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業化的發展注定與綠色環保背道而馳,人類在享受著現代科技帶來的便捷生活時,也需要承受過渡消耗資源所造成的污染、全球變暖等惡果。特別是電子科技日新月異,產品更新換代頻繁的今天,新的技術固然令人欣喜,但也意味著將有越來越多的產品為人們所拋棄。當然在《增長的極限》發表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人們也不只是一味悲觀,政府、企業、個人對環境問題的重視程度正在不斷提高,同時也正在通過采取切實的行動來證明對抗環境問題的決心。針對電子垃圾的處理問題,政府、企業都已邁出探索的步伐,作為電子垃圾的主要輸出源之一,AV領域也同樣需要積極探索電子垃圾的出路。
當新產品層出不窮
近百年來,電子工業是發展最快、對人類生活影響最大的工業領域之一,從最初的軍工應用到如今成為人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電子產品一直在以加速度發展。巨大的商業利益,為廠商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通過不斷更新的技術和噱頭來刺激消費市場,當液晶顯示器成為主流的時候,大量的CRT顯示器就要被替代,當數字高清主導市場的時候,模擬產品則會被淘汰。同時,電子產品也是貶值最快的消耗品之一,廉價的電子產品,令人們的購買能力也不斷提升。據市場研究公司In-Stat最新發表的研究報告稱,全球消費電子產品市場在2011年之前將繼續強勁增長和擴大,到2011年全球出貨量將從2007年的27億臺增長到31億臺。歐盟發表的有關電子及電器廢物的報告指出,每5年:這類電子垃圾便增加16%-28%,比總廢物量的增加速度還要快3倍。
近些年,專業電子工業市場同樣發展火爆,專業AV的應用可謂遍地開花,投影機、監視器、攝像頭、拼接墻、揚聲器等在各行各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各大分析調研公司對于主要專業AV設備出貨量的預測呈逐年遞增態勢。君不見公共場所的傳統廣告牌幾年間已經變身為顯示器,傳統黑板粉筆在向投影機、電子白板過渡,而我們所到之處甚至逃不脫攝像頭的“注視”。
被拋棄者的出路
我們在享受科技成果的同時,還有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電子產品使用壽命是有限的,投影機、顯示器、音響、手機等大部分電子產品通常只有8-10年左右的壽命。由于產品不斷推陳出新,今天高清,明天3D,使得產品更換頻率加快,使用壽命不斷縮短,例如在美國,PC的平均壽命在1997年是平均4-6年,到了2005年減少至只有2年,這一問題同樣存在于投影機、顯示器、相機、手機等產品之上。有調查顯示,過去幾年,全球電子垃圾數量升幅驚人,每年各地生產的廢料達到2000萬至5000萬噸?,F在電子垃圾占全球城市固體廢料的5%,差不多等于所有塑膠包裝材料的總和。而在中國,據環??偩止烙?,中國每年最少生產111萬噸電子垃圾,單單電腦的廢棄量在以25%-30%的速度增長。
最令人頭痛的是,這些電子產品并不會因生命周期結束而“壽終正寢”。目前,大部分被拋棄的電子產品會以“電子垃圾”的身份繼續流浪,全世界十之八九的電子垃圾都在中國和印度團聚,被“解剖”后,就地掩埋。電子垃圾成分復雜,一般都含有大量有毒重金屬、塑料、光學器件、燈泡以及各類化學物質,對環境和人類健康有很大威脅,如果處理不當,危害極為嚴重。以堆填的方式,有毒化學物質會滲入泥土或釋放于大氣,影響周圍環境,而用焚化的方式,會釋放大量重金屬如鉛、鎘、水銀于空氣及灰燼中,水銀釋放在空氣中會在生物鏈中累積,尤其是魚類——是傳入人體內的最主要途徑,如果電子垃圾含有PVC塑膠,二??英和呋喃也會因而釋放。
電子垃圾處理的難題
