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無憂數字播控系統、旌旗非線性編輯系統通過信息產業部科技成果鑒定
2004年1月15日,兩張中國信息產業部的科技成果鑒定書擺在了北大方正電子有限公司副總裁邵行的辦公桌上,方正無憂數字播控系統和方正旌旗非線性編輯系統通過了這次鑒定。
就全國的制造業而言,林林總總的測試與評審在近年來頗為常見,而大大小小的企業一年當中也總要拿到數不勝數的各種證書,但是在中國廣電業,這來自信息產業部的鑒定書卻還是相當“罕見”的,因為相對而言,大多數致力于數字視頻的企業更加在意的是廣電總局的檢測結果和鑒定證書。
在IT領域,方正是一個鮮明的旗幟;在廣電行業,方正是一個赫然的異數,方正就好像是一座地處鬧市的深宅大院,無論是向里看,還是向外看,都可以收獲到一種奇異的效果。
昔時因 今日意
在外界看來,在通過了廣電總局的測試之后再去爭取信息產業部的科技成果鑒定書,這一舉動是在方正電子原本強烈的IT色彩之上再次添上了深重的一筆。
如果把廣電總局和信息產業部的兩本鑒定擺在一起,就可以發現“廣電風格”與“IT色彩”的強烈碰撞,廣電總局的鑒定偏重于整個系統的穩定性,主要考察的是視頻信號的各類量化指標;而信息產業部的測試則著眼于軟件部分的產品思路和整體架構,在前者的測試結果當中有一部分是由硬件本身決定的,而對于后者而言,它是對產品當中軟件的設計與編寫做了一番檢驗與評估。
眾所周知,在目前的廣電行業當中,沒有哪一家企業比方正具備更加深遠的IT淵源,只是在方正電子涉足廣電之后,曾經一度淡化了它的“出身背景”,但是時至今日,這份信息產業部的科技成果鑒定為“數字廣電”這一充滿新意的提法做了一番精準漂亮的注釋。
在“向左走,向右走”的疑問當中,方正電子選擇了站在中間,于是方正駐守天時,占據地利,在廣電與IT的十字路口上,觀望著四方熙攘,感受著八面來風。
雨乍晴 風初起
2003年是一個不尋常的年份。
全球IT經濟在這一年里悄然復蘇,中國IT產業4%的增長率雖然不符合大多數人的期望,但是它所呈現出來的一種空前的融合與結盟的態勢卻特別地令人欣喜。
廣電、通信、互聯網,隨著技術創新和網絡應用的不斷推進,再加上技術載體的不斷趨同,IT與這些領域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我們似乎已經看到,一個背景越來越壯闊的“大IT”時代已經緩緩到來。
與此同時再來看中國的廣電業,在“全面推進數字化網絡化”已經被當作“主旋律”的今時今日,廣電發展對于IT技術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而真正實現AV與IT的融合,則必須有強大的IT技術儲備,其中軟件的編寫和設計的能力則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在時下這個“網絡概念平臺”之上,太多的企業都在醞釀著一次崛起,所以在此時此刻,方正這一張來自信息產業部的鑒定書就有了非同尋常的意義,它是一種證明,也是一個宣告,它證明著方正在軟件方面的技術實力,也宣告了方正對于“數字廣電時代”的期待和誠意。
善其事 利其器
對于剛剛通過CMM3評估的方正來說,這次信息產業部的測試再次證明了方正在軟件方面人所共知的“先天優勢”,對于整個行業來說,但是它的意義還遠不止于此。
首先說,它是把一種軟件的思路和視角帶入了廣電當中,比如對通過測試的兩款方正數媒的產品而言,之所以方正旌旗非線性編輯系統保持著令人目眩的高速增長,方正無憂數字播控系統占據著極其可觀的市場份額,在軟件方面,它們都有著非常嚴謹的開發模式和完備的整體架構。
另一方面,目前國內市場上比較缺乏為用戶量身定制的整體解決方案,因為這更強調一種整體的系統集成能力,然而當我們單獨審視方正無憂數字播控系統的時候就會發現,較國外同類軟件,它無疑更符合國內電視臺的業務流程和操作習慣,同時提供了與總編室、廣告部、新聞部、制作部門其他系統的接口,使電視臺數字一體化改造成為可能;同時與國內同類軟件相比,方正無憂播控提供了更強大的管理能力,包括嚴密的權限管理、詳細的日志管理和故障跟蹤機制,以及更為靈活的播出控制技術和容錯機制。
再來看方正旌旗非線性編輯系統,它的核心技術和工作原理完全針對的是電視節目的生產流程,同時結合了把數字視頻處理技術與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技術,無論是無憂播控還是旌旗非編都是既立足于廣電現實,又把握著數字未來的產品。應該說,對于即將到來的“數字廣電時代”,方正在進行著充分的準備。
如果有人為今天的廣電業畫一幅地圖的話,我們將會看到,在以IT為經,以廣電為緯的位置上,有一座叫做“方正電子”的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