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上海國際智慧辦公及空間管理峰會期間,未來辦公主持了一場題為“全球寫字樓未來之路:適應新常態”的圓桌論壇。
來自Gensler的副總裁秦振暉、高力國際執行董事王沛、領域空間總經理蔣猛,以及時尚辦公網總經理王列平就辦公空間的發展趨勢展開討論。本文將圍繞市場動態、用戶需求、空間價值以及科技運用,總結論壇中四位嘉賓的核心見解,探討辦公空間的未來發展。
01
市場變化:機遇與挑戰并存
高力國際執行董事王沛指出,從2015年左右開始,全球辦公樓市場經歷了多個重大變化,包括舊改項目、共享辦公的流行、金融與科技創新行業的發展推動了巨大的新增需求。但如今,新冠疫情對全球特別是中國和美國的商業地產發展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影響深遠。相比美國,中國不僅面臨加息和疫情周期的影響,還受到地緣政治的壓力,導致國內市場承受更大的壓力。盡管面臨挑戰,中國企業展現出了強大的韌性,尤其是在國際化和獨角獸企業的發展方面,顯示了中國產業的內在驅動力。
另外,開發商從傳統的出租人角色轉向社區運營者,開始更多關注企業社群的運營。受到周期性的影響,租戶更加關注租約、空間設計和管理的靈活性,以應對市場的變化。盡管空置率高企,但仍有大量企業存在擴張的潛在需求,顯示市場的正面前景。例如:疫情后,大健康產業迅速發展,康養和康復類項目表現突出,展現出逆周期增長的態勢。
02
需求變革:內外有別,代際有別
來自Gensler的副總裁秦振暉表示,國內外辦公空間需求已經開始存在巨大的差異,在歐美,由于疫情后居家辦公和混合辦公的普及,辦公空間的設計更注重吸引員工回到辦公室,空間配置趨向居家化,同時增加了更多的輔助空間以提升吸引力。此外,低碳和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方面的關注度也顯著提高。
而在中國,科技、金融和醫療領域的客戶需求仍然較多,但也有越來越多的制造業企業開始尋求Gensler的服務。這些企業需要吸引全球化人才,因此在辦公空間設計上更傾向于滿足國際化和多樣化的需求。隨著中國民營企業第二代和第三代接班人逐漸上位,這些在海外受過教育的接班人對辦公空間的理解和需求發生了變化,更注重員工關懷和社會責任,因此在辦公空間設計上有不同于前一代的需求。
同時,越來越多的中國制造企業總部正在國際化擴張,導致他們對辦公空間的需求發生了重大變化,傾向于與更了解全球化需求的設計公司合作。
領域空間總經理蔣猛認為針對本土頭部民營企業的辦公空間需求,這些企業在辦公空間的需求上更加注重實際效益,不再僅僅關注美學,而是更多地考慮辦公空間如何為企業賦能,提高生產力和效率。隨著中國領先的制造企業逐漸國際化,他們面臨如何在跨文化背景下平衡不同國家員工之間文化差異的問題。這不僅僅是為了吸引新員工,還為了更好地促進企業在全球范圍內的運營和合作。
來自時尚辦公網總經理王列平表示,00后對辦公環境的關注度遠高于之前的幾代人,近年來,辦公空間設計逐漸向協作和多元化方向發展,不僅是科技公司,許多傳統行業的公司也開始重視這一點。尤其是在00后逐漸進入職場的背景下,這種趨勢反映了企業在吸引年輕人才方面的需求。
03
員工參與的價值
秦振暉指出,辦公空間主要分為租賃型和自建型兩類。租賃型辦公空間,尤其是外資企業的租賃空間,由于租期較短(通常為兩三年),對空間的關注相對較少,且設計需求通常受到全球標準化手冊的約束。而自建型的園區空間則更強調長期的企業文化和形象傳遞。
近年來,外資企業在中國的辦公空間設計需求中,越來越強調本地化元素,反而是中國的本地企業希望追求更加國際化的設計風格。這種變化要求設計公司在滿足全球標準的同時,也要融入本地文化,實現全球與本地需求的平衡。
總部辦公空間在設計上需要兼顧對外形象和對內文化的傳遞。對外空間(如大堂、展示空間、會議空間)主要用于展示企業形象,迎接訪客、貴賓和合作伙伴;對內空間(如辦公區、會議室、配套設施)則更多地關注員工對企業文化和形象的認同。
