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人工智能(AI)成熟度的擔憂以及版權問題是影視行業采用生成式AI面臨的障礙之一,但與該技術相關的潛在成本節約正激發電影公司采用它的興趣。
這是德勤本周發布的《2024年科技、媒體和電信》報告中的結果之一,該報告主要關注AI的影響。
德勤表示,盡管存在這些擔憂,但新冠疫情遺留影響,加上媒體公司從流媒體業務中獲利的壓力,被認為是電影公司認真考慮生成式AI的主要原因。
“收入很高,但運營費用以及制作、營銷和廣告成本通常都變得更高,”該公司在報告中表示,“對于許多電影公司流媒體直播者來說,這通常是真的,他們為流媒體服務提供資金,卻沒有盈利,同時有線電視訂閱和廣告的收入也在下降。通貨膨脹、更高的利率以及新冠疫情影響進一步推高了成本,電影公司現在還與社交媒體、用戶生成內容和視頻游戲競爭消費者的注意力和收入。”
德勤預測,2025年,美國和歐盟不到3%的電影和電視制作公司將把制作預算用于生成式AI工具,但7%的運營預算將用于支持如合同和人才管理、許可和規劃、營銷和廣告、內容本地化和配音等功能的工具。
德勤表示:“這種方法可以幫助制作公司減緩生成式AI可能對人才和內容造成的潛在破壞,同時更快地采用生成式AI工具,幫助降低成本,提高整個業務的績效。”
不過,德勤指出,社交媒體品牌(通常比大型電影公司面臨更少的責任和更少的商業問題)已在提出對生成式AI的要求,這可能會進一步影響好萊塢的結果。
“獨立內容創作者和社交媒體平臺正在迅速采取行動,將生成式AI應用到他們的工作流程和內容中,這可能會使新形式的媒體出現,這可能會進一步使爭奪稀缺注意時間的傳統電影公司處于不利地位,”德勤在報告中表示。
至于AI生成內容的質量,德勤表示,這項技術發展迅速,足以讓好萊塢涉足其中。然而,隨著AI的發展,觀眾將不再能夠區分什么是真實的,什么是AI生成的,電影公司也在尋求防止自己免受因使用AI而改變自己的形象而受到影響的個人的法律訴訟。
“廉價、現成的大型語言模型(LLM)和擴散模型的可用性,使電影公司能夠試驗劇本、對白和故事元素的快速原型制作,以及試驗角色和布景設計的早期可視化和發現。” 報告指出,“一些電影公司正在使用生成工具來讓他們的名人明星變得年輕,或者創造出可以借給商業廣告或后期制作的數字雙胞胎。在這種情況下,電影公司可以通過將保護條款直接寫入與演員的合同來幫助控制潛在的責任。在接下來的一年里,可能會有更多的第三方制作團隊向提供此類功能的電影公司出售服務和工具。”
在媒體行業向AI過渡的過程中,影視公司握有一張寶貴的王牌:AI公司需要有足夠的數據支持他們的建模。電影公司擁有大量數據,這些數據對這些公司來說可能非常有價值,德勤補充道。
“由于迫切需要更多數據來支持他們的訓練集,領先的生成式AI提供商一直在討好電影公司,并激勵他們授權他們自己的內容庫,”德勤表示,“不過,電影公司可能會完全抵制這種做法,因為他們的IP是他們的生計,或者他們可能會向已經面臨自己的運營成本緊張壓力的生成式AI公司收取高昂的費用。電影公司甚至可以看到集體拒絕數據給訓練集的好處,希望他們可以抑制前沿模型——算法被編碼和訓練以生成文本、音頻、圖像和視頻。”
除了來自好萊塢行業協會對AI威脅行業生計的反對(這是2023年演員和編劇罷工的一個主要問題)之外,創建完全私有模型的成本非常昂貴,導致德勤預測電影公司將不得不與AI技術公司合作。
“為了建立更有效的私有模型,電影公司和投資者可能不得不像科技公司一樣思考和行動,與技術提供商合作建立和維護生態系統關系,并向它們支付租金,”德勤表示,“由于這些原因,在經濟情況沒有重大轉變的條件下,電影公司不太可能訓練自己的模型。然而,在未來的一年里,電影公司和提供商之間可能會出現一連串的合作伙伴關系,以更公平地分擔成本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