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數字經濟”在“十四五”規劃中被明確認定為未來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數字經濟”是人類通過大數據(數字化的知識與信息)的識別-選擇-過濾-存儲-使用,引導、實現資源的快速優化配置與再生、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形態。簡單來講,就是凡是直接或間接利用數據來引導資源發揮作用,推動生產力發展的經濟形態都可以納入“數字經濟”的范疇。
“數據”作為驅動“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基因,如何將數據有效利用和發揮最大的價值,為決策者提供決策依據,是數據控制中心所要面臨的問題。大屏幕顯示系統作為數據顯示的最佳載體,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的興起,對大屏幕顯示系統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的大屏幕顯示系統已經不僅僅是簡單的顯示工具。
特別感謝本期特邀受訪嘉賓:
上海緯而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OO 陳泉涌
威創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視訊事業部可視化產品部總經理 陳先志
數據“加碼”,大屏“變大”
隨著數據感知和匯聚手段的提升,數據量不斷提升。伴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傳統產業數字化的轉型,全球數據量呈現幾何級增長。
據中國信通院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數據產量總規模為3.9ZB,同比增長29.3%,占全球數據總產量的9.3%。據IDC預測,2020年我國數據量將達到8,060個EB,占全球數據總量的18%,年復合增長率達49%,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相對應的,為了更好的使用這些數據,使用單位建設的大屏幕系統規模也越來越大。無論在控制調度中心、數據中心、大型多媒體會議室、還是VIP辦公室,大屏幕系統單塊屏的規模,或者是建設的節點數量正在大大增加。
除了安裝規模越來越大,從尺寸上來講,隨著數據“加碼”,為了更完整地顯示數據和從觀看舒適角度考慮,大屏幕的尺寸也在相應的“變大”。需要注意的是,這里說的 “變大”不是說屏幕越大越好。上海緯而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OO陳泉涌指出,“大”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比如在VIP辦公室,可能一個110英寸的大屏就是足夠“大”了,但是如果在一個大型數據中心,100平米的屏幕才能算“大”。
從功能上來講,隨著數字化和大數據支撐,計算機算法能力不斷增強,很多新的應用不斷出現,大屏幕系統的實用價值也在不斷“變大”。威創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視訊事業部可視化產品部總經理陳先志指出,如今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各種新興技術的興起,控制室唯一的大屏顯示系統需要承載的資源也越來越多,包括但不限于計算信號、視頻信號、可視化指標、高分場景、多媒體文件、業務系統都有上大屏顯示的需求。
隨著大屏承載的內容增加,需要對顯示內容進行操作和根據內容做出判斷決策的坐席操作員、指揮長,領導就都有使用大屏的需求。因此,控制室大屏幕從單角色、單維度信號向多角色、多維度信息變化,大屏不再是單一顯示無業務關聯的信號,而是要滿足多角色、多維度群體決策的智慧融合大屏。
對此,上海緯而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OO陳泉涌也認同。他提到,在安防監控領域,在以往的傳統應用中,大屏幕顯示系統更多的是執行存儲和回看的功能。然而在今天大屏幕系統有了強大的實時算法能力,能夠實時分析視頻數據,有些熱門演唱會常常爆出現場抓住通緝犯,就是很好的例子。
在這些場景,大屏幕系統作為真正的集體協作的工具,能起到較以往很多時候作為“面子”工程大得多的使用價值。
一套優秀的數據驅動型大屏幕顯示系統,你get到了嗎?
