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網融合”三問
2011-04-11
馮傳崗 《傳播與制作》
馮傳崗
泰州市文廣新局
【摘要】“三網融合”正在改變廣電與電信相互隔離的外部關系,其大勢不可阻擋,部門的利益、恩怨,終將為此讓路。“三網融合”是一場真正的“寬帶革命”,帶來的將是無處不在的信息生活,社會各個部門都會受惠。本文就國家及廣電和電信在“三網融合”中的舉措進行論述,意在拋磚引玉,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關鍵詞】 “三網融合” IDC ARPU
引言
隨著國家宏觀政策的調整,特別是2010年1月國務院決定2015年全面實現“三網融合”新政的出臺,廣電行業在“十二五”期間將會進入重要的產業改革創新期和業務融合競爭期,面臨著“三網融合”帶來的巨大挑戰和發展機遇。
所謂“三網融合”簡單的說就是有線電視網(簡稱廣電網)、互聯網和電信網之間的融合,而互聯網在其發展過程中,已與電信網實現了融合。因此,“三網融合”實際上是廣電網與電信網之間的融合。
如今廣電網與電信網雖沒有實現徹底的融合,但雙方的合作卻沒有間斷過。早期的有2004年,移動貴州分公司與貴州省廣電局合作,推出了“e視通”業務。近期的有2009年,借助3G發展態勢,移動與廣電總局合作,成為廣電總局旗下“手機電視”(CMMB)唯一合作伙伴,從此移動的TD終端獲準使用手機電視功能。
廣電與電信的合作,一方面反映了市場及社會需求;另一方面說明了社會只不過是部門分割利益的場所,賺錢是廣電和電信企業的本能。如果有好的盈利模式,雙方都會在制度約束的夾縫中尋找合適的業務及創新的商機;如果沒有?
國家推進“三網融合”之政還缺什么?
如今“三網融合”的大勢不可阻擋,部門的利益、恩怨,終將為此讓路。“三網融合”是一場真正的“寬帶革命”,帶來的是無處不在的信息生活,社會各個部門將會受惠!
1.政策和策略是“三網融合”的生命
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各級領導同志務必充分注意,萬萬不可粗心大意。”中國的事情,往往在于政府部門。
“三網融合”新政出臺一年有余,如何加強監管,消除“三網融合”過程中的壁壘和障礙,規范我國廣電和電信市場,盡快出臺具體的政策和法律法規,這是政府部門亟待考慮的事情。
2.建立統一的“三網融合”監管機構
目前,廣電和電信都有各自的監管機構,而互聯網監管,已經給相關的部門和行業帶來棘手的問題,這個問題至今還沒有解決,再談“三網融合”監管無異于雪上加霜。交給誰監管?是廣電還是電信?誰監管都會產生問題!
首先,“三網融合”會涉及到部門的既得利益,涉及到利益分配的問題,各個利益的競爭勢必會帶來很多弊端,如企業重組、人員流動,就業形式的變化等等,這些變化又勢必會給政府、社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其次,“三網融合”也給網絡管理帶來麻煩,這將給廣電和電信行業已有的監管機構和方式帶來沖擊。
“三網融合”正在改變廣電與電信相互隔離的外部關系,但雙方各自獨立的內在特性依然存在,所以監管政策要考慮廣電和電信的屬性差異,一是廣電具有鮮明的二元價值(即經濟價值和文化價值)目標;二是對經營廣電業務和經營電信業務分別規定不同的準入條件。
所以,“三網融合”需要在公共平臺上進行監管,國家應當迅速建立統一的監管機構,把廣電總局和工信部對傳統廣電和電信業務的監管權劃歸這一監管機構,最終實現監管機構的融合!
廣電搶跑“三網融合”之道急需什么?
