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筒也就是我們常說的microphone,“麥克風”,也叫做傳聲器,可以說是我們音頻工作人員最重要的設備。它在錄音或現場擴聲中,拾取聲音信號,將聲音信號轉換成電信號。作為電視臺的音頻保障部門,聲音質量好壞不是唯一的目標,更重要的是要與其他部門充分配合,順利完成節目的錄制。
我臺現使用較多的是森海塞爾的skm3000系列無線話筒,以及舒爾beta58,beta87A系列無線話筒,配置UR1腰包發射器Beta53頭戴式無線話筒等。這套系統穩定性非常高,聲音質量也非常高,確保了節目音源的質量。
在話筒管理方面,為了方便對話筒的管理,我們給每個話筒進行編號,并在話筒底部貼上帶有號碼的標簽,給每個麥頭配置顏色不同的話筒套,以方便調音師和話筒管理者的觀察。特別要說的是森海塞爾的skm3000非常人性化,在每個話筒的小尾巴上都會配有顏色不同的殼,即使沒有準備話筒套,你也能從遠處通過分辨殼的顏色來辨別不同的話筒。
室外活動或者大型的活動,調音臺離舞臺距離較遠,如果依靠無線接收機自身的短鞭天線,能獲取的射頻信號電平較弱,易發生話筒掉字,甚至信號弱到無法識別,造成演出失敗的嚴重后果。針對這種情況,我們解決辦法是,使用有源指向性天線,如SHURE UA 870WB ,每個單元可以讓四個無線接收機使用相同的兩條天線,同時可以給無線接收機供電,將分散的無線接收機整合,方便集中管理和維護。在一檔關于地方“葡萄節”的節目中,現場擴聲以及電視錄音都是由第三方提供,存在較多掉字現象,現場無線接收機離無線頭麥距離不過20m左右,但是短鞭天線處于室內,頭麥腰包與短鞭天線有一墻之隔。如果當時他們采用了有源指向性天線,將天線放在室外就一定不會存在這種問題。
下面就幾個實際的例子,針對無線話筒的管理和使用做點簡單介紹。
2010年12月,揚州市委和揚州廣電總臺合辦了一檔民生話題類節目。節目的主場地在迎賓館三樓,有自己的一套音響系統,所以未使用我們的無線設備。就無線系統方面具體的配置是7支AKG WMS 400話筒,以及4個C407領夾式麥克風。AKG WMS 400話筒屬于動圈,心型指向,人聲話筒,單顆5號電池驅動,續航時間約4個半小時左右(金霸王電池)。C407全指向的麥頭,所配腰包也是單顆5號電池驅動,續航時間在6個小時左右(金霸王電池)。接收機使用自身的短鞭天線,未使用有源指向天線,射頻信號電平偶爾會不穩定。
節目會場的形狀為圓桌型,分4個區域,每個區域有3排座位。主要發言者處于1,2排,第3排觀眾發言較少,且隨機性較大。
話筒分配情況是:1到4號手持話筒,分別配置在4個區域的第一排,由第一排觀眾自己傳遞話筒。5,6號兩支話筒交于節目部門話筒管理者,處于圓桌對角位置,各自負責兩塊區域的第三排觀眾的話筒的傳遞。7號話筒作為備份話筒由音頻現場工作者保管,以供在任意一支話筒出問題,或者話筒管理員沒有來得及跟上節目節奏的情況下使用。第二排觀眾使用會議話筒。主持人和與會領導使用領夾式麥克風。
由于節目類型決定,話筒使用者都是普通群眾,大多沒有接觸過專業的音頻設備。另一個現場音頻系統穩定性一般,特別是AKG的無線麥克風系統,相較于我們自己的無線麥克系統,穩定性偏弱。同時還有些其他原因,節目過程中發生了些小狀況。現就幾個典型的問題做個簡單的說明。
狀況1,有些使用者說完話后,情不自禁將話筒關掉,導致下一個使用者說話時沒有聲音,而且WMS 400話筒有一小段啟動時間,即使下一個使用者知道打開開關,但是還會有一些延時,不能立刻拾音,影響節目的流暢性。
