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InfoAV China》所有,未經允許私自轉載將受到嚴厲的法律制裁!
秦嶺終南山隧道簡介
陜西秦嶺終南山公路隧道是目前排名世界總長度第二的公路隧道。全長18.4公里,總共需15分鐘車程穿越。道路設計復雜,施工技術難度大,建設周期長。道路等級按高速公路,上下行雙洞雙車道設計,安全等級為一級。設計行車速度每小時60至80公里,隧道橫斷面高5米、寬10.5米,雙車道各寬3.75米。上、下行線兩條隧道間每750米設緊急停車帶一處,停車帶有效長度30米,全長40米;每500米設行車橫通道一處,橫通道凈寬4.5米,凈高5.97米;每250米設人行橫通道一處,斷面凈寬2米,凈高2.5米。隧道內路面為水泥路面。隧道襯砌除進出口圍巖地段及懸掛風機地段采用模筑襯砌外,洞身其余地段結合地質條件設計為復合式襯砌。隧道運營通風設三豎井分段縱向式通風。
這一隧道是國家規劃的包頭-西安-重慶-北海、銀川-西安-武漢兩條公路西部大通道共用的特大型控制性工程,是溝通黃河經濟圈與長江經濟圈的交通樞紐。隧道通車后,秦嶺天塹變為通途,使西安至柞水的公路里程縮短60公里,行車時間縮短2.5小時。
VTRON再創“第一工程”
VTRON在創造了:“全球軌道交通第一屏”-----深圳地鐵OCC調度系統,“亞洲電信第一屏” -----廣東電信新網管控制中心,“第一個中國社會聯動應急中心”----南寧社會聯動應急中心等第一工程后,此次又攜手“中國第一長隧”——秦嶺終南山隧道,為其提供監控顯示終端。整套系統由24塊67〞DLP顯示單元,組成一個4×6的拼接墻顯示系統。完美的結合了秦嶺隧道的各項監控應用。
由于秦嶺隧道地段復雜,項目實施困難,在設計、施工、通風、監控、防災、防排水、運營管理等方面正進行大量的科學研究,以確保隧道的建設和科學的運營管理。VTRON顯示拼接墻為秦嶺隧道的運營管理提供了良好的顯示平臺。
VTRON優勢盡顯
秦嶺隧道作為中國第一長隧道,采用了世界最先進的監控技術,來保證隧道的運營管理和行使安全。VTRON依靠其豐富的項目經驗和先進的產品,為秦嶺隧道提供高清晰,高信息量,數據化的大屏幕顯示終端。與各種先進監控技術向結合,一同保障隧道安全運行。秦嶺隧道每隔125米就會出現一個監控探頭,總共有325個監控探頭,構成了設計公路隧道上最密集的公路監控網,隧道里的任何異常信息,在控制中心,會實時顯示到VTRON的大屏幕上,通過計算機的智能處理,會同步送達到設在隧道口的消防救護中心。
隧道監控系統采用二級計算機網絡、下級網選用雙環光網,響應時間<10秒,并設有電力、交通、CCTV、收費、廣播、無線通訊、調度電話、火災報警、模擬屏顯示等九個子系統(不太肯定是否都有),在中央計算機系統的統一指揮下有機協調運作。VTRON大屏幕在中央監控中心的核心位置,為整個系統做運籌帷幄的控制,方便操作人員監控中心做統籌規劃的運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