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電視是一門綜合藝術,是集體的合作成果,除了前期記者的拍攝,也要有后期的編輯、修改、包裝等。由于電子技術的高速發展,給電視新聞后期制作人員提供了豐富的創造手段,為豐富電視新聞的視覺語言,擴大信息量開拓了廣闊的空間。
【關鍵詞】 電視技術 特技效果 后期制作
從當今國內外電視事業的發展趨勢來看,電視新聞的質量優劣狀況已成為電視傳播機構賴以生存的基礎。因此,電視新聞如何提高質量已成為各地電視媒體工作的重中之重。電視是一門綜合藝術,是集體的合作成果。除了前期記者的拍攝,也要有后期的編輯、修改、包裝等等。當今時代是電子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電視新聞畫面中的特技由于電子技術的高速發展,給電視新聞制作人員提供了豐富的創造手段,為豐富電視新聞的視覺語言,擴大信息量開拓了廣闊的空間。作為一名電視新聞節目后期制作工作者,我想結合具體工作經驗從畫面、文字、圖表、聲音等方面談一談后期制作豐富時政新聞報道的幾種表現方式。
一.畫面調整(瑕疵處理、色彩校正)
畫面質量對于時政新聞來說是最重要的一項,時政新聞經常會涉及一些領導、會議室的鏡頭。前期記者拍攝的素材受各種原因的影響有時會出現偏色、模糊、噪點等情況。重要領導人現場視察,場景變換較多,外出采訪記者往往無法預先設定拍攝機位及進行色溫處理,拍回來的畫面出現了偏色或領導畫面有遮擋,但畫面又必須要用。隨著非線性編輯軟件的升級,非編軟件中的特技種類很多,效果也越來越奇妙,甚至超出了我們的想象,為我們修正前期拍攝的不足提供了可能。下面是畫面色彩處理和校正的一組圖像對照。圖1為偏色的圖片,圖2為校正后的效果。


二.片花隔斷
時政新聞在春節期間也有一些特色新聞,內容新穎,形式活潑,深得觀眾的喜愛。新聞制作后期可以用一些特色的片花、隔斷來增強新聞的喜慶色彩。例如:2010年過年期間,節目準備了幾期“省會特色產品春節大擂臺”的系列報道。后期制作時,我們利用非線性編輯軟件制作了片花隔斷,使節目增色不少,濃濃的呈現了新年的喜慶氣氛。如圖3。

三.動畫描述
時政新聞有時也涉及到一些抽象的信息,如,農業生產、歷史回顧等。有時用畫面難以準確表達清楚,這時可以借助于簡單的動畫、圖片去完成。例如,我們做過一期片子是關于“發酵床養發酵豬”的新聞。其中涉及到的一些農業生產專用名詞:“發酵床”、“發酵豬”。什么是“發酵床”,什么是“發酵豬”以及怎么用發酵床飼養發酵豬的過程等等這些名詞,很難用攝像機拍攝出來,養殖的整個過程也無法跟蹤拍攝,后期制作就可以利用非編軟件制作簡單的動畫,通過動畫演示整個養殖的過程,解釋這一專業名詞,讓觀眾一目了然,同時,又節省了大量配音來描述這一過程的枯燥。如圖4。

四.圖表結合、圖文互補
一些經濟學的名詞解釋、各類數據的對比分析,如果只是畫面加配音的報道,觀眾肯定感到不滿足。人們不習慣于一些枯燥的語言贅述,數據分析。大家不僅要看得清楚,看得明白,同時要在看到這些名詞、數據時能進行更多的思考。如果只是一些簡單的畫面加上配音,觀眾會看得一頭霧水,很難懂。后期制作時配上一些圖標圖形,例如一條關于“新農合醫療報銷流程的新信息,配上動態圖標,把醫療報銷的整個流程表示了出來。如圖5。

