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3D、4K、HDR、VR、AR之后,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AI)成為了新的風口。一時間,人們對AI 津津樂道,各行業都希望能與AI“親密接觸”,乘風前行。安防領域也不例外,在尋找安防與AI結合點的路上,大家是不遺余力。各種與AI相關的安防產品、技術和方案逐漸增多,一些非安防廠商也在借助AI試圖進入安防。那么這次AI是如何火起來的,AI對于安防是錦上添花,還是實際需要呢?
首先,我們先來分析下AI為什么這么火。AI其實并不是一個新詞和新鮮事物,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就被提出了,但之前一直發展比較緩慢,沒有太多人關注。期間即使取得了一些進展也多局限于實驗室中。百度公司創始人兼CEO李彥宏曾表示,他在美國讀書的時候特別喜歡AI的課程,但是學完了之后發現外界沒有人認可,因為AI在工業界是沒有實際應用的。但這一兩年為什么忽然火了呢?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大數據。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積累了非常多的數據需要處理和加工提煉,但數據過于龐大,人工處理非常困難,這時數據處理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催生了人工智能的迅速發展。
除了數據的豐富度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計算資源的豐富,或者說計算能力越來越強大,而計算的成本越來越低廉。因為有了高速且經濟的計算能力,也因為有了大數據,所以現在可以實現很多AI應用,比語音識別、圖像識別、臉部識別、甚至無人駕駛的汽車等等。AI使得過去我們認為只有人工才能夠實現的事情,越來越多的通過機器也可以實現。如圍棋高手曾被認為是不可能被機器打敗的,但在去年圍棋的人機大戰中,頂尖高手均被AlphaGo挑落馬下,成為繼跳棋、國家象棋后,又一人類被AI碾壓的案例。 政府的大力支持,也是AI火熱的重要因素。如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自2010年起,長期以資金支持、技術競賽等方式,扶持人工智能在軍事、情報分析、醫療等領域的應用;歐盟于2013年1月,把“人腦項目”確定為未來新興技術的旗艦項目,希望通過理解大腦的工作方式,推動人腦計算機模擬等領域的發展。該項目匯聚了來自24個國家的112家企業、研究所、高校等機構,總投資預計將達到11.9億歐元。
而中國政府,更是對AI寄予厚望,去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網信辦聯合發布了《“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提出了加快AI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具體措施。在今年3月召開的兩會期間,AI人工智能更首次被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這無疑對行業發展帶來巨大的提振作用。
因此,在海量大數據、高效計算處理能力、政府大力支持的共同催化下,AI火起來了,成為了新的風口。
現在各行各業都在向AI靠攏,但若論在哪個行業AI發展的會更快、更具有潛力,非安防莫屬。因為安防具有AI發展需要的必要條件。
首先,安防擁有大數據。安防行業最大的資源就是海量高清的視頻圖像以及通行數據,安裝在各種場景中的安防攝像機能夠實現365天全天候的采集,可以源源不斷的輸出海量數據。這些數據可以充分滿足人工智能對于算法模型訓練的要求。同時安防行業事前預防、事中響應、事后追查的訴求與人工智能的技術邏輯完全吻合。
其次,安防與AI有著很深的淵源。早在十余年前,智能即與視頻監控技術密切結合,推出了第一代智能監控系統。如今,智能監控系統已經覆蓋到眾多應用領域。AI技術的應用讓安防行業初步嘗到了甜頭。
