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
3.1080p
1080p是在1080i的基礎上提供逐行掃描的方式,也是目前HDTV中顯示效果最為出眾的。
對于目前應用較多的平板式電視(液晶、等離子),由于其工作時都是逐點顯示,也就不存在掃描的問題,可以認為都是逐行掃描的圖像顯示模式,都屬1080p的范疇。
1080p標準技術復雜,對系統要求較高,不是只有一種60Hz場頻的1080/60p,如今應用最多的是24Hz、25Hz、30Hz三種場頻規格,即1080/24p、1080/25p、1080/30p。
為了方便HDTV節目的制作和交換,全球范圍內統一采用1080/24p標準,作為數字影視標準,著名電影《星戰前傳》和電視劇《大宅門》(我國第一部HDTV電視劇,2001年完成),都是運用了1080/24p的標準拍攝的。
1080p電視機在顯示1080p節目內容時圖像質量非常好,但目前HDTV內容大都是720p和1080i兩種顯示模式,由于1080p對帶寬要求比較高,至今還沒有電視臺直接發送1080p的節目,只是在電視臺的前期拍攝和后期制作中應用,或是將節目源存儲在光介質上,其應用領域見表1所示。
4.1080i、720p、1080p的相互聯系
如今,國內電視臺及有線電視網絡均只能提供10多套1080i的HDTV節目,對電視機而言,能夠顯示1080/60p或1080/60i圖像節目都能支持接收1080p的電視節目。
1080/24p的節目,既可在1080/50i又可在1080/60i的電視系統上播出,無論是1080/50i還是1080/60i,都統稱為1080i。
1080/60i和1080/50i的電視圖像節目,通過“1080p逐行處理器”,可以轉換成1080/60p或1080/50p;1080/24p的節目也可轉換成1080/60p或1080/50p。
目前的廣播電視系統,不急于推出1080p的服務,其重要原因是在分辨率的監別問題上,因為“只有在觀看距離非常近或者是屏幕非常大的情況下,人的眼睛才能分辨出圖像的清晰度”。但美國一些推出HDTV服務的電視運商指出,1080i節目在1080p電視上播放的效果要比720p好,這主要是在顯示過程中720p的調整幅度比1080i大得多的緣故。
5.世界各國HDTV系統平臺應用情況
HDTV剛剛出現時,由于成本及顯示技術等問題的障礙,使其緩慢發展,但時至今日,HDTV技術更加完善,成本和技術已不成問題,世界各國都處在從SDTV到HDTV過渡時期。作為世界上數字電視技術最為成熟的美國和較早開發數字電視技術的日本,已經日益將數字電視的技術重點從前期強調與低端設備兼容的1080i轉變到突出信號質量的720p和1080p。
目前,美國和日本的電視臺均支持720p節目,在已開通的HDTV頻道中,大部分是全天候提供720p節目內容。美國三大電視網之一的ABC(美國廣播公司,擁有235個電視臺)電視網,早在2004年就一舉拿下10年奧斯卡頒獎晚會轉播權,率先在全美(阿拉斯加除外)開播720p數字電視。美國Fox電視臺2005年就在其主要時段的節目中,提供720p的HDTV信號。日本第二大電視臺朝日電視臺在2005年,就開始播放720p的HDTV信號。
2006年,微軟與Cable Labs(有線電視試驗網)公司之間就達成合作協議,在PC上播放有線HDTV,PC制造商在電腦插槽上安裝一個PC卡,無需再使用獨立的STB(機頂盒),同時微軟在2006年后的Windows Vista和Windows 8操作系統中,都建立了對PC卡的支持,人們可在網上下載1080i、720p、1080p的高清影視片。
五.Full HD“全高清”光硅晶電視
近年來,人們為了更進一步細化圖像分辨率,在分辨率上有所區別于HDTV,將能夠完全顯示1080p分辨率的平板電視稱作Full HD電視,由于Full HD液晶屏幕使用LED背光無汞設計,獨特的光學系統和液晶構造,故又稱為光硅晶電視。
光硅晶電視是JVC公司的獨創技術,在CES-2009上,該公司第一次展示一款重僅5公斤的32英寸平板電視,而其厚度僅為7mm,是目前在售的液晶電視中最為輕薄一款產品。相比普通32寸屏幕可節約50%的資源用量,并且整機采用模塊化設計,總體零件數量只有普通機型的1/10。同時對畫質進行優化,實現高對比度、廣色域和高亮度均勻度。是顯示1080p圖像的最佳顯示技術。
上世紀的80年代,傳統的CRT彩色電視機的輝點(可理解為屏幕分辨率的像素點)距離,一般在0.65mm左右,比較好的能做到0.54mm。到了90年代后期,頂級特麗瓏彩色電視機的輝點距離在0.35mm左右。而如今的Full HD電視機的像素點的距離為0.145mm,比普通液晶顯示器像素點的距離0.2mm還要小。
