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網融合第二批試點城市撥云見月
一、直轄市(2個)
天津市、重慶市。
二、計劃單列市(1個)
浙江省寧波市。
三、省會、首府城市(22個)
河北省石家莊市、山西省太原市、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遼寧省沈陽市、吉林省長春市、安徽省合肥市、福建省福州市、江西省南昌市、山東省濟南市、河南省鄭州市、廣東省廣州市、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海南省海口市、四川省成都市、貴州省貴陽市、云南省昆明市、西藏自治區拉薩市、陜西省西安市、甘肅省蘭州市、青海省西寧市、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
四、其他城市(17個)
江蘇省揚州市、泰州市、南通市、鎮江市、常州市、無錫市、蘇州市,湖北省孝感市、黃岡市、鄂州市、黃石市、咸寧市、仙桃市、天門市、潛江市,廣東省佛山市、云浮市。
按照國務院推進三網融合工作的階段要求,三網融合工作分為兩個階段進行。2010年至2012年為試點階段,以推進廣電和電信業務雙向階段性進入為重點,制定三網融合試點方案,選擇有條件的地區開展試點,不斷擴大試點廣度和范圍;加快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升級改造,加快培育市場主體,組建國家級有線電視網絡公司,初步形成適度競爭的產業格局。2013年至2015年為推廣階段,要總結推廣試點經驗,全面推進三網融合。
三網融合遇困局
三網融合本是大勢所趨,然而在國內,電信網、廣電網、互聯網存在著復雜的競爭體系,同時體制、監管機制方面仍有諸多不完善的地方,既有的背景成為國內三網融合推進道路上的一個個攔路虎。
廣電系和電信系的三網融合之爭由來已久,廣電方面把控著內容主導權,一直覬覦寬帶業務,而在市場方面,缺乏有效的競爭實體與國內電信運營商相抗衡。備受關注的各地有線網絡公司區域整合雖然也在推進中,目前已有19個省完成了“一省一網”的整合工作。但被寄予厚望的國家級有線電視網絡公司“中國廣播電視網絡公司”,卻一而再再而三的推遲掛牌。
三網融合在這樣的背景下,雙向業務準入的推進似乎已經被擱置了。廣電方面當務之急是進盡早完成自身整合,成立國家級的廣播電視網絡公司,形成能夠與電信系抗衡的競爭實體。而電信運營商方面,目前3G發展如火如荼,寬帶業務不斷提速降價,積極介入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在內容、終端、網絡層面都已經滲透到了三網融合實質的業務層面。自然對于表面上與廣電系的糾紛無暇顧及。
三網融合第一批試點進行了一年多的實踐表明:三網融合的困局,從本質上看,仍然是部門和行業既有利益重新分配所造成的難題。無論是工信部還是廣電總局,在制定相關試點方案和長期發展規劃時,都自覺不自覺地成為了行業的代言人,而非扮演行業監管機構的獨立角色。從這一點來說,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第二批試點若仍按照這樣的思路進行,很有可能會重蹈覆轍。
重估市場推動力
既然大家都認為三網融合的癥結在于廣電電信的利益之爭。那么,這個困局如何才能突破呢?
楊昆認為,可以找一個跨越兩個行業的第三方力量介入。“從國家角度講,就是要國務院等更高層面來協調兩個部門之間的工作;從地方而言就是要省市政府出面,直接組織當地產業各方共同參與三網融合試點工作的開展。”
但這樣的做法在執行層面依然存在難度。闞凱力認為,在中國,電信屬于國計民生,廣電屬于意識形態領域,“分屬不同的領域,比較難融合”。
“政策僅僅是對三網融合發展產生影響的因素之一,技術和市場等同樣重要,甚至在某些方面發揮的作用更為明顯。”有業內人士指出。
史煒也認為,不能為了三網融合而去融合。三網融合僅僅是一個概念,應當突破概念的束縛,回到三網融合的業務本質。“網絡融合其實是隨著市場需求自然形成的,而不是有了三網融合概念再想出需求的。”史煒說。
事實上,對普通用戶來說,其并不關心背后網路是由誰提供的,或者是如何合作的。用戶只關心能用實惠的價格,用上更快的寬帶,看到更多的節目,最好一次交費就能搞定不需要接多條線等等。
三網融合的雙向進入之所以難以松動,是因為那主要是針對既有業務的“零和博弈”,互相搶對方市場自然阻力重重。史煒認為,“解決利益集團分歧還可以靠市場的需求和拉動。”發現了新的業務新的增長空間,如果一方不能很好的完成服務,自然就需要融合。
