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看4K
專業領域,4K在過去一兩年取得了很大的發展,4K投影機、放映機、顯示器等產品都已逐步成熟,HDMI1.4、DisplayPort1.2、HDBaseT等接口標準早已為4K傳輸做好了準備。在本屆CES上,消費電子領域真正迎來了4K大爆發,這使整個4K生態系統得以完善,4K應用也有望從“未來時”進入“現在時”。
展會上,松下、夏普、索尼、東芝、LG、三星等傳統大廠均將4K作為首推亮點,而包括海信、海爾、康佳、創維、TCL等在內的幾乎所有中國廠商也都展示了84英寸以上的大屏幕4K電視機。過去一兩年曾經火熱過的3D和智能概念,雖然已經成為很多電視都支持的功能,但顯然不再是吸引人們眼球的噱頭。
3D電視失意、智能電視前途渺茫,電視產業試圖用4K尋找新的獲利點。相比3D,3,840×2,160分辨率 (或4,096×2,160)電視來得更加實際,廠商聲稱4K具有令人震驚的效果,細膩的畫面會帶來超乎3D的臨場感。但4K要得以普及不是一蹴而就的,同樣需要應對各種挑戰。
要想把4K送入家庭,首先會遇見價格這個攔路虎,Display Search分析師稱:“今年4K只適合超溢價市場。”早期的買家需要花2萬美元甚至更多的錢才能買上一臺,而且之前4K電視基本都是80英寸以上的電視,這使得4K的價格很不親民。對于電視來說,1萬美元就已經會構成銷售的門檻。因此,在今年的展會上,廠商也在尋找應對之策,在鋪天蓋地的4K電視中,我們可以看到小尺寸4K電視的身影,索尼、松下展示了56英寸的OLED 4K電視,東芝在2012年就推出了55英寸的4K電視,而夏普也展示了已在日本發布的ICC PURIOS 60英寸4K電視。
4K從超大尺寸回歸小尺寸,體現出廠家希望以相對低的定價實現4K普及的突破。東芝公司就強調:“在4K影像資源較少的情況下,無論怎樣強調先進性,也不會被消費者認可。我們不會把4K當作未來的技術,而是將其作為提高大尺寸電視影像清晰度的技術來使用”。
內容同樣是一道坎,雖然4K電視圖像銳利、色彩豐富,使觀看體驗大大提升,但問題是我們經常只能翻來覆去地看一些重復的視頻,這是因為適應展示4K電視之美的內容實在太少,目前的現狀是,還要依賴升頻技術把全高清(1,920×1,080像素)影像升級為4K影像。這會讓很多消費者覺得付出那么大代價買來的電視非常不值。而且,除非近距離觀看,否則4K與2K電視之間的差距可能并不足以彌補其中的溢價。
廠商方面也在為打破內容荒而努力,各家企業都希望通過建立向家庭發送影像的環境來發掘支持4K電視需求。索尼宣布將于2013年夏季開始提供4K影像發送服務,該服務將采用專用媒體播放器,除了索尼集團的電影作品之外,還會提供其他電影公司的作品。LG電子在其展位上演示了將
4K(3,840×2,160)影像以微波數字電視方式發送到液晶電視播放的試驗,該公司正在與韓國KBS電視臺共同開展4K影像播放試驗。播放試驗中采用的電視播放方式是歐州數字電視廣播標準“DVB-T2”,使用的電波頻帶為6MHz,采用的視頻壓縮技術為“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HEVC,亦稱為H.265),以35Mb/s的速度進行編碼。 三星電子則正與基于互聯網的VOD服務大型運營商Netflix共同研究4K影像流傳輸技術,三星在CES上演示了利用兩家公司共同研究的技術播放4K流媒體視頻。
作為新技術,4K的生態系統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相信時間會逐步解決這些問題,畢竟4K與3D所面臨的問題是不能等同的。只要等待,“視界”一定會更美好。

