式
完成拍攝之后,如果使用MAC版達芬奇進行剪輯,可參考如下操作流程。
1.幀率我們將通過達芬奇軟件向大家演示8K RAW素材的代理后期操作流程。
打開達芬奇之后,需要點擊右下角齒輪圖標進行設置,在“主設置”里找到“時間線分辨率”和“時間線幀率”里設置相應的參數,以滿足項目最終的交付需求。

時間線分辨率、幀率設置
2.緩存位置
設完這一步之后還需要往下拉滾動條,找到“工作文件夾”,在“代理文件生成位置”和“緩存文件位置”項點擊“瀏覽”,找一個外部連接硬盤,通常為該項目的剪輯盤,選擇該盤用于存放剪輯過程中產生的緩存文件和代理文件。這樣設置是為了將緩存文件存放在電腦的外置硬盤中,可以減小8K RAW格式在后期制作的過程中緩存文件對電腦本地存儲空間的影響。

設置緩存文件和代理生成的保存位置
3.色彩
接下來在該頁的“色彩管理”中找到“時間線色彩空間”里選擇“Rec.709-A”,設置完成之后點擊“保存”。

設置時間線色域空間
然后點開左上角“Davici Resolve”找到“偏好設置”。點擊之后找到“常規”打開常用偏好設置。在該設置頁中找到“為監視器使用Mac顯示色彩描述文件”,在之前的小方框中打鉤,最后點擊“保存”即可完成設置。

設置顯示器色彩描述文件
4.導入素材
完成上述的基本設置之后,就可進入到素材的導入和替換流程,首先需要對代理文件的名稱進行更改,進入到電腦的文件管理界面,找到代理文件的存放目錄,選中所有代理文件,單擊鼠標右鍵找到“重新命名”,在“查找”里輸入“_P”,“替換成”里不輸入任何內容,然后“重新命名”即可完成替換。

給代理文件重命名
進入到達芬奇界面,將存放原始視頻素材的文件夾添加到媒體池中,全選媒體池中的素材,單擊鼠標右鍵找到“重新連接代理媒體”,點擊之后會打開電腦的文件管理界面,找到存放代理文件的文件夾,點擊“open”即可完成替換。

成功替換代理素材
最后點擊達芬奇頂部的“播放”,找到“優先使用”并點擊,然后就可進行剪輯,此時就可以像剪輯普通非RAW素材一樣順暢。

通過以上的介紹,相信您對EOS R5 C不同記錄格式特點以及后期制作時不同格式對電腦硬件的需求有了更深入了解。有了這方面的技巧儲備,再結合著拍攝題材、交付渠道要求、工作站性能等因素,您就可以選擇出恰當的記錄格式去創作。您還想了解哪些操作技巧,歡迎留言給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