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信息化和電視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老百姓對當今社會的新聞事件的關注和了解程度越來越高,而媒體對正在發(fā)生的新聞事件特別是重大新聞事件做現場直播是當今媒體的趨勢,特別是電視新聞直播,觀眾通過觀看電視對事件發(fā)展的過程更直觀、現場感更強,本文是作者個人的工作感受,對電視新聞直播中攝像技巧與創(chuàng)新的一些看法和認識。
【關鍵詞】 電視新聞 直播 攝像 技巧
近年來,隨著新聞事業(yè)及信息化的蓬勃發(fā)展,各種媒體間的競爭日趨激烈,直播是當今媒體搶占市場,提高影響率、提升品牌最有效的方式,而電視新聞現場直播,能讓電視的優(yōu)勢得到最充分的發(fā)揮,直播是媒體競爭的需要,電視新聞直播是電視的必然選擇,也是電視媒體的一種傳播方式,它的快速、同步、現場感等特性使它成為電視與其他媒體競爭的最有利手段,同時也將促進電視在媒體競爭中處于有利的地位。
電視新聞直播是指對正在發(fā)生的新聞事件現場通過電視畫面進行直播,它將觀眾感興趣的新聞事件的發(fā)生和發(fā)展等過程與事件本身進行同步傳輸,是在一個完整的時空里同步展現事件的發(fā)展過程,它有原汁原味的天然本色,能在第一時間內將相關信息和咨詢傳遞給觀眾,此時此刻正在進行的事件播出,告訴觀眾現場發(fā)生了什么,帶給觀眾極強的參與感和現場感,對突發(fā)性新聞事件的現場直播報道已經是CNN、BBC等國外電視媒體的常規(guī)報道,但是在中國還并未受到重視,從美國9.11新聞事件開始,國內媒體看到電視新聞事件進行現場直播對媒體提升品牌、提高收視率起很大的影響,同時國內媒體為了爭奪市場、強化自己的直播報道能力,使電視新聞節(jié)目直播常規(guī)化是增強中國電視媒體競爭力的重要一環(huán)。同時也使得各媒體都重視對重大新聞事件進行現場直播,電視新聞現場直播目前已成為當今電視新聞發(fā)展的重要趨勢之一。
現場直播是電視新聞改革的成果,直播的數量和質量是衡量中國電視新聞改革進程、衡量電視新聞改革取得多大成績的標尺之一,電視直播是一項技術系統(tǒng)工程,相對于其它如:電臺、網絡等媒體則復雜得多,從攝像的角度來看,電視新聞直播節(jié)目的機位設置和拍攝技巧相對于其它錄播節(jié)目來說,機位的設計更加復雜,這是因為新聞節(jié)目直播涉及的面較廣,受氣候、環(huán)境、新聞事件等變化較快,各工種人員較多,更不可能有很多時間進行彩排,還有很多不可預知的變化,各種客觀要求我們在設計、確認機位的時候需要預留很大的調整空間,只有這樣才能在任何情況下只要攝像稍作調整就能滿足節(jié)目的要求,使新聞事件直播更真實、客觀展現給電視觀眾。
一.根據主題確定機位
電視新聞的直播本身的變數很大,隨意性很強,不可控制的因數太多了,很多情況下很難預知將要發(fā)生什么?但在電視的呈現上盡量不要留下遺憾,攝像人員不僅需了解節(jié)目的主要內容,還必須對事件發(fā)生的地點、環(huán)境、節(jié)目順序等進行很詳細的了解,同時對燈光、音頻系統(tǒng)設計所處的位置有一個準確的了解,為了在直播中抓住事件中主要內容,特別是在細節(jié)方面,盡量給電視觀眾留下很多感人的情節(jié),因此,在直播前攝像必須與導演一起進行現場踩點,畫好機位圖及做好直播中攝像的技術方案,突出機位的功能特點,為了突出主題、展現亮點,所以,在攝像機機位的設計上,必須想得很充分,考慮得很細致、全面,才能在新聞直播中留下能引起觀眾感興趣和值得回味的鏡頭。