圖5很清晰的傳遞給觀眾報銷的整個過程,使枯燥無味的數據,抽象的流程形象化,提高了新聞的時效性,簡潔性。一些數據圖標也增強了新聞的可視性,加強了新聞的立體感。


再如:圖6、圖7這是今年在做“回首十一五”系列新聞報道時做的圖,把“十一五”過去幾年各方面的情況做了匯總,包括:經濟發展、工業發展、天氣環境等變化。用圖標的形式記錄下來各年的梯度情況。觀眾也便于接受,便于理解。這些圖片、動畫加上記者拍攝的畫面,相互交叉,相互補充,提高了畫面的豐富感,增強了時政新聞的可視性。
傳播學界研究人士在對于信息的接受能力進行研究時指出:“閱讀文字能記住10%,收聽語言能記住20%,觀看圖畫能記住30%,邊聽邊看能記住50%,視聽結合,兩個通道各自吸取信息互不干擾,且又加強記憶深度,文字細節是新聞節目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與圖像、聲音三者互補,可以使新聞節目更直觀,圖文并茂的特點。例如圖8、圖9,這類文字說明既增強了畫面的可視性,提高了觀眾對新聞的關注度。便于理解記憶,強化了信息的重要性。


五.地圖模板
隨著石家莊“三年大變樣”工作的展開,涉及到道路新建、拓寬、改造、延長以及鐵路入地、城市軌道交通、南水北調工程區域段的新聞越來越多,怎樣才能把這些新聞更加生動清楚地展現給觀眾,是后期制作工作者的責任。我們利用最新的電影合成特效軟件把二維電子地圖變成了三維立體模型,形象逼真,動感十足,并通過屏幕以最直觀、最快捷的形式傳遞給觀眾,讓觀眾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創新豐富了“三年大變樣”的新聞報道形式。
電子地圖可以最詳細的展示地理位置和事件的進展情況。無論是城市、山區哪個地理位置,都可以表現清楚,讓大家一目了然。電子地圖形式上的多樣化,也使電視畫面變得豐富多彩、生動形象起來。例如:圖10。

圖10是市區以及和周邊縣市的公交線路圖,圖中表示了各條公交線路開通的狀況。電子地圖整體上把市內和周邊縣市公交線路的銜接的關系表現的很清晰。
圖11這張圖是為了表現各個區的整體分布效果,各區分別標上不同的色塊,電子地圖的整體效果明顯、突出。觀眾看到之后很明確幾大區域的不同分布以及和周邊道路交通的關系。


圖12這張圖注重道路交通的行駛情況,在涉及道路維修的新聞信息時,觀眾往往對于怎么出行、怎么行駛比較關心,這個圖正好解決了這一方面的問題。
六.聲畫相依
聲音在電視新聞中是重要的報道與傳播形式之一。如今的各類電視新聞節目對聲音的依賴程度及聲音特有的表現手段和傳播手段的多樣化,在某種意義上已經超過其他電視表達功能和手段。時政新聞的聲音體現在片頭、片尾音樂,新聞節目中主持人的配音,采訪的同期聲以及背景音樂等。新聞節目片頭與片尾音樂在設計和選擇上應充分體現其權威性、大氣度、具有時代感等特點,音樂主題要保持客觀性,音樂節奏要莊重和鮮明,要體現欄目的特點和風格等。時政新聞的后期制作中現場音響的效果有時是任何文字描述所達不到的。留出一段時間給現場音響會使新聞的效果增強其新聞的現場感。好的現場音響可以直接采用。例如;“城市三年大變樣”一條新聞,片子開頭直接留用拆遷現場的音響,一下子就把觀眾的注意力吸引過來,立刻意識到是關于拆遷的新聞,老百姓關注的新聞。然后現場音響可以作為底子音貫穿整條新聞。在片子結尾出可以選用一段抒情激昂的背景音樂漸起,把觀眾對于拆遷以后的城市變化,對新生活的憧憬的情緒調動起來。同時也增加了新聞的藝術性和感染力。
時政新聞的后期節目制作是一項重要的工作,涉及到畫面的技術處理、文字符合的添加、解說和同期聲的合成等等。而且在電視時政新聞報道中,新聞消息本身就很短,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把最重要的新聞事實以形象化、通俗易懂、觀眾感興趣的方式告傳遞給觀眾,同時要使新聞報道具有一定的親和力,打破觀眾對時政新聞中規中矩的感覺。做好這些都是我們新聞后期制作工作者今后要不斷努力的目標和方向。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