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AV行業的黃金時代開啟于IT產業變革帶來的數字化技術。視頻壓縮和音頻壓縮技術的出現讓模擬到數字信號傳輸變成了可能;有了數字技術,網絡上豐富的內容資源,通過共享的音視頻系統,任何信息都是唾手可得,讓我們告別了“廣播”、“窄播”,走向一個“個播”時代;人們的生活方式從單向到互動的轉變愈演愈烈,曾經在科幻片里出現的隨時任意控制如今通過一個隨身攜帶的手機、Pad協同辦公就變成了現實;IT化帶來的分布式技術讓中央信號切換方式即將和我們告別,一個小小的交換機足以讓行業里的老玩家們命數難定。
IT行業帶來的改變從產品開始,對專業AV商業模式的互聯網思維滲透也初現端倪。幾十年來,專業AV應用憑借客戶需求的獨特性、個性化和差異化,成功避開了其他行業那樣由于被大量復制而導致的價格戰危機,成為電子行業里面少有的幾個高利潤行業。然而,這一次是否仍能幸免于互聯網大潮的沖擊卻讓人憂心。光從技術上來講,AV行業的護城河早已不如從前寬廣,信號源與顯示設備之間的純物理連接已經不 再那么明確,甚至向IT系統的虛擬連接轉變;多年來AV系統的信號傳輸不壓縮模式開始模糊不清,很多大型的系統應用都開始采用IT系統的壓縮標準;在一些大公司,IT與AV管理人員的區分也不再那么明確,因為AV產品與IT系統的融合已經深入到了應用層。
近年來包括AV行業在內的傳統制造業以硬件為核心的實體思維正在遭受巨大的挑戰,單純硬件銷售為核心的盈利模式,在同質化嚴重、競爭加劇等趨勢下面臨著巨大危機。而互聯網具有打破信息不對稱、降低交易成本、促進專業化分工和提升勞動生產率的特點,此為AV行業轉型升級提供了重要機遇。
但如何才是正確的“互聯網+AV”模式,業內并沒有一個通用的解釋,都還在摸索之中。不過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有了一個基本認識就是:“互聯網+” 不是簡單的與行業相加即可,而是需要運用互聯網思維,是對傳統企業價值鏈進行重新審視,讓互聯網與AV行業在研發、生產、營銷各個價值鏈條環節進行深度融合,以促進企業與時俱進和升級換代。
大屏幕廠商威創認為AV行業互聯網思維的關鍵是:眼光要看向用戶端,看他們有什么樣的需求。只有把企業、用戶、產品緊密的聯系起來,打造一個基于企業、產品、用戶的緊密相聯的生態圈,才能具備長久的競爭力和盈利能力,獲得更大的成長空間。為此威創提出了幫助客戶發現新應用形態和價值的發展計劃。深入挖掘客戶應用需求,將行業發展的重點從顯示技術、通信技術、控制技術這樣的設備產品上,轉移到“數據”可視化呈現這個用戶的核心價值上。
銳取信息董事長張秋認為,在互聯網+時代,企業最大的敵人不是競爭對手,而是趨勢。另外還要密切關注政策和環境的改變,要根據這三個變化不斷的做戰略調整。現在有許多傳統企業都在為轉型而苦惱,銳取認為首先一定要想清楚用戶的痛點在哪里。當下許多流行的互聯網產品,不一定有技術創新,但一定是解決了用戶曾經的痛點。互聯網+的產品就是針對這些痛點做一些改進和設計。那么對錄播產品而言,爆品一定是能夠讓用戶使用起來極其的簡單,所以銳取針對用戶的痛點,做爆品戰略。如YBolo(歪菠蘿)視頻分享平臺,彌補了以往產品視頻分享不靈活,觀看體驗不方便,線上發布能力不足等局限性,真正實現了基于互聯網的多媒體信息的傳輸、記錄與分享。
借力大數據和云技術,鴻合積極構建教育“云平臺”。通過互聯網將平臺與傳統設備相連,為教學參與者提供海量教與學內容,將傳統教育 設備增值為互聯網應用式產品。并與中科院自動化所共 同成立“智能教育聯合實驗室”,致力于教育云平臺 資源自動推送的開發。前不久,鴻合還與騰訊云簽訂 了長期的互聯網+教育戰略合作協議。鴻合科技董事副總裁尹立斌稱,目前 “互聯網+教育”已經成為鴻合的全新起點,并有了明確的發展規劃。
光峰光電的創始人李屹博士表示,互聯網思維不只是把企業變成一只站在風口的豬,更要在運營過程中融入創意,借助市場大勢打造螺旋式循環發展之路,實現企業的穩步提升發展。租賃式售賣是根據影院用戶的特點量身定做的方案。由于電影放映設備購買成本較高,普通影院需要用很長時間才能收回成本,很難在盈利方面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基于此光峰推出了租賃式售賣方式。這種方式是指用戶所購買的并不是光峰生產的激光影院放映設備本身,而是將產品的價值均分到每一使用小時,用戶所購買的是產品的使用小時。對于用戶來說,這不僅可以大大減少投入成本、實現快速盈利,而且還能夠獲得產品保障。對于光峰光電來講,用這樣方式可以更快的占領市場并建立口碑。
2016,行業可謂完全進入“AVoverIP”時代,傳統硬件大廠商逐漸完成了產品IP化的戰略轉型,軟件也開始占據更大的業務份額。在剛剛過去的杭州G20峰會上,網絡AV系統得以在會場大規模應用,具有開創和示范效應。
簡單來說,所謂“AVoverIP”就是在標準IP媒介上發送未經壓縮的音頻與視頻信息。再復雜一點,就是把信號源編碼,把降低比特率的壓縮內容在IP媒介上傳輸。但總得來說,它是指在標準IP網絡上延長和切換視頻和音頻信號源。這意味著技術發展到今時今日,輸入和輸出信號已經無時無刻、無處不在。
從目前所了解的情況來看,各家公司都在嘗試或自己建或以入駐的模式試水電商,在淘寶、京東等平臺,不乏工程投影機、商教機、交互式平板等產品在售,行業內也出現了很多平臺型模式,如智慧購、河姆渡、聲視通等。
聲視通早在2011年,就已經開始耕耘中國專業音視頻電子商務平臺,并在隨后開放自有電商平臺,吸納眾多不同品牌和品類的專業音視頻設備商家入駐,可以說是專業視聽行業第一家轉型互聯網服務的公司。據北京聲視通數據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峰提供的數據顯示:專業視聽行業整體賣家目前約20,000余家,買家70,000余家 (包括專業音視頻、安防監控、廣播電視、舞臺燈光、智能家居)。如果聚焦專業視聽行業中的專業音視頻部分,2015年數據,行業活躍賣家6,000家,占整體行業賣家約35%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