二.根據美學設計機位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正如古人所云:“食必常飽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麗,居必常安然后求樂”(墨子)期盼著美好的生活和渴望通過藝術作品得到美的滋潤,人們向往美,社會精神文明需要美,創(chuàng)造電視畫面的美學價值的重任理所當然地落在了攝像的肩上,人類對美的研究,至少開始于2000多年之前,中國春秋時代諸子百家、古希臘和古羅馬哲學都有對美的探索和爭論,對于攝像來說,眼中是不會缺少美,而是看你能否發(fā)現美、創(chuàng)造美,畫面內容要以情動人,用作品撥動觀眾的心弦,使千千萬萬的電視觀眾牽腸掛肚,驚心動魄才能贏得高品味的審美價值,因此,攝像必須積累生活素材,駕馭專業(yè)技巧,熟練和掌握專業(yè)攝像機的各項功能,從欣賞的角度調整好機位的角度,作為一名專業(yè)攝像任何時候在拍攝內容時,都會帶有個人色彩和宣泄個人情感的時候,但最終的目的還是要與電視觀眾見面,希望讓廣大觀眾在滿足他們的審美愿望時能了解到新聞事件的真實性,這也就是,攝像人員在表現客觀真實和主觀感受的同時,要從觀眾的審美要求和興趣愛好出發(fā),調整自己的審美價值,發(fā)現美、創(chuàng)造美、享受美。比如:張藝謀的電影,拋開故事不說,從畫面來講是非常的唯美,每一個鏡頭都非常的講究,所以,看張藝謀的作品是一種享受。
三.根據光線設計機位
攝像構圖效果如何,產生的影響成功與否,對光線的運用在很大的程度上會產生意想不到的結果,光線會直接影響畫面的色彩和影調,以及現場氣氛和形態(tài),因此,在同一場景內,拍攝同一新聞事件,如果光線不同,就會產生不同的構圖意境和不同氣氛的藝術效果。
光線分為兩大類:自然光和人工光
1.自然光:
自然光的特點是光照范圍大,照度高,光線均勻,但光源比較單一,拍攝效果立體感不強,平淡,并且變化多端,受時間、季節(jié)、氣候、地理條件和環(huán)境變化影響大,一天中在不同的時間和天氣情況下,自然光變化的差異是相當大的,而且比人工光更難控制。在電視新聞直播中,必須充分了解和掌握自然光在各種條件下的照明特點和規(guī)律,不同的時間下拍攝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所以,攝像在確定機位時除了要考慮新聞事件發(fā)展的過程還必須考慮到光線的變化,在多變的天氣和光線的變化下,學會利用光影、鏡頭光學特性和美學構圖等手段,熟練地表現被攝對象的主體感、空間感、質感和主次關系等;
2.人工光:
人工光線是指運用各種照明器材,運用人工照明的方法,根據光線可以拍攝出很多不同的造型效果,人工光是電視常用的光源,其照明強度、方向、高度、光線色溫等都可以由人工進行調控,根據對被攝體位置不同的距離、方位、高度,以及不同強弱性質的燈光,從而可以增強被攝體的立體感、質感、縱深感與藝術感,所以,人工光與自然光在設計攝像機機位的時候是有所不同,人工光雖然是在可控范圍之內,但攝像人員與燈光師的溝通很關鍵,必須根據現場的各種燈光造型、影調的變化再確定攝像機的位置,使通過被攝主體的外部形態(tài)和造型氣氛逼真再現,在畫面中再現出逼真、真實的藝術形象。
四. 根據細節(jié)設計機位
人物的第一反應最真實,最能反映人物的內心世界,是攝像人員全力捕捉的重點,但發(fā)現和捕捉細節(ji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無法預判和多變的被攝現場,富有特色的細節(jié)常常被淹沒在事件和情節(jié)之中,攝像或視而不見,或見后又不懂得選擇什么來表現為整體形象服務,或一時無法反映過來,或處于好奇和求美的激動心情,所以,攝像人員必須嚴格訓練自己的觀察力、反映力,從第一時間內必須做出反映,及時捕捉最新、最有價值的信息,提前預測,根據經驗攝像在拍攝之前需要先了解和預測一下事件的發(fā)展,根據自己的生活閱歷和文化修養(yǎng)想象可能會發(fā)生什么動態(tài)反映,從心理上、技術上和器材上做好準備,一旦出現就不會手忙腳亂,錯失良機,所以,攝像人員在拍攝時一般還需用余光隨時觀察畫面以外的動態(tài)情況,做到張網待捕,不丟失觀眾想要得到的任何細節(jié)。
五. 根據聲音設計機位
