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ck Gloman
作為美國迪西爾斯大學的影視系教授,我努力不落伍于最前沿的技術。由于3D是當前的熱門趨勢,我認為集全系力量制作一部能在2010年3月的電影節上首映的3D影片會很有趣。3D影片似乎以飛出觀眾觀看的屏幕的物件為中心,那么為何不創作一個突出它的故事出來?
由于沒有能力購買一臺Panasonic新型3D攝像機,我們退而求其次,以2D拍攝且在后期增加第三維。我們全影視系合作制作此3D項目,為今后工作獲得了流暢此流程的經驗。

作者的3D攝像機方案
我們決定沿襲采用綠(或藍綠)色左鏡頭和紅色右鏡片的眼鏡的老辦法。使用兩臺并排安裝在寬四寸厚二尺的木塊上的Panasonic DVX100B攝像機,我們相信我們可以仿真人類雙眼可看到的東西。我們打算在后期中把左眼信號放在第一通道,而把右眼信號放在第二通道,并相應編輯。不過,我們應清楚兩臺有此尺寸的攝像機放置一起時相隔距離太大。人類雙眼間距約為3英寸,而這兩臺帶遮光罩的攝像機放在一起時間距超過6英寸。因此,如果用放在一起的兩臺攝像機拍攝,鏡頭應該像我們雙眼那樣更靠近一起。用此攝像機方案拍攝任何東西都不成問題;使用僅來自其中一臺攝像機的連續鏡頭,我們就能夠在后期調整它。
用兩臺攝像機拍攝的另一個難題是兩臺攝像機的設置應完全一樣:相同的快門速度、鏡頭設置等等。任何偏差都將導致一眼的圖像與另一眼圖像不合拍。
迎面撲來

一群學生圍著道具車仿真開著它上路
為了增加3D的深度效果,我們在編寫電影劇本時就做了考慮。在劇本中,一個影視專業的學生在全體攝制人員不在場的情況下不能與其約會對象單獨在一起。想要各種日景和夜景,我們有從銀幕伸出來的桿子,用懸臂拍攝樹葉從上落到膝蓋上的鏡頭,用Glidecam手持減震器拍攝走離銀幕的畫面,而其余的一切都圍繞著增加“深度”效果。拍攝看上去似乎離開銀幕的物體僅僅與伸出的物體盡量靠近我們的攝像機有關。
在一個夜景,一位一襲白衣的前女友把手伸向觀眾。背景煙霧繚繞,電閃雷鳴照亮背景的枯樹。
后期修復
此項目的學生編輯Katie Wallace編輯鏡頭,非常完美地敘述了故事。大二學生、蘋果電腦專家Julian Guindon研究和發現了最完美的解決方案。使用蘋果的Final Cut Pro 7,他從下拉菜單選擇Channel Offset(通道偏移)并把Red Channel(紅色通道)改為-15°(即移動紅色到左)。一旦用于鏡頭,可注意到明顯的藍綠色和紅色重影的圖像。戴上3D眼鏡,雙眼混合這兩種顏色,看到的是銀幕上3D畫面。
“-15°”并非一個任意的設置。在我們的試驗中,當銀幕上的目標離得較遠時對于較廣角的鏡頭,-15°表現最佳(戴眼鏡時顏色隔離度),而由于攝遠鏡頭的壓縮,以特寫鏡頭看東西-17°表現最佳。此些微的偏差在廣角鏡頭中特別明顯,當較近時需要偏差大些。

Cat伸開她的雙臂,一個風扇吹動她的長發, 背后煙霧繚繞
如果此偏移太大,實際上將看到在畫面內彩色圍繞著目標;而若偏移不足,則3D效果大打折扣。
吸取的教訓
影片殺青,我們的目標是讓它在3月電影節上以3D放映。這就要購買數百副3D眼鏡,從而令每個觀眾都能體驗3D的效果。
令3D作品最好看的是體驗不同面內的事物。撲向觀眾的物體,填滿許多層物體的畫面,以及適當地暴露一切等都使3D體驗更佳。一些人即使戴3D眼鏡時都無以正確方式體驗最終產品的深度感。
總的說來,對參與的每個人來說這都是極好的學習經驗。隨著現在3D的火爆,通過一些預先規劃,后期制作中一些勤奮加注意,以及有足夠的眼鏡供大家體驗此魔力,創建你自己的3D環境相當容易。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