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雅典奧運盛事閉幕的號角響起,東方巨龍在同樣古老的西方國度又一次宣告騰飛。這是炎黃子孫盛大的節日,中國代表團的健兒們以32金的優異成績凌駕于眾國之上。而CCTV作為記錄這次盛事的權威媒體同樣載譽歸來,尤其本次奧運作為重大的體育賽事轉播中第一次啟用了全新的遠程節目網絡制作系統。
此系統以媒體資產管理系統為核心,前方采集收錄,后方編輯制作的全新模式,并與CCTV已有的新聞共享系統互通互聯,無縫連接。第一次將專業藍光盤技術引入采、編、播、存等各個環節,為大型體育賽事報道建立了一種全新的工作模式。
CCTV雅典奧運會遠程節目網絡制作系統由雅典IBC前方系統和北京CCTV后方系統兩部分組成。實現前后方全部素材的共享;實現遠程節目的網絡制作;實現不同業務系統間的連通;通過SDH國際鏈路以IP和IP OVER DVB方式,實現高碼率節目的回傳;實現后方對前方低碼流素材的遠程瀏覽;實現奧運綜合信息查詢系統(簡稱IDF)前后方的信息共享;本文將從前期構想和后期高效運用講述該案例成功的細節。
前期調研是系統運行平穩的前提
CCTV雅典奧運會遠程節目網絡制作系統2003年9月啟動,由CCTV和索尼、索貝公司聯合開發的中央電視臺體育中心綜合業務系統的一個子系統,在BIRTV2004產品、技術及應用項目評選中獲得應用大獎。
在以往的重大體育賽事諸如奧運會的轉播中,前方收錄的信號由主辦方提供,一般可能有20路信號,通過衛星傳送給后方,因為傳輸通道有限,通常只能后方使用哪路信號傳送給哪路,比如有用的信號只有10分鐘,前方也必須傳送可能長達一個小時整條信號,這樣傳輸效率很低。而且節目收錄之后,通常一段素材如果新聞中心和體育中心的編導先利用,其他節目的編導只好等他們用完才可以再利用,這樣就無法保證節目的時效性。怎樣實現前后方素材共享是困擾節目制作人員的一個難題。經過多次探討,大家一致認為應該建造一個節目管理、行政管理、播出同在一個網絡平臺的系統。2003年9月9日,CCTV和索尼、索貝公司共同簽署合作協議,并成立體育中心綜合業務系統,開始為這樣一個新的網絡平臺進行方案論證,廣泛聽取節目制作人員的需求和意見。
2003年11月11日,體育中心綜合業務系統的成員提交體育中心節目需求報告,丁文華總工強調一定要成功搭建一套節目網絡制作系統,該方案一期工程從此進入投入階段。2004年1月中旬,綜合業務系統的成員進入詳盡的市場調研之中。經過調研,調研組成員發現國際上并無成功可行的案例可以參考。曾經有關案例只是在2M左右的帶寬下傳輸視音頻信號,而CCTV的素材共享要求遠遠高于現有的案例。這樣,必須根據現有的需求依靠體育中心綜合業務系統自身提供解決方案,經過2個月的內部討論以及市場、設備、技術調研,最終拿出了成型的方案,并得到臺領導的大力支持,計劃在奧運期間租用兩條45M帶寬的SDH國際傳輸鏈路。
采用的傳輸通道決定后,還要決定采用什么方式傳輸,如何保證傳輸效率?從1月中旬到春節前后,綜合業務系統的成員都在忙碌地進行傳輸測試。最后選定了以IP與IP OVER DVB兩種方式。
雅典IBC前方系統配置: | 北京CCTV后方系統配置: |
