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期關注前,首先關注一下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美軍電視網—伊拉克(AFN-I)的案例頗有價值。美國軍隊電視網是美國國防部資助成立的為在美國和全球駐扎的美軍服務的電視網,從電視誕生之日起就建立起一套全球化的電視網絡,從美國本土向駐扎在全球各地的美軍播放制作一流的電視節目,特別是在數十年“冷戰”中以及朝鮮戰爭、越南戰爭、入侵格林納達和巴拿馬、海灣戰爭等期間更是充當了美國國防部向美軍官兵灌輸其意識形態的重要工具。AFN節目內容無所不包,從美國橄欖球大聯盟賽(NFL)到美國當紅電視連續劇《白宮群英》(West Wing)。目前,該機構在除美國本土之外,還在韓國、歐洲、海灣地區建立了節目制作分中心,提供時效更快、也更能反映當地美軍狀況的節目。
AFN-I的演播室位于巴格達綠區(國際區),一批來自美國空軍和海軍的公共事務專家和電視/廣播制作人為美軍制作新聞和娛樂節目,其中還包括每天長達14個小時的調頻廣播節目。特別之處是由于有時該電視臺的記者比普通商業電
視網記者裝備更好,能從現場采集到更多的鏡頭和聲音,為商業電視網提供更廣的資源支持。
盡管采用比以前戰爭更輕便、更小型和更多用途的電子設備,但記者在保護區外采訪是一大挑戰。
在綠區外的現場,AFN-I三名記者通常承擔電視和廣播記者的任務。他們的主要現場“武器”包括Sony DSR P170攝錄一體機,或最近獲得的兩臺JVC攝錄一體機,以及一個Shure SM87A無線手持話筒,在那里,設備體積和重量絕不只是方便問題,在某些情況下,生死存亡就看它們了。
對受保護的綠區內的新聞發布會和記者站立報道,AFN-I職員使用三腳架安裝的Sony BVP E-30和JVC GY-HD110攝像機,通常還使用Sennheiser ew500 G2 Sennheiser ew500 G2可夾在口袋或衣襟上的小型無線話筒。Lowel的Studio 450被用于照明背景或發布臺。對于電視制作和后期制作,AFN-I采用Avid編輯系統及Sony Vegas編輯軟件和Sony M2000系列VTR。對于新聞發布室內的報道,AFN-I職員使用一臺EchoLab視頻切換臺和Mackie 的Onyx 24-4(24通道、4母線)模擬混錄調音臺。
電視—廣播制作演播室采用Adobe Creative Suite 3和PhotoShop CS2制作和編輯PSA(公共服務公告)及其它短節目。此演播室還裝備有JBL Marquis音箱和Sennheiser HD 280 Pro頭戴式耳機。
二戰期間在歐洲建立的AFN保留了在意大利維琴察和德國曼海姆的主衛星饋送和分配中心。AFN的巴格達運作采用科學亞特蘭大的解碼器獲取來自美國Pentagon Channel(五角大樓頻道)的信號,以及商業新聞和娛樂節目。
從AFN-I的例子可以看出,對于便攜式新聞系統,要求是更小、更輕便、更智能。
對于前期拍攝,主要是用DV或HDV攝錄一體機拍攝。后期制作,像國內大洋、索貝、新奧特等公司都有便攜式移動非編,應用起來非常方便。
便攜式新聞技術,困難最大的是把拍攝的新聞返送回臺里。
新聞編輯要的是圖像,不管記者處于何處,而且他們可能還需要與現場記者連線,進行連線新聞廣播。在戰爭或災難地區,通常缺乏本地電話公司的大帶寬光纖鏈路。而此時,衛星回程通路就提供主要的新聞編輯室回傳通路。
對突發新聞,新聞可以容忍質量較差的圖像,在設備能現場安裝的時候可以獲得更高質量圖像。雖然SNG車依然將對計劃好了的事件提供最佳的質量,但衛星技術的發展使得記者能只用一臺筆記本電腦和與之相似大小的天線就能傳輸實況報道。
對于衛星新聞采集,要做的基本折衷是重量和帶寬。三個選擇是SNG車、飛行箱和寬帶全球網(BAGN)(BGAN是具有全球無縫隙的寬帶接入、移動實時視頻直播、兼容3G等多種超前通信能力的新一代Inmarsat全球移動寬帶局域網)。顯而易見,便攜式系統排除SNG車,只在一組飛行箱和一個BGAN手提箱之間作出抉擇。
對于要求靈活機動性的電視新聞記者來說,小型輕量的飛行箱是十分需要的。在過去幾年中,此技術從模擬變化到數字,設備也變得越來越少、越來越輕、越來越智能,成本也越來越低,操作也越來越容易。