即便對于發達國家來說,電子垃圾處理仍然是個令人頭痛的問題,在美國,對于電子垃圾傳統的處理方法是掩埋和焚燒,目前仍有大量的計算機、電視機等垃圾被掩埋到地下,同時有數據表明每年有45萬噸塑料隨電子垃圾被填埋或焚燒。由于這種方式會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因此,很多國家和地區也在立法禁止填埋或焚燒電子垃圾,而這又導致了更多的電子垃圾流向發展中國家。除了焚燒之外,電子垃圾的處理方式還包括:整機的再利用和部件的循環使用。整機的再利用,通常是將發達地區廢棄的電子產品運送到欠發達地區繼續使用,這種方式有可能會使電子垃圾處理不當,再次成為污染。部件循環使用的方式,需要先將電子垃圾進行拆解,可用的再利用,不可用的再拆分,按塑料、金屬、玻璃分類,最后進行熔煉和無害化處理。在美國,由于這些專業公司由于成本高、利潤薄,也尚未形成規模。而在發展中國家,由于缺少監管,處理成本低廉,更促成了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出口電子垃圾的貿易。[Page]
政府的作為
要解決電子垃圾的問題,健全的監管法律與制度必不可少。歐盟在治理電子垃圾方面已取得積極進展,2002年歐盟即采納兩項指引電子垃圾處理的指引,RoHS指令及WEEE指令。RoHS指令要求生產商停止在產品中使用有毒化學物質和重金屬,并規定除了在特定的情況之下,于2006年7月1日后禁止在產品中使用鎘、汞、鉛、六價銘和兩種溴化阻燃劑。這包括所有歐洲市場上的電子產品,不論是由歐洲制造或被進口至歐洲,RoHS指令的有毒物質限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輕電子垃圾對環境的危害。WEEE指令,即電氣電子設備廢物指令,于2002年11月通過,要求生產商于2005年8月之后開始承擔回收其品牌的電子垃圾的責任,尤其是經濟上的責任。美國各州特別是IT產業集中的西部各州紛紛制定地方法規,禁止使用掩埋的辦法處理顯像管、電腦顯示器等電子垃圾。加利福尼亞州65法案在2002年6月6日,要求電子電氣產品上與皮膚經常接觸的電線、電纜及插頭中的鉛含量必須小于300 mg/kg,否則必須附加警告標示。這些法規另一些電子產品生產商和零售商不得不考慮對電子垃圾回收再利用,同時,不少廠家也都開始積極尋找更環保的替代物質,但由于缺少鼓勵性的政策,仍不能夠緩解電子垃圾向發展中國家的大量轉移。
中國目前有關電子垃圾的立法包括:規范回收處理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2001年1月1日起施行),側重技術標準和企業公示義務的《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管理辦法》(2007年3月1日起施行),以規范拆解、處置為主的《電子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管理辦法》(2008年2月1日起施行)。
此外,今年七月財政部等七部委近日聯合印發了《家電以舊換新實施辦法》,根據辦法,2009年6月1日至2010年5月31日,在九個試點省市對交售舊家電購買新家電的行為進行補貼,凡在規定時間內從購買人手中收購舊家電并交售給指定拆解處理企業進行拆解的中標家電回收企業,均可享受運費補貼。實施家電以舊換新有利于擴大消費需求,促進內外需平衡;同時,還有利于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減少環境污染,促進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發展。
社會組織的努力
2001年以來,綠色和平組織一直在關注和追蹤電子垃圾污染問題。2006年,綠色和平推出的綠色電子產品排行榜顯示了對全球各大手機和個人電腦制造商的環保指數排名。排名依據各公司在消除產品有害化學成分方面所制定的全球政策及實踐活動,以及各公司對廢棄產品所承擔的社會責任。綠色和平組織希望企業承擔處理其品牌的電子廢物的經濟責任,在銷售其產品的所有國家負責回收廢棄產品,加以循環使用或回收處理。個別生產者責任制(IPR)為產品設計者提供了一個反饋其處理廢棄電子產品的成本的反饋環,從而可刺激他們在設計時停止使用有毒物質,進而減少處理成本。
