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2000多年的兵馬俑“復活”
與歌手董寶石同臺唱rap
從“北宋”穿越而來的蘇軾
與歌手李玉剛共同演繹《水調歌頭》
孔子、老子、韓非子、蘇格拉底
“文化思想男團”
上演跨越時空的“百家爭鳴”
……
6月28日晚
一場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視覺盛宴
首個國家級AI盛典《2024中國·AI盛典》
在總臺央視綜合頻道、
央視頻、央視網同步播出

當科技與智慧交融
AI與人類共繪未來華章
演繹出無盡的創意與可能
以AI之手
煥活文化瑰寶之美
《2024中國·AI盛典》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辦公室、廣東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總臺央視頻、廣東總站攜手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制作。

該節目是國內首個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國家級科技盛宴。
節目中,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的文化瑰寶,在AI手中變得“鮮活”起來;沉睡2000多年的兵馬俑在AI下“復活”,與說唱歌手董寶石“跨時空同臺”唱rap,全程高燃。
日新日進的自研多模態AI大模型和AMD處理器為文物修復提供了有力臂助,讓永樂宮壁畫《朝元圖》中的“孔子”“莊子”形象在數字世界里重歸完整。


短片《百家爭鳴》借助AI技術拓展人們對孔子、老子、韓非子、蘇格拉底的常規想象。“文化思想男團”上演一場跨越時空的“百家爭鳴”。

仿生機器狗則展現它們的最新訓練成果,與峨眉派功夫女團、非遺醒獅團聯袂演繹《賽博醒獅》。
節目“含深量”高
“深圳元素”亮眼
這場萬眾矚目的AI盛典,今年5月份在深圳啟動和錄制。AI盛典擁抱深圳,彰顯了深圳在人工智能發展和應用上走在前列的先鋒意識、尖兵地位。

在節目中,“深圳元素”也十分亮眼。節目中的“含深量”之高恰是深圳作為創新之城的直觀體現。
01當過去的詠春遇見未來的深圳
除了再現先賢思想光輝,AI還與文化遺產“夢幻聯動”。數字人“厘里”穿梭于創新之都深圳,在探尋“詠春”奧秘的同時,展現AI技術在非遺傳承與城市發展的創新應用。
深圳城市名片概念片《詠春》,表達了AI技術在城市文化領域的應用與創新。在深圳,人工智能已在智慧城市等領域廣泛應用,成為改善市民生活質量、推動產業優化升級的重要驅動力。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視聽新媒體中心制片人、《2024中國·AI盛典》總導演田梅表示,“舞劇《詠春》代表了進取、創新、膽量,它的意義跟深圳城市的發展是一脈相承的,這是一個特別好的融合。”
02院士說AI 《擁抱智能時代》
呼嘯而來的人工智能,將帶我們駛向怎樣的未來世界?我們又該如何與之共同成長?
面對關乎全世界、涉及每個人的時代命題,《2024中國·AI盛典》邀請到了人工智能領域權威人士,以“AI瞭望者”的視角回應未來之問。
節目中,中國工程院院士、鵬城實驗室主任高文回溯了科技革命推動社會進步的歷程,“我們今天正在面臨著人工智能帶來的智能革命,它會對社會發展帶來質的飛躍”。高文認為,AI尚在“嬰幼兒”階段,2060年或將成為通用人工智能的“奇點”。
03AI時刻:智慧港口 深圳·媽灣智慧港
眼下,通用人工智能正加速走進現實。《2024中國·AI盛典》中,觀眾可以看到人工智能在鄉村振興、智慧物流、智慧港口、家電智造等領域“大顯身手”。
在粵港澳大灣區首個5G智慧港口媽灣港,順暢、高效的智能物流場景,給人帶來“科幻大片”照進現實的震撼……

總導演田梅接受采訪時表示,媽灣港一個人在操控室里可以同時操控6輛卡車,是一個非常典型的AI應用場景代表,既跟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同時又是工業制造領域中的AI應用。
04AI技術為孩子勾勒神奇的場景
童聲情境合唱《聽空妞妞》節目中,來自深圳的AI技術,為妞妞合唱團勾勒出“想象不到的世界”:看到了金色的小狗、能和人對話的屏幕。
走出大涼山的她們,在盛典中分享了在深圳見到的“神奇場景”。

05吉尼斯世界紀錄挑戰:AI語音操操控6輛汽車移動繞樁時間最快
節目中,在深圳大梅沙的盤山公路上,運用“端到端智駕大模型”的小鵬汽車,向吉尼斯世界紀錄發起挑戰。
通過語音控制AI智駕的6輛汽車,僅用8分57秒,就完成了移動繞樁。

節目內的展示,不僅讓觀眾感受到了數字世界與現實世界的奇妙交融,也讓大家切身感受到人工智能已深入千行百業,應用場景遍地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