早期的大屏幕系統只能用來顯示簡單的信息。最早的大屏幕系統多出現在電廠水廠等場合,從工廠自動化工業控制的管線圖開始,把傳感器的量化數字直接顯示出來,配合一些字體和顏色來預警,這是早期的大屏幕系統“數據可視化”,也正是因為有了“數據可視化”的需求,才有了大屏幕顯示系統的需求。
隨后,隨著顯示技術的向前發展為大屏幕應用的擴展帶來了更多無限可能,信息技術的發展讓顯示設備與各種信息傳輸終端連接起來,以往簡單的數據呈現功能自然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并且隨著數據采集量的增加,也越來越難以直接顯示數據來進行直觀的呈現,所以如何實現海量數據的可視化,成了大屏幕系統向前邁進的一大推力。
在如今需要對海量數據融合呈現的需求下,數據可視化并不簡單,需要把不同類型、不同來源的數據,以易于感知的圖形圖像,通過立體、二維、動態、實時等方式進行展現,可以清晰直觀的理解和掌握數據內容,輔助領導做決策。
數據可視化的前期,還包括對數據的采集、預處理、存儲、分析以及數據挖掘的處置過程。此時的大屏幕顯示系統要進行數據可視化的展現,除了要求提供基礎物理硬件拼接屏顯示載體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具備大數據處理分析及可視化渲染呈現的能力。
那么,一套優秀的數據驅動型大屏幕顯示系統是怎么樣的?可以為用戶解決哪些需求?威創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視訊事業部可視化產品部總經理陳先志為我們總結道,一套優秀的數據驅動型大屏幕顯示系統最主要需要具備以下條件。
· 能夠拼接大屏物理硬件:包含顯示大屏、多屏處理器,實現各類信號的接入、輸出及呈現;
· 邊界網閘能夠實現不同網絡數據的接入、交換;
· 視頻平臺提供監控視頻信號的接入、同時提供對視頻信號的顯示調看及控制接口;
· 各業務系統需提供可供數據可視化系統訪問的數據共享接口,作為數據采集的數據入口。
一套優秀的數據驅動型大屏幕顯示系統能夠基于大屏幕的數據可視化顯示系統,將數據、信號、圖文等內容進行匯聚及關聯,實現業務、信號、及場景的融合,幫助用戶完成指揮、調度及控制等關鍵任務,輔助決策、提升智能化應用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從陳總的總結中不難發現,一套優秀的數據驅動型大屏幕顯示系統最后拼的是廠商的綜合能力,原來靠單一提供大屏幕硬件產品銷售的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除了大屏幕顯示外,還可以參與到大數據可視化、指揮調度系統的建設中去,具有大解決方案操控能力的公司將會贏得更多的機會。
廠商如果沒有多年的潛心研究用戶需求的經驗沉淀,沒有跨越不同垂直行業的項目積累,難以承受大屏顯示行業大浪淘沙的考驗。
上海緯而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在浪潮中沉淀下來的廠商之一。上海緯而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經過多年的經驗積累,目前緯而視的技術和實施團隊已經具備綜合的從顯示產品到視頻處理,以及大型的IP網絡組網等綜合解決方案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可以給用戶提供完善的顧問式方案服務。在產品方面,上海緯而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三個主要的產品線,包括DLP、COB小間距和綜合顯控平臺。
DLP產品方面緯而視在20年市場份額已經做到第二位,近年來推出的三色激光DLP依然是屈指可數的國內能提供真正自主知識產權三色激光光機的供應商,三色激光DLP較LED光源DLP在色彩和亮度上更勝一籌,尤其是在緯而視首發的大尺寸80英寸單元上提供了足夠的亮度。三色激光DLP分辨率高,自發熱量小,節能環保,更可以在7×24小時使用的數據可視化場景下使用。
緯而視的鉆石硬屏COB產品在COB小間距領域也是市場的先行者之一,20年取得了市場份額前三的成績。目前最新的產品已經包含從P0.7-P2.5點距。最新的Q系列產品采用了窄波長的Mini-LED芯片,全倒裝COB工藝,表面覆蓋超黑啞光涂層,以及共陰設計,支持HDR10+等諸多特性,是高級的小間距產品非常好的選擇。
下一步緯而視的小間距產品希望在設計概念上有進展,希望能把小間距進一步標準化,做成更一體化的產品,而不是目前類似于工程產品的一個產品形態。
緯而視的Pollux系列顯控產品也非常有特色,尤其是Pollux 7000系列分布式顯控,核心編解碼采用了極淺壓縮的編解碼方式,采用淺壓縮的方式可以大大減少編碼節點和解碼節點帶來的時延,從而輕松地實現更好的多畫面同步。
在目前流行LED大屏+分布式的方案中, Pollux 7000系列這套方案在LED屏上多個信號畫面之間不會產生不同步造成的信號拼接處的閃爍,而這種不同步帶來的閃爍是LED大屏顯示多信號易見的一種問題。Pollux 7000系列的分布式顯控可以支持分布式大系統,同時支持分布式KVM坐席等功能。
“大屏”到“大系統”, 未來的大屏顯示系統又是什么樣的呢?