再次,政府的支持。2016年《“互聯網”人工智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中提出,要實施智能安防推廣工程,鼓勵安防企業與互聯網企業開展合作,研發集成圖像與視頻精準識別、生物特征識別、編碼識別等多種技術的智能安防產品,推動安防產品的智能化、集約化、網絡化。支持面向社會治安、工業安全以及火災、有害氣體、地震、疫情等自然災害智能感知技術的研發和成果轉化,推進智能安防解決方案的應用部署。支持部分有條件的社區或城市開展基于人工智能的公共安防區域示范,加快重點公共區域安防設備的智能化改造升級。
首先,公安行業迫切需求在海量的視頻信息中,分析發現犯罪嫌疑人的線索。AI在視頻內容的特征提取、內容理解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通過實時分析視頻內容,檢測運動對象,識別人、車等屬性信息,能迅速發現犯罪嫌疑人的線索,大大提高公安檢索圖像的效率;其次,交通行業利用AI技術,可實時分析城市交通流量,實時掌握著城市道路上通行車輛的軌跡信息,停車場的車輛信息,以及小區的停車信息,合理調配資源、疏導交通,提升整個城市的運行效率,為居民的出行暢通提供保障;再次,在智能樓宇的應用。
AI是建筑的大腦,綜合控制著建筑的安防、能耗,對于進出大廈的人、車、物實現實時的跟蹤定位,區分辦公人員與外來人員,監控大樓的能源消耗,使得大廈的運行效率最優,延長大廈的使用壽命。第四,在工廠園區的應用。
在工廠園區場所,一方面是廣泛應用在生產線上的操作機器人,一方面是利用可移動巡線機器人,定期巡邏,分析潛在的風險,保障全封閉無人工廠的可靠運行。第五,民用安防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人工智能和智能家居 的結合,利用人工智能強大的計算能力及服務能力,為每個用戶提供差異化的服務,提升個人用戶的安全感,確實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可以看出,安防對于AI具有切實的實際需求,而安防又是一個涉及廣泛的行業,只要深入挖掘,AI在安防大有作為。
在這樣的背景下,安防企業紛紛打出AI大旗,以抓住這難得的市場機遇。如海康提出了安防行業“AI+”的理念。推出基于AI深度學習技術的“獵鷹”、“刀鋒”結構化服務器,發布“深眸”攝像機、“超腦”NVR、“臉譜”人臉分析服務器等多款AI系列產品。此外,其還與英偉達和Movidius形成了合作伙伴關系。英偉達是目前最大的人工智能芯片GPU的生產商,Movidius則是計算機視覺芯片及解決方案的行業黑馬,并于2016年9月被Intel收購。這種合作十分有助于海康未來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推進。
大華股份于2016年第三季度成立AI研究院,依托于公司在CPU、DSP、GPU和FGPA等芯片平臺上深厚的軟硬件研發能力,并結合對行業需求的深刻理解,研發了基于深度學習技術的人臉識別、視頻結構化、異常行為分析、高密度人群分析等前后端產品和解決方案。今年3月,公司發布了多款“睿智”系列視頻結構化服務器,可支持192路高清視頻實時結構化分析,大幅提高了平安城市視頻使用效率。
科達目前在AI領域主要有兩大應用:一是緊貼公安實戰應用的“獵鷹”人員分析系統,二是應用在智能交通領域的“海燕”車輛二次分析系統。通過視頻監控與智能分析技術的結合,聚焦視頻大數據的實戰應用,有效提升了公安和交通的實戰效能。對于AI,科達強調實戰,以應用為王,所有相關AI技術的解決方案都是以此為基礎來展開。
宇視從去年10月到今年6月,短短半年內,就聯合英偉達、英特爾發布了兩款基于AI的智能分析服務器。其中最新的“昆侖二號”服務器一臺可并發處理2.4億人臉大庫智能搜索、或200億人車物的結構化數據分析、或8億人臉數據秒級“以圖搜索”應用。不難看出,宇視在前端后端集中發力,布局視頻圖像深度智能化的意圖已非常明顯。
雖然目前AI還處于發展階段,在安防的應用也只是小荷才露尖尖角,仍然存在不少問題,但得益于數據、算法、計算能力的發展、政府的支持、企業的擁躉,AI發展的勢頭已經不可阻擋。而對于安防行業來講,傳統的視頻監控利潤正在持續下降,市場趨向飽和,各廠家產品同質化嚴重,競爭愈發激烈,急需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AI的崛起正好提供了這樣的機遇。這些年來,安防不斷朝著智能化方向發展,AI為這個方向做了更為強大的加持,相信未來AI將全面融入安防領域的方方面面,帶領安防也進入全面智能時代。
?2017 ecatoo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