解決方案:用美紋紙將話筒開關裹起來。同時每次開場時,讓現場導演多次強調話筒使用的注意事項。
狀況2,主持人現場聲音過小,由于胸麥的全指向性和靈敏度較高,同時現場聲學布置較差,只有地面上是厚厚的地毯,可以吸掉部分聲音,一周都是反射系數較大的材料,且是圓形大廳,所以聲音易在大廳中間匯聚。調音臺在提高胸麥增益的時候易發生嘯叫,但是不提高聲音,主持人的聲音又擴不出來。
解決方案:從臺內,帶來一支AKG HC577頭麥,發現在AKG WMS400的腰包上可以正常使用。效果不錯。
狀況3,3號話筒在使用過程中出現掉字情況。
解決方案:使用備用話筒,懷疑是射頻信號太弱或者是話筒的門電路設置過高導致。經過事后徹查發現是話筒自身的問題。所以又備了一支備用話筒。
狀況4,話筒管理者遞話筒的時候易出現穿幫鏡頭。
解決方案:與話筒管理者溝通后,讓其注意避開提示燈亮的攝像機,就基本沒有這現象了。
狀況5,現場聲話筒中出現交流聲。
解決方案:第一時間想到了燈光的影響,為了不影響畫面,與燈光充分溝通,將燈光硅箱,光控推子推到最亮時,交流聲消失。
其他電視節目中也有些話筒使用方面的問題,再做些簡單的介紹。
地方綜藝類節目做“邵伯龍蝦節”那檔節目時,彩排中出現了話筒掉字現象。原因就是人群阻擋射頻信號。我們使用的森海塞爾的skm3000話筒,射頻信號為500-800MHz,波長在0.3m-0.6m左右,射頻信號為視距傳播。雖然射頻信號可以穿過人體,但是穿過后的射頻信號電平會降低,當人群密集時,射頻信號就易低于門限值,導致掉字等現象發生。
解決方案:將天線置于高處,確保在天線與無線麥克之間無障礙。
在去年年終的一檔大型文藝節目中,使用的shure頭戴式話筒,彩排過程中,突然沒有聲音。在排查故障時,發現腰包沒有問題,問題出在Beta 53頭戴式話筒上。經過仔細分析,發現問題的源頭還是出在頭戴式話筒的使用者身上,他說話時吐沫比較多,而且當天演播室較熱,演員出汗較多。所以懷疑電容麥頭被口水或者汗水琳壞了。最后的解決方案就是給電容麥頭套上海綿套,在給使用者佩戴頭麥時,注意使電容麥頭不要貼近使用者的皮膚。
在我臺一個日播類少兒節目中,曾經出現過,話筒竄頻,以及無線干擾現象。為保證信號暢通及無線話筒的穩定,無線系統所用頻點要經嚴格規劃,嚴格限制諧波系數,保證無線話筒使用的安全性。當外在干擾去除不掉的時候,綜合考慮其他無線系統的頻點,更換新的頻點,確保可以安全使用。
話筒作為音頻信號轉為電信號的中間設備,相當于一個“濾波器”。話筒擺位正確的話,將省去調音臺上很多頻率均衡的工作。均衡器只能對拾進來的信號進行頻率均衡,不能無中生有。如果話筒擺位不正確,一些頻率的聲音出不來,那么再怎么調均衡器,也不會有起色。所以作為話筒管理者,更加需要平時多多積累和完善無線話筒的擺位知識。[page]
我們在擺放話筒位置的時候,主要得把握以下三個方面:
1.熟悉話筒風格,雖然說話筒追求的頻響曲線都是平直的,但是不同的話筒,會加強音頻信號中的某種特性。泛泛來說,大振膜的話筒在聲效中,對低頻的處理很好。小振膜比較擅長捕捉中高頻和瞬時信號。不同的話筒,它的頻響曲線突出的頻率段有細微的差別,以及話筒的靈敏度,聲音密度,動態范圍等參量都是需要作權衡比較的。
2.在樂器的不同位置,聲音是不同的,比如吉他的音孔出來的聲音較多的是空腔共振,同時吉他板上也會有板振動,兩者的音色是不同的。同時因為高頻信號具有方向性,在樂器的某些方位,高頻會有衰減,這都需要我們自己平時的學習積累。