“三網融合”給廣電提供了進入電信市場的機會,由于廣電資源的產權、運營、決策都過于分散,廣電目前正在抓緊做兩件事,一是加速雙向化改造,這是基礎;二是組建全國性的網絡公司,這也是國家的要求,只有在實現全國廣電一張網的基礎上,才好發展NGB,才能進軍互聯網。
1.互聯網出口、IDC與ARPU(ARPU、IDC見文后注解)
對廣電來說,其ARPU值只有20元左右,數字電視整體轉換和增值業務已在過去四年讓其ARPU值上升了50%以上,但仍比不上電信運營商平均70元左右的ARPU值。
以杭州華數為例,既有廣電業務牌照,也有電信業務牌照,業務許可范圍幾乎覆蓋了所有廣電和電信系統:可進行有線電視、數字電視、移動電視、地面廣播電視、固定電話、移動電話、Wi-Fi、WiMax、寬帶業務。其數字電視基本收視費21元/月,互動業務35元/月,寬帶業務98元/月,綜合業務ARPU值在60元以上,這一數字已經與當地的電視臺相近。但其寬帶業務的毛利率依然要低于當地的電信運營商。
還有歌華有線,每月85元的寬帶收入中,其中有近40%要向電信運營商交納租用寬帶出口的費用。
廣電運營商短期內最看重的就是擁有一定用戶基礎的寬帶業務,隨著國際互聯網出口向廣電運營商的開放,一些成熟地區的廣電運營商(如完成整合的江蘇有線、天威視訊、東方有線),已有建立自已的IDC數據中心和單獨申請出口的計劃。
2.互聯網出口之爭
然而并非所有廣電運營商都具備獨立申請寬帶出口和IDC的資格,全國300多家廣電運營商都單獨申請是不可能的,電信運營商中也只有3-4張出口牌照。因此,廣電要想申請出口需要統一的主體。
目前,以中國有線為基礎,通過各省網絡公司資產入股的方式來組建一個全國性廣電運營商的方案依然在制定中,廣電內部傳出了希望符合條件的一些地區廣電運營商,率先聯合申請互聯網出口的建議,或由已經完成整合的省網牽頭統一解決互聯網業務出口問題,如果能夠通過省網聯系到統一的互聯網出口,再通過省廣電網傳輸至各地廣電,這種模式會徹底改變省內各地廣電受制于本地電信運營商的局面。
不過,互聯網出口只是寬帶業務的一個瓶頸,由于大部分寬帶數據業務來自于國內的中文網站流量,廣電運營商要想發展寬帶業務,必須聯合起來,充分利用中國有線的干線網,盡快建立自己的IDC數據中心。
3.增值業務的發展
目前很多市縣級的銀行、稅務等單位都有向省總部聯網的需求,這些單位現在普遍租用電信運營商的2M專網,普遍反映帶寬低、資費高,這給有帶寬和價格優勢的廣電運營商提供了機會。
廣電運營商應以全程全網的概念推廣光纜線路的出租業務,其中包括積極與省級垂直管理的機關企事業單位進行接洽,為客戶提供光纜線路的出租和聯網服務,這種模式可以馬上產生規模效益和推廣廣電網絡的品牌。 [Page]
此外,在廣電網完成雙向改造后,互動業務,以及電視支付等基礎環節業務也成為廣電的增值業務,電視支付等基礎環節業務可操作性比較強,能夠帶來可觀的效益,因為一旦能夠使用進入千家萬戶的廣電網絡進行支付,那么水電、物業、供暖等系統都可以使用這個基礎系統。
從目前來看,廣電能做的都是ARPU值最低的市話業務,其利潤貢獻并不是很大。
電信敲開“三網融合”之門依靠什么?
隨著數字技術的進步,提供電視廣播服務已經不是什么困難的事情,簡單地說,只要你能申請到一個網站,你甚至可以自辦一個電視臺。只是囿于管理規定的限制。
廣電和電信都是通過牌照 (電信增值業務牌照和IPTV牌照)來限制對方進入本行業。電信運營商只能通過與廣電合作的方式開展IPTV業務,由于IPTV業務與廣電的數字電視業務存在正面競爭,廣電積極性一直不高。而電信也找出各種理由,拒絕配合廣電染指利潤豐厚的電信增值業務領域。
1.由IPTV業務引發對峙
2005年,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和福建省電信有限公司泉州分公司,在泉州合作的IPTV項目測試被泉州廣電叫停。
2010年2月22日,廣電總局緊急叫停廣西電信IPTV業務,4月24日,廣電總局要求對擅自開展IP電視業務的地區依照《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予以查處。
與此同時,一場整肅寬帶網絡接入的小型戰斗也在中國電信內部悄悄地進行,據說這次專項清理的對象是地方電信公司的第三方代理,矛頭直指廣電網運營商和電信服務商,本以為借“三網融合”的春風,瞄著寬帶接入的廣電網運營商在這場清理中顯得很受傷。有消息稱,在此次清理行動中,國內廣電網絡被關斷的接口帶寬高達30-40G,某省10萬多寬帶用戶的網絡在兩天之內幾乎全部癱瘓。