因此,在收看HDTV節目時,要想達到最佳效果,就選用Full HD電視機。Full HD電視是HDTV中圖像分辨率和清晰度最高的,從目前技水平來看,市場上的等離子電視達不到FULL HD要求,液晶電視中的37、42、47英寸,則可達到。
六.4K電視的發展與應用
隨著數字電視和計算機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全球數字圖像技術的發展,比人們預期的還要快,720p和1080p還未普及,4K超高清電視,又如天馬行空,跳躍登場。
2012年5月28日,ITU發布了超高清電視UHDTV(Ultra HDTV:超高清電視)標準建議,將圖像顯示分辨率3840×2160(簡稱4K規格)和7680×4320(簡稱8K規格)的電視命名為超高清電視。
2013年元月8日,總部位于巴黎的Eutelsat,在全歐范圍內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個4K電視衛星頻道。
元月28日《朝日新聞》報道,“日本政府計劃于2014年7月推出4K電視廣播服務,較此前計劃提前2年半時間,屆時2014年巴西世界杯將舉行,以推動市場對超高清電視的需求。”并明確指出:“此項服務先從衛星通信開始,然后是衛星廣播和地面數字廣播。日本內務省和通信產業省計劃2016年將試播8K電視,這也比原先計劃提前兩年。”
其實,早在10年前,美國電影界的7大電影公司(迪斯尼、二十世紀福克斯、米高梅、索尼娛樂、環球、華納兄弟等大型電影工作室)共同設立的電影創新DCI(數字影院創導組織),就制定了4K超高清電影標準,并作為好萊塢新一代大片標準。2004年DCI向SMPTE(美國電視電影工程師協會)提交了請求認定,并得到其下屬組織DC28的認證。
如今4K電視或電影標準已和標清、高清、全高清等影視標準一樣,成為國際標準,其標準的具體規格及應用領域,見表2所示;720p、1080p、4K、8K圖像分辨率顯示屏對比,見圖1所示。

細讀表2,按照顯示模式可分為D1~D5、2K、4K、8K八種格式,這八種格式函蓋了數字影視圖像從標清到全高清再到超高清的發展過程和方向,以適合全球影視業的交流和應用。電視各類技術指標,如分辨率/清晰度、圖像寬高比、顯示模式等的發展過程和方向,如圖2所示。

D1格式:又稱480i顯示模式,與模擬電視清晰度相同。
D2格式:又稱480p顯示模式,與逐行掃描的DVD光盤規格相同。
D3格式:即1080i顯示模式,是HDTV的基本格式,兼容720p格式的播放。
D4格式:即720p顯示模式。
D5格式:即1080p顯示模式,普遍應用于影視制作。電視臺發送的1080i和720p電視信號都是由1080p信號源轉換播出的。1080p是一個事實上存在的專業格式標準,不是民用領域使用的標準。
2K格式:又稱數字2K,是目前數字電影常規標準格式。
4K格式:是一種新興的數字影視及數字圖像的解析度標準。它不同于我們在家里看的1080p高清電視,也不同于傳統數字影院的2K格式,而是具有超精細畫面有格式。
簡單比喻一下,在家里看到的HDTV是1920×1080的207萬像素的畫面,而在傳統數字影院里看到的是2048×1080的221萬像素的畫面,在4K格式影院里,則能看到4096×2160的885萬像素的超高清晰畫面。
4K格式的分辨率是D4格式(高清)的8倍、D5格式(全高清)的4倍,其芯片能解碼同等分辨率的片源,并向下兼容D5格式(全高清)。
不過,4K格式像素多的優勢,在小尺寸屏幕上是體現不了的,在正常的觀看距離(看電視),人眼是無法分辨出4K和1080p。這是因為,人眼對于小尺寸屏幕上的圖像質量是沒有多大的區別。
一般說來,低清的VCD圖像與標清的DVD圖像,在7英寸以下的屏幕上是無法區別的;標清與高清圖像,在19英寸以上的屏幕上就能區別出來;高清與全高清圖像,要在47英寸以上的屏幕上才能區別;60英寸以上才能區別出全高清與超高清。從圖1可以看出,4K是大屏幕的需要,是大屏幕的產物。
七.4K電視普及存在的問題
4K電視引發人們期待的就是超高的清晰度,但是,超高清不僅需要超高的銷售價格(研制開發、生產制造)作為支撐,而且還需要超高的節目成本(制作設備及制作人力)的支撐,如果沒有相互對應4K節目,再高的清晰度也是浪費。
1.內容匱乏,頻道無,