3.了解自己想要的聲音。對于上面拾取吉他聲音的時候,多一點空腔共振還是板共振的問題的一個解答便是拾音師對吉他自然聲音的把握了,當然也會稍微帶有一點主觀的因素,同時根據音樂風格,做一些均衡。
比如在拾取電吉他聲音時,吉他音箱的紙盆是做分割振動的,所以紙盆中心和紙盆邊緣的聲音很不一樣,中心的聲音類似“咔咔”聲,而折環處聲音類似“呼呼”的沒有固定頻點的低頻聲。我們通常將麥頭對準中心與折環中間的位置。因為我們單聽電吉他聲音時,肯定是兩種聲音兼而有之的,所以話筒同時拾取兩者的聲音,至于具體的位置,就視調音師對兩者配比微小差異的選擇了。
即使是同種類型的樂器,他們的聲音還是會有較多的差別的,所以“樂器最真實的聲音”也不是絕對的,需要平時的積累,多聽多比較,以及個人的音樂素養。當然作為電視行業的音頻工作者,要以聽眾從電視機里聽到的聲音為標準才行,在監聽音箱里聽到聲音的低頻飽滿,高頻突出,中頻穩健,但是到了電視機里就不一定是這回事了。觀眾電視機里的聲音才是我們真正追求的聲音。
以上就是本人對于平時工作的一些總結和心得。大多數電視節目的制作已經越來越離不開無線話筒,只有管理以及應用好無線話筒,才能確保電視節目音源的質量。管理與應用水平是基于我們平時的不斷積累,認真思考,多多實踐的基礎之上的。當然要時刻牢記,我們的最終目標是為電視觀眾送出質量最好的聲音信號。
【附:注意事項】
在每次活動開始前,都會向無線話筒使用者,強調話筒使用的幾個注意事項:
1.執話筒時,話筒頭務必朝上,切忌不可將話筒指向場上的返聽音箱。
2.由于森海的skm3000為動圈,shure系列為超心型指向話筒,均為舞臺話筒。所以說話時務必要靠近話筒,確保嘴與話筒的距離不能超過15公分。不然聲音要么太小,要么就比較空。
3.說話時要放開聲音,不要拘束導致聲音太小。
4.除了工作人員,任何人都不可自己卸戴頭麥。
5.不要動話筒開關,以及話筒的設置操作。
6.直接說話,不要敲拍,吹話筒。
作為話筒管理者,需要注意的地方:
1.不論是活動彩排還是活動開始過程中,保持所有話筒處于工作狀態。時刻注意話筒電量。
2.使用質量好的電池,例如金霸王。每次活動正式開始的時候,視節目時長對電量不滿的話筒,更換新電池。彩排時,使用以前活動正式開始前更換下來的電池。
3.活動結束時,若有較長時間不再使用話筒,將電池取出話筒,并將話筒存放到儲藏器皿中。頭麥,胸麥麥頭一定要存放到干燥皿中。
4.注意頭麥位置的確定,不要發生噴口現象,也不要碰到使用者的皮膚,同時不論是在室外還是室內都要帶上海綿套,一是防風,二是防止說話者口水,汗液濺到麥頭上,導致頭麥損壞的情況。
5.腰包的小天線最好不要碰到皮膚,接觸皮膚后,明顯會發現射頻信號降低3個dB左右。
6.活動開始時,話筒出場順序一定要按彩排時確定下來的方案走。沒有特殊情況不可私下臨時調整,特殊情況時,要用無線對講與擴聲工程師不斷溝通。
7.對于樂器拾音,要根據不同的樂器選擇正確的話筒以及正確的擺布位置。
8.在人群擁擠,或現場環境復雜的情況下,務必確保,天線分配器與無線話筒之間無障礙物。要有一張無線話筒頻點分布表,當出現電磁波干擾無法解除的情況下,根據頻點分布表,重新選擇新的頻點。
9.發生話筒故障等突發狀況時,要在不影響攝像畫面的情況下,立刻解決。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