海信展示110英寸4K電視

三星展示最新89英寸S9UHD電視采用“永恒設計”框架

索尼擴展4K電視產品線 新增56、65英寸型號
柔性顯示放光彩
近年來,業界在柔性顯示器方面的研發從未停止,但進展似乎并不理想。今年的CES上,多家廠商推出了從小尺寸到大尺寸的各種柔性顯示器原型產品及應用,讓我們看到了柔性顯示器從概念走向現實的曙光。目前來說,柔性顯示器的制造已不是問題。新興制造工藝和材料,使量產所涉及的很多難題有望得以攻破,當柔性顯示器真正實現了商業化,必將帶來新一輪的顯示革命。
移動設備的創新似乎已經到了上限,要想有革命性的改變,柔性顯示屏將成為一個突破口,在本屆CES上這種趨勢尤為明顯。電視也同樣面臨著創新的問題,而隨著柔性顯示器在尺寸上的突破,帶有彎曲弧度的電視機也將成為未來電視新概念。雖然大部分廠商還沒有對這些產品的量產做出承諾,但因為需求驅動,使得柔性顯示器的量產與商用終于指日可待。
今年,柔性顯示器之所以能夠取得突破性發展,同樣也得益于整個產業鏈上各種技術的成熟。“卷繞式Roll-to-Roll”等新生產工藝的出現,使得生產成本下降,產能提高。越來越多的廠家開始投入到柔性顯示器的研發與生產當中,一些國家如韓國政府更是對于這一產業予以政策上的扶持。除了屏幕本身之外,不論手機還是電視都需要配合其他的元器件才能運行,而目前這些技術也在不斷完善,包括柔性主板、柔性電池和柔性外殼的開發,使得柔性設備發展暢通無阻。
展會中最大的亮點,是兩款曲面OLED電視的發布。三星的曲面OLED電視,尺寸為55英寸,采用了“Youm”柔性屏幕技術。三星希望通過這款可彎曲設備提供更具深度的觀看體驗,使顯示畫面栩栩如生。三星還指出,這款OLED電視還能夠提供傳統電視所無法實現的沉浸式全景效果和自然場景。
無獨有偶,就在三星發布OLED電視不久,LG也發布了同樣是55英寸大小的LG EA9800曲面OLED電視。LG相關負責人指出,全新曲面電視完善了其核心的OLED電視家族,利用超薄屏幕和OLED美學實現了獨特的設計。同樣,這種略向內凹的弧度設計,將帶來讓圖像環繞于視野的、更具沉浸感的觀看體驗。LG EA9800將使用LG的WRGB OLED技術,以紅、綠、藍和白色的有機LED創造全高清顯示的每個像素。
柔性顯示器也將給移動終端帶來應用革命,使其從尺寸的限制中解放出來。在展會中,三星與微軟共同演示了采用“Youm”柔性屏幕技術的Windows Phone原型設備,該設備可以折疊展開,最終變成一款平板電腦。此外,三星還展示了一款智能手機,在屏幕右側邊緣設有“額外的曲面空間”,可顯示更多的內容。
PaperTabs 是一款像紙一樣薄的平板電腦,采用10.7英寸、高分辨率的e-ink顯示屏,使用英特爾Core i5處理器。其手感如紙般輕薄,且可以隨意彎曲。特色功能還包括在數據傳輸方面的創意,將兩張PaperTabs輕敲,就可以完成圖片、PDF等文件的傳送。同時還可以實現“扭曲”操作,如要打開PDF文件觀看全屏顯示時,只要讓PaperTabs稍微彎曲即可;如果想要進行翻頁等操作,只需要彎曲平板的右側邊。而如果將兩部PaperTabs放在一起,則可以互相感應,變成更大的屏幕,實現跨屏幕操作。有業內人士認為,PaperTabs可能就是紙張的未來。
康寧也為迎合柔性顯示趨勢做好了準備,Willow Glass僅為0.1mm厚,柔韌性好,外面有一層層壓塑料,使采用這種玻璃的顯示屏實現彎曲,未來可應用在智能手機上。康寧表示未來將會把精力放在增強Willow Glass的強度和可靠性上。
除了作為傳統的顯示設備之外,柔性顯示器還能為生活帶來更多改變,為設計師釋放更多創意空間,例如改變傳統電子設備的形態,讓電腦變成腕表,讓任何表面都變成顯示屏,包括用于裝飾咖啡杯、報紙、汽車儀表盤,甚至用在白板、背包、冰箱、家具、墻紙上面。據咨詢公司分析師預測,盡管過程跌宕起伏,但柔性顯示器的銷售規模預計有望從2008年的8,500萬增長到2018年的82億美元。

