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曾就職于最知名的民族視頻企業和最大的日系廣電公司,成為業內熟知的人士;老師出身的他理所當然地練就了一副好口才?
18年里,他幾乎沒離開過技術,從最初一個人開發,到帶領一個團隊開發,再到領導一大幫人開發?…
他就是同步科技的總經理張斌,今天,讓我們跟隨他,聽聽“同步”的創業故事?……
公司起名時就一根筋 非“同步”莫取
做音視頻技術出身的他,將公司的名字起得頗有技術含量。注冊當初,他和工商較上了勁兒,幾個候選的注冊名字全部填的是“同步”兩字?
“搞廣電的人都知道,同步信號是一個很重要的技術指標,因為各個信號之間都需要協調一致。”張斌總結了同步的“同步”,表現在了三個地方:第一,與用戶的想法同步;第二,和最新的技術同步;第三,同事之間更需要同步。“這三個同步必不可少,名字雖然簡單,但內涵有意義,且外延豐富。”原來一直以為公司最核心的是產品、是銷售業績,在張斌看來,公司最核心的是—企業文化。“就跟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一樣,無論你走多遠,即使你在國外,也都要千里迢迢回到老家團圓,它就是一種傳承、一種文化。企業也一樣,文化最能凝聚人,而有了人,就有了一切。”
當他萌生出要辦公司的意念時,朋友們都勸說:“你瘋啦!好好的,沒事閑得!”何況搞技術被大家公認為是鐵飯碗,但他還是決定破釜沉舟,背水一戰?
20多歲開公司往往要證明給別人看,但30多歲的張斌開公司,他怎么想呢?“歲數大的人做公司有一個好處,就是心態會變得很平和,會靜下心來干些實事。”張斌外表給人的感覺,一看就是做學問的,并不太像公司的老總。因為自己喜歡技術,所以和一幫喜歡技術的人走到一起。古人說“道不同不與為謀”,如何攢一幫志同道合的人,是創業之初最重要的。
如果要問張斌為什么非要自己辦企業,他回答,就是在追求心中的一個夢。“其實大家都有夢,所以有夢的人走到了一起。你看我今年都40多了仍然有夢,我經常和公司里的80后說,人必須有夢,只要你有夢想就會有追求,而有了追求,生活就會過的有滋有味。”
從幕后走到前臺 同步今年首度亮相BIRTV
經過5年的潛心研究,同步科技已經擁有60多項發明專利,30多個知識產權。一直低調的同步,決定首次參展BIRTV?
俗話說的好,“旁觀者清”。張斌說他自己當了五年的觀察者,“除了直接參與,觀察也很重要,要耐得住寂寞,靜下心來看別人是怎樣做的。”正是這樣的靜心,讓同步科技有了今天。
軟硬兼施——“廣電應用,是一個軟硬兼施的市場,應該說同步是一個真正軟件硬件交融的公司,我們公司從成立那天開始,就決定我們不能僅僅做軟件,或者僅僅做硬件,必須兩條腿走路。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不是為了滿足我們的興趣,或者好奇心,而是市場的必然要求。只有為用戶提供軟硬兼施的產品,才能真正滿足用戶個性化的需求。
基于云的集群技術——“當今最熱門的云計算概念也被用于同步的解決方案中,我們提出了集群轉碼和集群存儲理念,很輕松地實現30-40倍的轉碼速度,這意味著1個小時素材只需花1分鐘就可完成轉換;而集群存儲也很好地運用于媒資、存儲系統當中。”
多個系列的高清卡——“同步已經開發出多個系列的高清處理板卡,最高的型號,甚至支持數字電影的技術規范,現在,同步所有產品中,所有與音視頻輸入、輸出處理有關的板卡,全是同步自己設計生產的了,為此我們專門在五號館展位設計了一個玻璃櫥柜,將所有的這些高清卡展示給觀眾。”
北京某貴族學校網絡化錄課系統,是同步科技的這些技術,在教育行業的一個經典案例,每個教室都配有高清攝像機,將老師授課內容全部拍攝下來,還有老師用的計算機畫面,教室的這些視音頻信號都需要遠距離傳輸到控制機房?……
基于光纜的多路復用——“當所有信號都集中后,我們發現了一個大問題,大約有碗口粗的一組電纜要從所有的教室,匯聚到控制機房,這就意味
著要在墻上打一個大窟窿。要知道,學校總共有15個教室,先不說工程的難度有多大,你想客戶愿意嗎?于是我們不得不重新設計方案,普通電纜有問題,光纜行不行?將所有的信號通過一根光纜傳輸,盡管可能成本會增加,但布線大大簡化,而且能實現高質量的傳輸。方案一經確定,馬上動手干,沒有幾個月的時間,第一臺樣機就誕生了。最后我們給用戶的解決方案能夠在一對光纖里面,傳輸兩路全高清信號,一路最大支持1920x1080清晰度的計算機信號,四路標清信號,還有超過八路數字音頻。”
同步的市場不僅僅局限于廣電,還涉足醫療、教育、軍隊、電力、博物館等凡是和音視頻有關聯的應用領域,堅實地打下了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同步科技定位——一家音視頻綜合應用解決方案提供商
大家習慣說賣產品,可同步卻說他們沒有傳統意義上的產品,他們有的只是技術,而提供給用戶的,是把不同的技術綜合在一起的應用解決方案。張斌又一次沒有按傳統的套路出牌?
