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司的工作十分繁忙,在抗擊非典的同時,狠抓“第一要務”—全面推進廣播影視的數字化、網絡化,已是各個處、室的重中之重。自從張副總局長在CCBN 2003 主題報告會上講話之后,全司已習慣于加班加點了。當前,首當其沖的是如何使“數字化”到戶,這是啟動全數字系統必需解決的終極目標。
王效杰司長和大家一樣,CCBN以來,沒有一天晚上不加班。白天不是有很多會議要開,就是有許多迫不及待的事物要處理。那么,忙碌的科技司急待解決的問題有哪些呢?
開展有線數字廣播影視業務必須依托于有線數字電視技術新體系。這個新體系構成了有線數字廣播影視的產業鏈,包括節目平臺、傳輸平臺、服務平臺和監督平臺。總局負責監督平臺。此外,還要制定政策、法規、統一完善新體系;形成統籌兼顧、上下聯合、合理分工、利益共享的管理新機制、運營新模式。包括如何促使運營商發放機頂盒、又怎樣給予他們政策上的補償;怎樣制訂符合大家利益的規則和各省市網絡中心間的合理分配。以上都要反復推敲、來回征求意見。就拿30多個省市試點工作的確認來說吧,為了落實每一個城市,都要從調查情況開始,發放初始文件,征求當地意見,聽取反饋意見,直到形成確定(試點)文件。每一個往返都需要時間,何況還都是不止一次地修改和交流,能不加班嗎?
成功不負苦心人,在CCTV大力支持下,一個全數字化節目平臺6個頻道的播出系統即將建成,它的作用是專門為數字有線電視系統的付費接收部分提供無廣告的節目源。內容包括電影、電視劇、體育、娛樂、股市行情等。試播時間大致是7月份開始,9月1日轉向正式運營。屆時全國30余個試點省市將開始啟動部分數字接收機和一定數量的機頂盒,收視數字有線電視節目。其中,絕大部分節目(約60套)還是免費的,少量的(目前只是CCTV的6套)付費,將來各個試點臺有了條件,都可以申請將自辦的付費節目送往全國。方法是:先將節目上傳至CCTV的節目平臺,由總局的監管平臺予以登記注冊,然后再下發到全國各地。這樣,不僅安全有了保證,各方利益也能得到保護,一切爭議都可以通過總局的監管得以平息。當然,節目好看與否,觀眾是否買賬?則完全由你自己負責了:節目不好,沒人收視,你就收不上來錢。因為,CA系統就是這樣,機頂盒能接受各種節目的“付費卡”。所以,付費電視的另一層積極意義就在于促使運營商組織(收購)好節目,而節目制作者(或提供者)就要千方百計搞出好節目來。否則,就會自我“憋死”。而觀眾的付費也就更趨合理,不好的節目可以不看,也就不用花錢了。
何時才能普及“數字化到戶”呢?從時間表看,今年在北京、上海等有條件的城市可望能達到百萬戶量級,十五期間全國將達到3000萬戶,即全國有線電視用戶的三分之一。此后,再發展就會快多了。因為,機頂盒的方案畢竟是個過渡辦法,更大規模的終端數字化還是要靠整機—全數字電視接收機來完成,屆時,雙向、交互以及增值服務也將大量地進入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