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臺演唱美好的音質,就歌聲而言,應該是聲音純正,低音渾厚且有力,中音明亮且圓潤,高音清晰而細膩,各個聲部合拍柔和有層次感。歌聲具有美感,使觀眾感到歌聲動聽、悅耳。
舞臺上的演唱,多半是由話筒拾音轉換成音頻信號在經過調音臺,由音響調音師對聲音信號進行藝術加工“調整”,然后再經過放大器和音箱播放給觀眾聆聽。歌聲效果的好壞,這與操作中調音有直接關系,如果不能充分利用調音手段進行加工,即使好的歌喉也不會播出動聽的聲音。
一. 舞臺演唱調音技巧
舞臺上的專業歌手都有一個響亮的歌喉。從發音、氣息、吐字、共鳴等演唱基本功都具有一定的水平,而且每人都具有獨特的音色和風格。因此調音師在調音之前首先要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了解歌手的音色特點,風格流派,高、中、低泛音特性。
2.了解歌手的音域寬度和動態范圍。
3.要熟悉歌曲、歌詞、感情;調音基本手法要與歌曲的意境協調一致。
4.注意歌曲的風格和歌手的演唱情緒。
5.使用話筒的檔次要高:必須是寬頻響、小失真、大動態。
專業歌手在舞臺上演唱,盡量遠離臺口音箱,以免出現聲反饋。要會利用聲場條件使歌聲明亮有寬闊感。音色既有電聲,也有自然聲。調音師還應該注意的是女聲在高頻部分容易產生S音(嘶聲);在7-10kHz衰減3dB,可以消除S音;男聲音域比女聲低一個8度音程,頻率低一個倍頻,在100Hz處衰減3dB左右;可以增加清晰度。如果嘴巴離話筒很近(用手持話筒)容易產生近講效應,使低頻成倍增加破壞聲音清晰度,也需要衰減100Hz左右的頻率。
(1)對男專業歌手調音
首先調音師要了解到男聲基音頻率在64-523Hz,泛音可擴展到7-9kHz,要求男歌聲低中音厚實,音色有力度,中高音明亮有光澤。由此根據男聲的泛音結構可從四個頻率點進行處理加工。
A.在100Hz點提升3dB,可增加男低音的渾厚感(適合男中音歌唱)。
B.在100Hz、400Hz點可大提升3-6dB,能增加基頻的力度,豐滿度。因為250-400Hz是男聲基音的主要頻率區域。
C.1kHz左右頻率做小的提升可保證泛音的頻率表現,增加音色的明亮度。
D.10kHz以上頻率做小的提升能突出歌詞音頭的清晰度,如Z、C、S、zh、ch、sh等等。
(2)對女專業歌手調音
根據女聲頻譜特點,女聲基音頻率是160-1.2kHz,泛音的擴展頻率是9-10kHz。調音要求女歌聲要甜美、圓潤、清晰、明亮。要使女聲得到最佳音色表現,可在以下四個頻點上處理加工。
A.100Hz以下頻率做適當的衰減,來減少低頻氣流噪聲。
B.在800Hz左右是女聲中音區主要基音頻率,做適當的提升處理,可增加基音的力度和豐滿度。
C.在2kHz點周圍進行提升,會使女聲音色結構的泛音表現良好的頻率導通性,使音色更加完美,同時也增加了明亮度。
D.10kHz以下頻率做小的提升,目的使音色的色彩更有細膩表現力。
(3)通俗唱法調音
通俗唱法的演員一般使用話筒距離嘴巴很近1-5cm,最好使用高檔動圈話筒。屬于輕歌曼舞表演類型,其聲音特點有較強的真實感和親切感。是絕對的直達聲,并且音色純凈、清晰度強,演唱時必須加延時混響處理,否則有明顯的干、硬、毛刺聲音表現,一般增加延時20-35ms,混響時間2-2.5s,混響量適當強一些。對其調音的手法是:100Hz以下頻率衰減3-6dB,因為有近講效應產生,會使聲音模糊不清。1-2kHz提升3-6dB可增加歌聲明亮度,提高音色的色彩,衰減10kHz頻率3dB減少高頻噪聲(對女聲)。