廣電和電信部門的矛盾由來已久,廣電的寬帶接入業務在電信的強勢面前顯得無能無力,而電信所企盼的IPTV至今仍有很多羈絆。
2.電信運營商發展IPTV的真正目的
對于電信來說,IPTV并不是未來的戰略發展重點,也不是盈利性業務,電信提供IPTV最根本目的是提高用戶對寬帶業務的黏結度。
由于傳統電信業務已經不能提高固網運營商的ARPU值,電信最初期望通過數據、寬帶等業務謀求持續發展。而目前電信更希望借助光纖到戶,將IPTV的發展一步到位,即發展高清IPTV。
因此對電信而言,目前發展標清的IPTV則沒有多大意義。但是,鑒于廣電網在雙向化之后將擁有帶寬方面的絕對優勢,如今的電信運營商只好加快了光纖到戶的網絡升級步伐。中國電信表示:“將在未來3至5年內,在全國逐步完成寬帶的光纖化改造工程,使城市用戶全面具備20M寬帶接入能力,開展高清的IPTV業務”。可想而知,一旦電信完成規模性的光纖到戶,輔以高清的IPTV、網絡視頻技術的發展,真正全業務激烈競爭的時代就到來了。
從現階段的現實環境來看,如果電信大肆發展IPTV,必將遭到廣電的強烈抵制,顯然,電信如果在此時對廣電大開殺戒將得不償失。
目前,具備點播和回播功能的IPTV業務,已經顯現出對廣電收入的強大殺傷力。但廣電最擔心的是,功能更加強大的互聯網電視機。
3.互聯網電視機業務
從全球發展趨勢看,IPTV正在被互聯網電視所取代。從“三網融合”的角度來看,電視機去訪問互聯網是不需要牌照的,因為現在用電腦和手機上網都不要牌照。但廣電方面擔心可管可控的問題。
互聯網電視機本質上是一種互動電視,對廣電來說,必須通過雙向網絡來實現,而廣電雙向化改造在政策上還有很多限制(地方廣電有線網絡的產權、投資等極其分散)。目前廣電正在以每一個省為單位,統一有線網絡公司,但這需要時間和精力來平衡各方利益。
因此,廣電只能通過對IPTV和互聯網電視機進行牌照管制來贏得時間,并找了一條工信部難以駁斥的的意識形態的理由,上億臺的電視機的背后,是龐大的內容分發體系,一道指令可以讓上億的用戶接收到,假如邪教組織把一條視頻放到開放的互聯網上,很快會通過互聯網電視機傳遍千家萬戶 ……
結語
“三網融合”是一個龐大、復雜的系統工程,它涉及到技術、業務、法規等若干方面,有一個長期漸變的融合過程,是各方的經濟技術行為和市場行為,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相關部門行業通力合作共同推進。必須建立一個公平開放的環境,調動產業鏈各方積極性,為價值鏈成員提供合理的共贏模式,才能使整個產業鏈健康持續地發展。B&P
注解
1.ARPU
ARPU(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即每用戶平均收入。目前用于衡量電信運營商業務收入利潤的指標。ARPU注重的是一個時間段內運營商從每個用戶所得到的利潤。很明顯,高端的用戶越多,ARPU越高。在這個時間段,從運營商的運營情況來看,ARPU值高說明利潤高,這段時間效益好。ARPU是給股東的,投資商不僅要看企業現在的贏利能力,更關注企業的發展能力。ARPU值高,則企業的目前利潤值較高,發展前景好,有投資可行性。
2.IDC
對于IDC(Internet Data Center)的概念,目前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但從概念上可以將其理解為公共的商業化的Internet“機房”,同時它也是一種IT專業服務,是IT工業的重要基礎設施。IDC不僅是一個服務概念,而且是一個網絡的概念,它構成了網絡基礎資源的一部分,就像骨干網、接入網一樣,提供了一種高端的數據傳輸(DataDelivery)的服務和高速接入服務。
IDC不僅是數據存儲的中心,而且是數據流通的中心,它應該出現在Internet網絡中數據交換最集中的地方。它是伴隨著人們對主機托管和虛擬主機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的狀況而產生的,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由ISP的服務器托管機房演變而來的。具體而言,隨著Internet的高速發展,網站系統對帶寬、管理維護日益增長的高要求對很多企業構成了嚴峻的挑戰。于是,企業開始將與網站托管服務相關的一切事物交給專門提供網絡服務的IDC去做,而將精力集中在增強核心競爭力的業務中去。可見,IDC是Internet企業分工更加細化的產物。
泰州市文廣新局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