在辦公空間設計中,聽取員工的意見和需求至關重要。設計公司通常通過在線問卷的形式收集員工反饋,以確保設計能夠真正滿足員工的實際需求,而不僅僅是管理層的預期。
疫情后,企業對員工健康的關注度顯著提高,越來越多的辦公空間項目開始申請健康認證。這些認證關注自然采光、噪音控制、視野良好、飲水和食物健康等因素,這些都是員工辦公體驗中至關重要的部分。
蔣猛的觀點強調了辦公空間設計的核心目標——為企業創造實際價值。無論是國際化還是本地化,設計的最終目的是幫助企業實現業務增長和成功。這意味著辦公空間不僅僅是美觀和功能性的展示,而是應當在促進企業商業目標方面發揮作用。
蔣猛還提到,很多企業在設計辦公空間時,雖然關注員工福利和健康,但往往忽略了員工的實際參與感。他們希望能夠參與到辦公空間的設計和決策過程中,而不僅僅是被動地接受安排。真正讓員工參與到設計過程中,可以提高他們對空間的認同感和滿意度。設計的早期階段就讓員工參是非常重要的,這不僅能增加員工的參與感,還能確保設計更符合實際需求,最終提高員工對辦公空間的認同和使用體驗。
有意思的是,秦振暉也給出了一個有趣的辦公室設計的成功指標,如果員工自發在微信、抖音等平臺上分享辦公空間的照片,并獲得了很多點贊,這表明空間設計成功地得到了員工的認可和喜愛。
04
企業文化與辦公空間
蔣猛認為企業文化不僅僅是愿景、使命和價值觀的集合,而是實際落實到員工的思維和行為上,推動企業不斷發展。文化是企業從小到大成功的重要因素,真正的文化體現在員工的日常行為和思維方式中。秦振暉也表達了同樣的理念,他認為在企業文化與辦公空間設計的融合過程中,員工的參與和認同感至關重要。通過變革管理,可以在設計初期讓員工參與進來,甚至可以通過虛擬技術提前熟悉新空間,從而減少陌生感,增加對新文化的認同感。
05
AI作為工具而非威脅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辦公空間設計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變革。科技不僅改變了我們對空間的理解,還優化了設計和管理的方式,使其更加智能化和數據驅動。以下幾點闡述了嘉賓們對科技如何影響辦公空間設計的核心:
數據驅動的設計
科技的發展使得辦公空間的設計和管理更加依賴于數據。通過全面的數據收集和分析,設計團隊能夠深入了解員工的行為模式、空間使用情況以及設施的有效性。例如,現代辦公空間可以監測員工的活動模式,提供實時健康建議,如卡路里攝入和運動提醒,從而優化空間布局和設施配置。這種數據驅動的方法使得空間設計更加貼近實際使用需求,提升了空間的功能性和效率。
AI和數字孿生的應用
人工智能(AI)和數字孿生技術在辦公空間設計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AI可以通過模擬和測試優化設計方案,提供精準的數據支持,使設計過程更加高效。例如,設計師可以利用數字孿生技術在虛擬空間中測試不同的設計方案,并根據模擬結果選擇最佳方案。這種方法不僅提高了設計的精確性,也使得設計方案能夠在實際應用前經過充分驗證,確保最終效果符合預期。
設計的靈活性和適應性
科技的應用賦予了設計過程更大的靈活性。設計師可以實時調整和優化設計方案,而不是依賴于傳統的固定方案。這種靈活性使得設計能夠快速響應實際使用情況和員工反饋,從而持續改進辦公空間的功能和舒適度。現代科技使得設計團隊能夠更加精準地滿足用戶需求,提高空間的適應性和使用效果。
AI作為工具而非威脅
盡管AI的快速發展引發了一些擔憂,但它應被視為一種工具而非威脅。AI在設計過程中提供的數據分析和模擬功能可以輔助設計師進行創意工作和決策,但最終的設計創意和策略仍需依賴人類的智慧和經驗。AI技術的核心在于如何提升效率,而不是取代人類的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