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廢舊電子產品綜合利用工作委員會是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分支機構,2008年4月,工作委員會和中國質量管理協會聯合啟動了“中國綠E行動”,暨“電子電器產品回收處理體系建設示范工程”,這個行動的主題是“綠色工業”、“綠色消費”、“綠色回收”。希望通過這個行動,研究適合中國國情的廢舊電子電器產品回收處理模式,提倡生產者對環境負責,實現生產者在產品整個生命周期行使“個體經濟責任”或“集體經濟責任”,為政府部門制定相關法律法規提供實踐與調查的數據信息。2009年,工作組計劃邀請請更多的制造商參加,通過品牌企業的參與對消費者產生更多的影響。
企業的責任
除了政府加強監管外,生產企業也必須承擔起電子垃圾治理的責任。綠色和平組織認為,把電子垃圾交給由電子產品企業設立并負責無污染的電子垃圾回收系統是處理電子垃圾問題的最優方案。由電子產品企業負責電子垃圾回收處理,能讓企業有動力改善產品設計,使用更少的有毒物質,讓產品更容易被升級回收。而且,設計制造了這些電子產品的企業也才最了解自己的產品構造與物質使用情況,是最適合對它們的電子垃圾回收處理的。電子產品企業對自己的產品承擔全部責任直至產品的廢棄階段,是電子產業的大勢所趨,也是從源頭上預防電子垃圾污染的最有效手段。[Page]
在2008年的美國消費電子展上,電子巨頭已開始通過合作來共同應對電子垃圾問題,松下、夏普和東芝公司在美國攜手成立了“電子制造業回收利用治理公司(MRM)”。松下北美公司董事長表示“成立一個專門負責回收利用的公司是發展規模經濟的最好途徑。它為電子產品的回收利用創造了有效的機制?!边@一回收公司還與日立、三菱、飛利浦、三洋和先鋒公司等二十余家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MRM將配合有關循環回收法律,讓電子產品制造商和電子產品回收商聯合行動,以一個長期的合作關系,為消費者建立便捷的回收服務。
現代企業除了關注利潤外,承擔社會責任亦是企業能否長遠發展的關鍵。如今,越來越多的電子產品制造商都把綠色作為企業發展使命,其中不乏AV企業的身影。
美國AV系統集成商AVI-SPL,提供投影機燈泡的回收,用戶只需要支付很少的運輸成本將燈泡運送至AVI-SPL的回收中心即可。
松下在發起MRM之前,就已建立了完善的回收中心,位于兵庫縣加東市的松下環保技術中心專門處理舊電子產品,通過高精度、高純度的無害化回收,實現“從商品到商品”的環保理念。
作為電子產品輸出大鱷,索尼建立了自己的回收政策,并一直致力于推動對生命周期結束產品的回收工作,開發和運行新的回收系統,設計更適合回收利用的產品。為了與不同國家、地區的政策需要,索尼還在全球各地建立了不同的回收系統。在2007財年,索尼實現對生命周期終結產品的資源再利用達68,133噸,包括從日本消費者那里收集的電視機和PC,相當于實現了接近54%的再利用/回收率。
巴可在產品設計時考慮低產品生命周期成本,在近期推出了背光回收的綠色計劃,讓客戶可以以環境友好的方式回收他們背光盤,同時巴可全球LED制造基地于2009年5月7日通過 ISO14001 認證,ISO 14001 EMS 向企業提供更有效的商業活動環保管理指南,同時考慮環境保護、污染防治和社會經濟要求。



廣東汕頭貴嶼鎮,是國內乃至世界最大的電子垃圾拆解處理集散地
(圖片來源:綠色和平組織)
AV循環經濟的問題與未來
最近的十年,中國AV行業的欣欣向榮大家已有目共睹。然而當進入下一個十年的時候,我們將不得不需要面對產品更新換代,或者產品生命周期終結的問題,大量的AV產品,如投影機、顯示器、攝像頭等等將結束服役生涯,成為即將被拋棄的電子垃圾,它們當中還不乏“身藏劇毒”者。因此,不論AV產品的制造商還是使用者,都必須積極行動起來,提早做好電子垃圾治理的準備。作為制造商應該在生產過程中和產品的材料中實現去毒化,同時盡快建立回收/再利用機制,提高回收利用率。消費者則應當支持更環保的產品,在產品生命周期結束之后,尋找正規的回收途徑,推動并監督制造商承擔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