在目前廣播電視節目體系中,HDTV頻道只有十多個,并且收視費用比普通數字電視價格要高。如今不少廠商都推出了4K電視,但4K影視的電視頻道及其服務都還沒有啟動。即便消費者購置了4K電視機,恐怕也難“找米下鍋”,4K電視的叫好不叫座,一時間難以有施展的空間。
這有可能與前幾年的3D電視的推廣一樣,由于3D電視節目頻道太少,致使3D電視不了了之。
2.價格昂貴,塊頭大
高清電視機在本世紀剛剛面市時,大多數電視機的屏幕為30英寸左右。但在最近幾年,市場上大部分電視機的屏幕已超過40英寸,電視機制造商也在這時推出了全高清電視。如今,4K電視機的屏幕不知不覺已經超過了60英寸,110英寸的也面世了。如此大的塊頭和身材,加大了4K電視要進入普通百姓家庭的難度。
目前,國內上市的4K電視,價格最便宜的也在5萬元人民幣以上,最貴的達到將近17萬元人民幣;而在國外,價格也基本都在1萬美元以上,這樣的價格無論是對國內消費者來說,還是對歐美發達國家的消費者來說,都是難以接受的。
美國著名的NPD市場調查公司近期的統計顯示:“在最近的購物季中,超高清電視看來只會是金字塔頂端的1%美國人才買得起的昂貴玩具。”國際顧問機構Accenture的電子與高科技事業群高級主管KumuPuri也指出:“標價約2萬美元的4K電視對大眾消費者來說可能還是太昂貴了,特別是當你想到4K影視內容還未普及。”
當然,隨著技術的普及和市場的競爭,有助于把4K電視價格降下來,至少從可近年來的CES展覽的情況來判斷。NPD的數據表明:“2005年一臺40英寸高清電視的價格為4800美元左右,到2012年已經降至560美元左右”。
3.技術先進并不代表普及和應用
電視和手機不同,一般一用就是七八年,因此電視應當追求高畫質、高音質的硬件質量,確保用戶在幾年之內都不會因產品過時而更換電視機。盡管如此,人們仍然有理由對技術表示懷疑,自從高清電視機的銷售在過去10年達到最高潮以來,電視機生產商們一直試圖讓價格和利潤率無情下滑的速度放慢下來,它們紛紛推出帶有3D顯示或網絡接口的高端智能機型。如今,這些技術已經成了主流電視機的必備性能,但是并沒有逆轉電視機價格下滑的趨勢。因為對大眾消費者來講,科技含量提升,智能水平提高,并不代表實實在在的應用。
八.4K電視 任重道遠
隨著電視產品作為家庭娛樂中心的地位開始逐漸回歸,更大屏幕、更清晰的視覺享受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4K電視技術的重點恰恰在于此,通過分辨率及畫質的全面提升,激發觀看者的真實感及臨場感,達成家庭娛樂的高品質影視的感受。
實際上,如今的4K不僅僅是一系列產品的代名詞,更是整個電子行業的新一代核心標準。4K電視將帶動了符合該標準的一系列硬件產品源源不斷地出現。讓生產廠商有規可循,對于超高清技術的發展無疑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隨著4K圖像節目內容的大量涌現,目前,好萊塢等公司已經為大約60部影視提供了4K版本,《007:天幕墜落》(Skyfall)便是其中之一。全球的大多數廣播運營商也都在試圖將服務內容向4K轉移。
就我國而言,雖然4K電視的發展還沒有精確的時間和規劃,但今年的2013-CES和2013-CCBN將是我國4K電視發展的一個重大轉折點,中國電子商會、國家廣播電視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攜手4K電視領軍企業TCL,于2013年5月29日,在京隆重發布4K超高清電視首個行業統一標準——《4K超高清電視選購標準》,首次從屏、芯片、系統、畫質提升技術、智能云、外觀等方面,對4K電視進行了全方位的嚴格規范,一舉填補了4K電視領域的標準空白,為消費者選購4K電視提供了唯一權威指南。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超高清電視”將成為未來電視發展的新趨勢。這將至使廣大的消費者在更換(選擇)電視機時,朝著更大的屏幕、更高的清晰度方面發展。
這將成為當代人們消費的時尚 …… B&P
(全文完)
參考資料
《4K超高清電視選購標準》中國電子商會、國家廣播電視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TCL(2013年5月)
《電視臺數字化建設白皮書 —— 電視臺高標清同播技術策略研究》國家廣電總局(2010年4月)
《廣電總局關于高標清同播技術要求的若干意見》(廣發[2010]3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