任何類型的電視節(jié)目聲音與畫面同等重要,特別是在做新聞節(jié)目時,記錄畫面的同時必須同時記錄好聲音。很多電視人都有這樣一個誤區(qū),片面的追求畫面的質量,認為只要色彩、構圖漂亮,而忽略了聲音的存在,總是想著可以在做后期時再根據畫面配音,而目前這種把聲音與畫面分裂的錯誤觀念已經落伍了,同期聲是除現場以外無可復制的,是最原生態(tài)的東西,但如何做好電視畫面與同期聲的作用和效果仍是值得研究的課題,特別是電視新聞直播,同期聲能夠起到和畫面同等的信息量,可以烘托氣氛,突出現場環(huán)境特點等重要作用,如果在做直播時畫面固然擺在第一位,但同時隔絕了同期聲,那只能是不完整、不真實的畫面記錄,所以,攝像在設計機位時必須清楚畫面與聲音的結合,尤其是電視新聞直播節(jié)目中,攝像必須要認真處理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如要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攝像人員,必須了解和掌握錄音技術和聲音處理的基本常識。比如: 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海嘯來臨時,一個長達5分多鐘的鏡頭,其實拍攝者估計也是一名業(yè)余級人物,并非什么專業(yè)攝像,但他知道海嘯來臨意味著什么,將要發(fā)生什么事情,從第一個鏡頭起,剛開始并不知道海嘯會來得如此兇猛,在背景聲里有很多議論聲甚至還有笑聲,但隨著海嘯一步步逼近時,看見房子一棟棟倒塌、汽車、船等一個個被海嘯沖走,此時此刻,畫面的背景聲(同期聲)開始有叫聲、哭聲等不斷的聲音出現,但鏡頭始終停留在海嘯上,也沒給一個人物的鏡頭,其實,觀眾這時其實并不需看到是誰在哭,最關注的不是哭聲,而是希望看到洶涌的海嘯鏡頭,這時畫面的背景哭聲就更加真實再現海嘯的殘忍,烘托了現場的氣氛,所以,聲音和畫面是同等的重要,攝像必須知道音頻系統(tǒng)的設計以及每一個收聲點的位置。
六.根據安全設計機位
節(jié)目的安全播出是目前整個電視行業(yè)的首要任務,特別是在做電視節(jié)目直播時,首先確保的是節(jié)目的安全播出,在確保安全播出的前提下,電視工作者才能充分發(fā)揮藝術上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電視新聞直播這種傳播手段在現代電視傳媒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也越來越重要,因為它具有真實、客觀、時效性、現場感強等優(yōu)點,能在第一時間內把老百姓關注的信息、資訊傳遞給觀眾,現場直播這種形式更是必不可少的,電視新聞直播安全與否,具有極大的社會影響,同時也關系到電視臺的利益和形象,所以,保障現場直播的安全進行是非常重要的,安全播出已經成為所有電視臺永恒的追求目標,直播備份是技術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為保障安全播出,攝像在做直播方案時,必須嚴格執(zhí)行廣播電視安全播出管理規(guī)定,首先必須要考慮設備的安全,要全方位做好設備的備份方案,其次,需考慮節(jié)目的先后程序、節(jié)目的重點、要點及不可預判的因素,并且需留有設備移動的空間。
結尾
電視直播正發(fā)揮出其他媒介難以企及的效應,對當代社會生活產生廣泛的影響。在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電視直播越來越來受到人們的重視,可以肯定, 隨著社會的進一步發(fā)展,我國的電視直播時間量將不斷增加,直播的領域不斷拓展。電視直播隨時代同步發(fā)展,它不僅僅是技術傳輸進步和物質文明建設成就的標志,電視直播全面介入社會生活,真實記錄時代的發(fā)展變化,構成形象的歷史畫卷。
更新觀念,創(chuàng)造風格,藝術最忌相互類同,似曾相識,其實,無論從事任何職業(yè)除了本專業(yè)知識和技巧外,都需要練習適合本職的思維方式和心理機制,不同的專業(yè)有不同的要求,只具備一般人的思維方式和心理機制,只掌握本專業(yè)的技法是不夠的,必須從審美的高度來改造自己,藝術發(fā)展的動力是靠創(chuàng)新,藝術的未來的希望也寄托在創(chuàng)新上,只有創(chuàng)新才能推動藝術前進。B&P
參考文獻:
韓衛(wèi). 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 電視新聞現場直播的特性操作理念. 百度文庫
楊恩璞. 攝影美學基礎. 遼寧美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