松下展示56英寸4K OLED顯示屏

松下率先將4K應用至平板領域

LG與韓國KBS電視臺共同開展4K影像播放試驗
自然的交互界面
在一個機器包圍人類的時代里,人機交互界面一直是開發者關注的重點,從最初的機械按扭,到觸摸屏、語音控制、手勢控制,人與機器間的距離越來越近,無縫溝通的夢想正成為現實。除了交互方式改變之外,人機關系也在改變,機器不再單純是孤立的設備,甚至已經成為穿戴的一部分。這些都在今年的CES上有所表現。
來自瑞典的Tobii公司長期致力于眼球追蹤技術,其展示的REX是針對Windows8個人電腦USB外設,讓人們用眼球轉動的方式來控制計算機和其他電子設備。REX只有一支鋼筆大小,使用USB連接Windows8電腦,配合Tobii Gaze軟件可追蹤眼球動作和視線來完成相應的操作,比如說滾動、翻頁等只需一個簡單的眼部動作就能實現。
說到穿戴式設備,前有足夠酷的谷歌眼鏡。而CES2013上Vuzix發布的 Smart Glasses M100則采用單眼顯示屏設計,亮度達到了2,000nits,具備了WQVGA分辨率,相當于一塊4英寸手機屏幕的顯示效果,可視角度為16o。M100可以戴在左眼,也可以戴在右眼。內置頭部跟蹤系統,內建攝像頭支持1080p影片拍攝。


三星演示采用“Youm”柔性屏幕的原型設備

三星曲面OLED電視原型

LG曲面OLED電視LG EA9800
游戲領域,Occulus Rift格外引人注目,它創造了游戲界面的新概念。這是一個像防風鏡一樣的頭戴顯示器,它有兩個目鏡,每個目鏡的分辨率為600×800,雙眼視覺合并之后擁有1,200×800的分辨率。其最大亮點在于陀螺儀控制的視角。當玩家沉浸在游戲場景中時,轉動頭部或者轉身,低頭或者抬頭,視野都會隨著動作做出相應的反應。
雖然微軟并未出席展會,但在CES大會上,微軟公布了稱為IllumiRoom的項目。圍繞電視,它能將整個客廳變成一個沉浸式3D游戲影院,虛擬和現實物理世界的結合,帶來身臨其境的游戲體驗。整個效果在玩游戲或者看視頻時實時展現,例如在玩槍戰類游戲射擊時,玩家能感覺到周圍的震動效果,而當游戲里出現下雪情景時,整個客廳也仿佛在下雪。
NFC
近場通信技術(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的前景在近幾年再次為人們所看好,其在個性化購物和數字告示體驗方面的發展潛力,對內容開發人員和營銷團隊來說頗具吸引力,它能夠跟蹤、收集和采集消費者數據,例如購物方式和廣告效果。同時,NFC這種通信方式對于多屏之間的數據傳輸、對家居設備的智能控制也有著深遠意義。在CES 2012上,NFC技術已經初露端倪,而到了CES 2013,NFC的應用又向前推進一步。
聯發科技展示了整合Miracast認證Wi-Fi及NFC兩大無線傳輸技術,包括連接電視、手機兩大平臺的智能聯網家庭解決方案:只要將兩個裝置相互輕觸,經內建NFC芯片感應,即可快速建立兩個屏幕之間的無線鏈接,不論是高畫質影音畫面,或是音樂、游戲等各種多媒體內容,都可直接相互傳輸至電視或是客廳中任何的大尺寸屏幕。
LG展出的BH9430PW 9.1聲道家庭影院系統和BP730藍光播放機,均內置了NFC。這樣就可以和支持NFC功能的手機實現互動。

輕薄如紙平板電腦

康寧超薄高度彎曲玻璃Willow Glass
三星則與凱撒娛樂公司合作,在拉斯維加斯8家著名酒店和賭場安裝超過4,500個互動式三星TecTiles(NFC標簽)。這些 TecTiles可為消費者提供虛擬的賓客服務,快捷游戲統計和游戲技巧、餐廳營業時間和預定、時間顯示、視頻剪輯、購物時間和折扣等信息。
上面所提及的技術亮點其實都并非首次出現,像4K、柔性技術等已經為人們所熟知了。但是在這種全球性展會上,這些技術的集中展現,會讓我們更好地把握市場的方向。而從另一方面來看,由于我們已進入軟硬件并行的智能時代,這讓CES在軟件方面的不足日益凸顯出來,特別是微軟的退出,讓這個全球大展的處境開始有些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