(4)民族唱法調音
民族唱法的演員一般離話筒距離10-20cm,最好用支架的高檔電容話筒。民族唱法要求發聲、吐字、共鳴要清晰、明亮、純凈并具有民族風格與特色。其調音處理則是:100Hz平直不動,沒有近講效應。對300Hz或400Hz提升3-6dB增加豐滿度和力度。1-2kHz提升3dB增加明亮度使音色清透。10kHz提升3dB增加音色的表現力,提高音色的解晰能力。延時混響處理要根據歌曲風格和節奏進行調節,節奏快延時用20ms,混響用2s,節奏慢延時用30-40ms,混響用2.5s或3s,混響量都適當的弱一些。
(5)美聲唱法調音
美聲唱法的演員應距離話筒20-30cm,最好選用帶支架的高檔電容話筒。美聲唱法講究音色優美、發聲要經過專門訓練,其音色的泛音數量較多,幅度也比較強,整體音色的泛音結構比較豐滿,要求電聲系統要有足夠的寬頻帶,才能使低、中、高泛音都不被阻攔地順利通過。要使音響系統有良好的頻率傳輸性,需要作如下調音處理:100Hz平直不動,無近講效應。250-400Hz提升3-6dB增強力度豐滿度,800Hz提升3dB增加聲像寬度,1-2kHz提升3-6dB增加色彩明亮度、清透度,10kHz提升3-6dB,不但能提高吐字清晰度,而且能增添細膩的色彩。延時混響處理和民族唱法相同。
總之,對歌聲來說低頻段提升渾厚有力,低音衰減則音色單薄,中頻段提升則聲音明亮,衰減則聲音暗淡,高頻段提升則音色透明且有色彩等等,但這不是絕對的,比如歌唱者的聲音很明亮,如果提升中高頻則會刺耳,這時要把中高頻衰減下來,這就要求調音師結合原聲來調音,不能絕對化、死板教條。另一個問題是在使用混響效果時,一定要注意兼顧渾厚、豐滿與清晰的關系,在實際使用中,有很多人喜歡采用重混響,結果常常使聲音變得非常模糊,讓人什么也聽不清楚。適當調整好混響效果對專業歌手來講,會使聲音更加豐滿、獨具特色。對于一般歌手來說,它可以掩蓋嗓音和發聲中的一些缺陷,使聲音變得動聽一些。
二. 對音量的合理控制
在演出音量控制方面。要注意提高平均音量,也就是把弱的聲音提上來,把強的聲音壓下去,由于歌聲的動態范圍往往較大,歌聲弱時有可能聽不見(被伴奏聲覆蓋),強時會產生過載失真,要把弱的聲音提上來。提高弱聲就是為了提高平均音量,只有提高了平均音量,聲音才能達到應有的響度。調音師都是用推子跟蹤歌聲動態變化調整音量的,專業俗稱“推子跟蹤法”。要掌握這種調音技巧,就必須熟悉歌唱演員的演唱特點,因此要經??偨Y調音經驗,才能獲得理想的效果。
三. 音響調音師具備的修養
音響是舞臺演出的重要環節,調音是確保音響的藝術質量。做為一名專業音響調音師,學習電聲學當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決不可偏廢對音樂知識的學習,如作曲、和聲學等,若有時間,不妨學學唱歌或一兩種樂器。學習這些并不是實際地去當歌唱家和演奏家,而是通過這些去了解聲源,去理解作品,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圖,更好地運用音響來藝術創作。另一方面應該多聽、多看,這樣不斷地多方面地豐富自己的音響感覺。這里的“聽”和“看”與一般的欣賞音樂的角度是不同的,平時在聽一些好的音樂作品與演奏時,要注意聽它們發聲的特點,音色,比例平衡以及風格與臨場的聲學感覺,這樣不斷地積累,就能是自己頭腦中產生正確的音響概念,音響本身就是聽覺的藝術,只有不斷地充實才能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