100/1000M以太網絡 在線NAS存儲容量為15TB 20個收錄通道 20個實時場記錄工作站 3套專業光盤編輯工作站 2套專業光盤移動編輯工作站 3個數據流磁帶機 2套IDF接收/解析服務器 2套IDF數據庫服務器 1套IDF WEB服務器 | FC/LAN雙網結構 在線FC存儲容量8TB 6個實時信號收錄通道 10臺低碼率實時訪問編輯工作站 6臺高碼率精編工作站 2套專業光盤編輯工作站 1臺網關服務器 |
以IP方式傳輸視音頻數據應該說在國際上已經有很成熟的技術,但是這么長距離(從雅典到北京有1.6~2萬公里)是不是能保證其穩定性和可靠性,還需要技術論證。在春節過后的技術方案制定過程中,合作的三方共同參與了技術測試,并且把最大5G的視音頻數據和最小幾十兆的數據同時進行測試。最后決定采用兩種方案傳輸,建立前方和后方兩個系統,完成了科學可行的總體技術方案。
今年4、5月,體育中心綜合業務系統進一步進行系統研發,并且向臺領導報批設備采購方案。5月18日,設備到位后,系統進入了進一步試驗,也就是在臺內搭建全面的模仿雅典奧運場館可能使用的試驗系統,此時可以及時發現問題并且解決問題,包括進行技術培訓。6月18日,在奧運中使用的設備被裝船運往雅典。7月28日設備達到目的地后,7月30日第一批相關技術人員到達,體育中心綜合業務系統的成員開始在雅典搭建系統。
高效利用順利完成奧運報道
在實際應用中,雅典奧運會遠程節目網絡制作系統由雅典IBC前方系統和北京CCTV后方系統兩部分組成,前、后方系統兩條SDH國際傳輸鏈路相連。2條光纜鏈路分別承擔不同的業務,所有的高碼率素材在一條鏈路上傳輸,所有的低碼率素材在另外一條鏈路上傳輸。該系統主要由媒體服務器信號收錄、中央硬盤陣列存儲、前方實時場記與編單、前后方素材瀏覽調用、后方遠程節目編輯制作和光纜數據傳輸鏈路等模塊組成。前方20路收錄信號全部進入中央硬盤陣列存儲,嘗試使用媒體網關的概念,按視音頻信號自動生成高低碼率素材,前后方可以同時共用一條素材,后方通過低碼率編輯、審看節目之后自動生成EDL表單,傳送回中央存儲陣列,之后,高碼率的節目按照EDL表單自動生產完整節目傳輸到北京。為了幫助后方記者熟悉素材,以便直接使用素材,前方進行實時場記,后方共享場記內容,快速完成節目編輯。
此次CCTV、索尼、索貝三方傾力合作,建立一個穩定的操作簡單的網絡節目制作系統,這開創了國內大型項目開發和建設的新的合作模式,為未來廣播電視領域廠商與廠商、用戶與廠商的合作建立了雛形。該系統在奧運期間總體運行平穩,功能和性能基本達到設計要求。這和三方傾力合作分不開,這套系統經過三方人員的精心組織,最新設備技術力量的精心打造,并且得到體育中心節目部門大力支持,體育中心主任馬國力親自掛帥參與,為整個系統提供內容需求。
一個全新的工作流程,需要節目制作人員的多方配合,首先觀念上要更新,要勇于挑戰自身對舊的工作流程的局限性。編輯、記者從傳統的編輯臺到適應鼠標鍵盤,技術手段必須完全掌握,前期的培訓顯得尤為重要,為了能把這套系統的操作方法傳授給體育中心的工作人員,體育中心綜合業務系統前后分不同層次和級別進行了很多次技術培訓,盡管今年6月期間的體育賽事非常繁重,但大家還是抽空參與了學習,而且效果顯著,很快在奧運期間進入了應用階段。
雅典前方收錄比賽信號場次(場) | 平均每天:56場 | 共計:893場 |
北京后方完成成品節目實長(分鐘) | 平均每天:14小時 | 共計:223小時 |
新聞共享系統引用素材實長(小時) |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