楊昆也表示,“整個三網融合的初始動力來自技術進步,如果沒有網絡和數字處理技術方面的突破,三網融合根本無從談起。所以,目前三網融合服務和產品形態的創新依然要靠技術進步來實現。”
在他看來,目前大部分試點地區也是在前期已有三網融合基礎的地區中選擇的,取得的成果主要也是來自前期市場推動的階段。而在近兩年的試點期內,完全遵照政策來設計發展模式的業務,達到預期發展效果的反而不多。
因此,目前三網融合產業進步的核心推動力是市場。從互聯網電視機到互聯網機頂盒的發展歷程就可以看出,這些市場上涌現的新服務和新產品還是由產業發展和市場需求決定的,而政策都是在市場發展到一定規模后,在產業發展的強大壓力下才后補的。[page]
廣電網絡23億拓高清互動 搶占三網融合制高點
廣電網絡日前公告表示,為應對三網融合競爭,搶占業務發展制高點,打造核心競爭力,公司擬投資23.2億元,全面推廣高清互動項目。
據公告,項目內容包括平臺及前端建設及擴容,網絡(含骨干傳輸網、城域網、接入網)建設及改造,機房擴改建,用戶終端升級,市場推廣等。上述項目以“高清+互動”為方向,以“平臺開放化、技術數字化、傳輸雙向化、應用多元化”為目標,一是通過平臺及前端建設及擴容,建成開放、大容量、高可靠、可管理的高清雙向業務平臺;二是通過網絡建設及改造,建成大容量、高速率、穩定的雙向有線電視網絡,提升基礎網絡支撐能力;三是通過終端升級和市場推廣,實現陜西全省11個地市區(含楊凌)本級和長安區城區共計180萬戶數字電視用戶高清互動功能,帶動綜合業務發展。
廣電網絡表示,項目采取“公司補貼配置高清互動機頂盒、整體推廣普及、全業務營銷”的模式進行高清互動推廣,通過向項目實施區域內用戶配置高清互動機頂盒,同時推廣數字電視副終端、互動電視、個人寬帶和付費節目等業務;用3年時間實現區域內共計180萬戶數字電視用戶高清互動功能,其中2011年10萬戶,2012年80萬戶,2013年90萬戶。
對于投資項目的影響,廣電網絡稱,通過對整個市場的調研、跟蹤分析,結合行業市場價格和業務訂購比率,參考陜西省經濟文化發展水平的實際,預計項目實施后未來7年增量收入總額將超過18億元。此增量收入是指由于全面推廣高清互動業務所增加的收入,包括用戶副終端增加、直播高清節目、互動電視基本費、互動電視點播費、寬帶數據費等增量收入以及廣告加載、電視教育、電視商城、在線游戲、電視彩票等增值業務收入。經公司內部測算,項目財務內部收益率為7.79%(所得稅后),投資回收期為6.88年,經濟上可行。
廣電網絡同時表示,項目實施對公司2011年度經營計劃目標的實現不構成影響;但在2011年之后投資回收期內各年度,因大額投資和業務推廣將增加公司運營成本和營銷費用,將對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構成一定影響。
建議:廣電與電信組建合資公司
如何協調好廣電和電信兩大系統之間的利益分配問題,使其真正走向融合?顧成建認為:“最佳的解決辦法就是廣電與電信組建合作公司,雙方五五分成,共同經營市場。”
顧成建強調,“三網融合的關鍵是爭奪用戶,一旦獲得了大批用戶資源,各種新業務應用也就有了市場。”此外,他預計,未來三網融合主要的利潤點可能會是廣告業務。
就產業地域格局而言,我國三網融合產業聚集區域分布在廣電業、電信業和互聯網產業集中的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等區域,已經形成了“東部沿海三大區域集聚”的產業發展空間格局。
現階段,我國三網融合產業主要分布在廣電業、電信業、互聯網產業集中的重點城市,包括環渤海的北京、青島和大連,長三角的上海、杭州、蘇州和無錫,珠三角的深圳、廣州,湖北武漢以及四川綿陽等。
目前,12個三網融合試點城市和地區已經基本完成了IPTV集成播控平臺的建設,并與中央總平臺實現對接。據工信部相關負責人透露,相關部門將在對首批12個試點城市逐一進行評估的基礎上,根據評估情況再確定下一步的試點工作方案。
編后語:三網融合一路的磕磕絆絆表明,三網融合再也耗不起,各方只有轉變博弈思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是根本之道。要推進三網融合,只有從體制層面,徹底的梳理與“三網融合”有關的法律法規;明確“三網融合”的政策界限、經營主體地位、經營范圍、管理模式等相關內容,為電信和廣電雙向進入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