同步給自己定位很準確,一家音視頻綜合應用解決方案提供商。“因為用戶的需求越來越個性化,不是簡單的一個產品賣100套,考驗一個企業最大的點在于,如何盡快地適應不同的用戶需求,以及持續的創新能力,并且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將不同的技術綜合應用起來,提供給用戶。”
“好的想法 + 快速實現”,張斌打破傳統的出牌套路,將同步開發團隊分成兩撥,一批人從事核心技術開發,人不多但很精;大批人從事應用開發,實現快速響應。他說,公司最大核心競爭力就是四個字—整合能力,于是將不同的技術整合在一起,來面對不同行業的應用,這也是對公司最大的挑戰。”
還要有一個開放的心態,同步將面向采集、制作、播出、存儲、管理等技術歸類,專門冠以英文名字—“Open”開頭,張斌解釋,“O”是領頭羊的意思,體現了公司的一種心態——海納百川,與所有朋友合作,所有產品都開放,這一理念也回應了公司的名字“同步”二字。
工作的最高境界就是玩
他是這樣體會工作和玩的,光會工作不行,光會玩也不行,會玩的人才會工作?
“在我們看來,工作的目的非常簡單,就是為了生活,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當你把工作和玩結合在一起就達到了最高境界。”因此,不斷有新員工加盟同步,大家來公司一起玩吧!既然工作我們為什么不可以高興、快樂地工作呢?他經常會問員工,工作好玩嗎?他處處為員工營造一種和諧的工作氛圍,使同步人在享受工作的同時也享受快樂。 [Page]
“贏得尊重 改善生活”—這八個字就是同步的理念。“首先,我們要贏得用戶的尊重,然后通過我們的勞動實現用戶的理想,讓用戶也贏得尊重。往大里說,我們為中國贏得尊重,國內已經有不少優秀的企業走出國門,贏得了世界的尊重。即便是中國人出國旅游,被認為花錢大手大腳,那也說明咱國人有了這個實力,他們同樣為中國贏得尊重。其次,生活是永遠的主題,生存是硬道理,我們不回避這個問題。”喜歡歷史的張斌告訴我們,明年2011年正好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公司預備組織全體員工奔赴武昌,到辛亥革命的策源地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回顧這過去的一百年,給中國所帶來的巨大變化。
回饋社會 捐資助學
30年前,他還是一個十歲的川娃子;30年后,他隨父母特意回了一趟老家。喜歡懷舊的他,此番故地重游感慨頗深;愛好攝影的他,留下了許多童年時的珍貴記憶?…
“從1979年少小離家,我離開四川整整30年了,去年回了趟老家,專門拜訪了曾經上過的小學,我在那讀到小學4年級。”人歲數一大就愛回憶過去,望著眼前的小學,院子里的小棗樹已長高;破舊的木樓梯還在;老校長的兒子已接班?,一切恍如隔世。張斌深有感觸:“中國的問題歸根到底就是教育問題。”師范畢業的他,最先想到的就是投身教育事業,回饋社會也是同步科技企業文化的一大內容。“等公司做到一定規模,自己有能力了,一定要回饋家鄉,回饋社會,捐資助教。他想起了古人提倡的“達則接濟天下”之言:“當你有能力的時候,就要主動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結束采訪,筆者深感同步科技是一家優秀的公司。細細想來,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是有原因的,它之所以獲得成功是源于它的品質,而它的品質恰恰來自于它的企業文化和它對專業技術的執著追求。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