從單一的信息顯示大屏,到可以承載更多的應用,為用戶帶來更高使用價值的“大系統”,大屏幕顯示系統在技術浪潮下,未來又將是什么樣的呢?
在“可視化、一體化”之后,“平臺化”的概念在大屏幕顯示領域被提出,而這一次,大屏幕行業的領導企業威創又走在前面。
雖然目前大屏幕顯示系統被寄予了厚望,但是更多的用戶并沒有真正get到一套優秀的數據驅動型的大屏幕顯示系統。威創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視訊事業部可視化產品部總經理陳先志在談到目前大屏幕顯示應用的情況時,從三個層面分析了目前大屏幕應用普遍存在的障礙。
首先,顯示模式單一。據不完全統計,80%以上的控制室大屏幕顯示系統停留在信號組合顯示模式,這種模式主要是將計算機電腦信號、視頻監控圖像信號調用到大屏顯示。這種使用模式非常單一、系統間彼此無關聯等諸多不足,無法滿足多維信息關聯展現的需求。
其次,使用價值待挖掘。控制室大屏幕顯示系統主要還是屬于接待、演示匯報使用較多,未能充分發揮出大屏幕的優勢和挖掘更多的使用價值,更多變成了面子工程。
第三,顯示內容固化。大數據時代信息非常大,控制室需要關注的業務數據指標都需要請廠家來做定制開發,設計整屏高分一張圖的顯示內容,但是開發完成后無法自行靈活修改,跟不上信息快速變化上屏顯示的應用需求。
面對目前大屏幕系統存在的問題,威創期望給用戶構建一種全要素融合的應用模式,面向多維數據融合展示,使得所有的要素都能被快速調用上屏顯示的智慧融合應用平臺。通過威創智慧融合應用平臺,可以有效幫助客戶提升控制室大屏幕顯示系統的綜合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具體表現在:
業務融合:以事件、數據、算法為驅動,實現業務流程融合應用,向第三方開放平臺能力、標準接口、支撐第三方應用接入,實現全業務生態融合;
信息融合:跨系統,多系統,多維數據與信號的融合;打通互聯網與專網的信息融合;跨維度實現2D & 3D、室內室外的空間融合;
場景融合:提供自定義布局工具,設計制作個性化場景,滿足多角色應用需求;兼顧PC端、移動端的需求,實現
多屏協同:上下級聯動,信息分發,共享,實現跨級業務聯動。
可以想象一下,大屏幕系統行業也類似互聯網平臺應用一樣,通過一個相對開放的平臺,支持各種不同設備、軟件,兼容不同標準的產品,將用戶所需的應用都集中在一個平臺上運行,讓廠商成為合作伙伴關系更好地為行業用戶服務,讓用戶可以通過這個平臺滿足自己的需求。那么,未來的大屏幕顯示行業通過平臺化一定能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帶動新技術在大屏顯示行業的發展。這也是威創提出“平臺化“概念的目標之一。
未來大屏幕顯示的系統受關注,顯示技術的向前發展也令大屏顯示系統的硬件產品在不斷滿足用戶對顯示的需求。近期來看,作為大屏顯示系統方案大屏硬件產品發展的一個重頭戲顯然是在LED產品上。目前LED小間距主流的點間距還是1.2mm和1.5mm為主,0.9mm從去年開始受到關注。
但是相比較而言,DLP或者拼接LCD的像素間距多在0.6-0.9的范圍。為了提高分辨率,不同的廠商有不同的技術路線,主流的有IMD或者COB,COB的一個重要方向就是倒裝COB。至于更高階的技術,尤其是芯片尺寸50um以下的“Micro LED”,近期內應該還沒有量產品落地的可能。相信隨著技術的發展,未來可以呈現更高分辨率的顯示設備進入大屏顯示行業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