存儲轉發技術的出現使新聞記者可以使用有效帶寬,回傳新聞更快捷。記者在現場剪輯報道,存儲片段并慢于實時轉發它。采用簡單的FTP協議,存儲轉發技術令現場記者能夠通過衛星電話(以及ISDN或陸上線路)往臺里返送其新聞包。
這種可視電話技術用于實況報道應用稍后也開發了。現在該技術能夠用衛星電話(64kb/s)或用ISDN(最高128kb/s)無存儲或傳輸延遲提供現場的畫面。
不過,雖然在壓縮標準和帶寬使用率方面有進展,但此技術圖像質量依然不盡人意,而且現在電視新聞越來越多地要求與記者連線,因此存儲轉發用于實況插播就被排除,但它對回傳主要新聞報道依然有效。最新的筆記本電腦控制器使管理實況或存儲轉發作業輕而易舉,而且不需技術知識。
3G移動電話能克服這些局限性,已經開展3G移動通信國家的某些電視臺正在開始試用該技術。例如,今年3月,BBC宣布它把來自英國五地的3G視頻報道引入其新聞快報節目。此服務允許新聞記者把他們與其新聞演播室的視頻通話作為觀眾能互動的10分鐘本地新聞節目的一部分。與其它只工作于3G網絡服務不同,此服務提供3G移動通信、ISDN和IP網絡之間的雙向視頻通信。
這些報道的圖像質量尚達不到所謂的廣播質量,但不必苛求,事實上新聞來源日益增加,而不僅限于專業記者。現在全世界有70余全天性的新聞頻道,走在大街小巷上的行人都越來越有機會拍攝突發新聞。3G技術將提高這種新聞采集的質量和直接性。
基于IP的技術的出現是新聞采集工具發展的下一步。例如,像基于IP的內容交換平臺這樣的發展將令新聞采集面貌一新。這些系統由帶應用軟件和接入VPN的USB密鑰的筆記本電腦及因特網連接組成。在最壞的情況下,如果沒有因特網接入,用戶將需要攜帶衛星電話或區域性寬帶全球網(R-BGAN)設備。
這些下一代存儲轉發系統的工作方式類似于e-mail和即時通訊。與傳統的存儲轉發解決方案不同,它們不依賴于只是點對點的FTP,相反,這些系統具有通過集中托管服務器,使用混合的因特網信息報文協議(IMAP)和簡單郵件傳遞協議(SMTP),能同時發送文件給多個收件人的優點。與即時通訊類似,用戶還能設立他們的參數選擇,指示他們希望以何種格式接收文件。主服務器然后動態轉碼輸入信號,以便匹配每個收件人所要求的格式。
用戶不僅能夠返送文件包給臺里供播出,還能同時發送到區域臺,因此對它們再編輯用于隨后的新聞快報。此外,發送的任何文件被打包,因此,假如失去連接,用戶無需重發任何東西。服務器將從用戶中斷的位置聚集下載素材。用戶甚至于能在其手機上接收文字信息,此信息告訴他們其文件已經被接收。
不過,新聞采集方面最高訴求是能從現場發送廣播質量實況鏡頭。例如GlobeCast公司基于IP的WING內容交換平臺以及運行在實時協議(RTP)上的MPEG-4 H.264軟件編碼器,延遲比傳統衛星鏈路要稍小。在128kb/s,質量優于可視電話。此外還有附帶的通信服務,用戶可以與接收端的同事交談。基于IP解決方案的通用性質意味著用戶可以使用任何有效的網絡,無論是公用(DSL、WiFi),還是如衛星鏈路或IP VPN這樣的專用接入。唯一的要求是線路要支持因特網協議。
在便攜式新聞技術中,壓縮技術的發展居功至偉。
多年來,MPEG-2一直是衛星回傳的支柱。取決于衛星天線直徑和可用容量,可使用1.5Mb/s-15Mb/s的數據率。為提供雙向采訪必需的低延遲編碼,可以配置編碼檔。近年來,開發了更高效的壓縮算法。例如MPEG-4 AVC(H.264)正越來越流行。此外也有旨在最大化專門應用效率的專有格式。現在國外使用Streambox的ACT-L3編解碼器就是其中一例。它為低碼率視頻編碼而優化,具有4倍的MPEG-2效率。它設計用于隔行視頻,能編碼SD分辨率(在500kb/s下30fps),在更低幀頻的1/4尺寸圖像碼率可低至64kb/s。AVC提供的效率增益使得BGAN上實現全幀頻,或較大飛行箱系統上實現HD。
雙核CPU的筆記本電腦采用像AVC或ACT-L3等的軟件編解碼器,能容易地實時編碼視頻用于實況流式傳輸。同一筆記本電腦可以安裝一套非線性編輯系統編輯素材。攝像機用FireWire連入電腦,通過以太網線路輸送數據到BGAN終端。
一個簡單的用戶接口使記者經由BGAN終端,實況連接筆記本編輯機或攝像機到演播室。
這樣一來,電視新聞記者外出報道要帶的可能有一臺筆記本電腦和小攝像機就萬事大吉了。
因此,傳輸鏈的新技術正在提供更高質量的圖像,而且滿足突發新聞要求的即時性,在新聞運作轉換到高清時也能達到所需的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