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也要有個性,還要成為演員?沒錯,這就是才上映的《救火英雄》導演郭子健所要追求的效果,也是負責后期和特技制作的PO朝霆創作人員利用ACES新流程制作出來的效果。據悉,此次PO朝霆采用了最新的ACES流程與Film Master協作,在短短2個月的時間里,完成《救火英雄》緊張而繁復的主要場景CG和特技制作,把最令特效制作頭痛的煙與火做得栩栩如生,為影片平添不少精彩。
最近,《電影中國》(簡稱CC,下同)對制片人呂嘉、CG總監黃樹基和首席調色師梁家杰進行了獨家專訪,了解該片CG、三維和特技制作的相關過程。
CC:這部特效電影調色似乎很有特色,據說是采用了 ACES流程,為什么采用它,又有什么好處?
梁:ACES是在過去的一年里才出現的新的東西。正因這部電影有很多特效需要很高層次和高反差的效果,譬如煙和火都是雖要很高層次的東西,所以我們決定用ACES來作業,我們也有測試過不用ACES來作業的話會損失很多層次,再者,也發現沒有用ACES作業的電影看起來反差層次不夠分明。
CC:那么,用起來是否好用呢?
梁:由于是第一次,有些困難,但還是算很好用的。
呂:ACES流程本身蠻好用的,但在硬件和軟件上都需要有很多配合,畢竟我們是第一次在Film Master上用ACES,整個后期做CG、做三維的時候也都是用ACES,輸出也要用到ACES,而ACES用的是.EXR這個格式,文件大小也大一些,輸出時間也比傳統方式更多,所以我們在硬盤、服務器和所有軟件、硬件的速度上都做了調整來配合新的流程。由于這是我們的第一次嘗試,所以我們都是一邊在摸索,一邊在做,同時還要配合電影那邊膠片的時間,DI也需要同步協調,對于我們來說, 要統籌,還要一邊做,一邊改善。
黃:重點是在香港,很多三維公司都還沒開始用ACES,還是太新了,大部分會給我們10bit的DPX文件。與之前的系統相比,ACES的表現范圍很夸張,比.DPX大很多。
CC:是否碰到什么大困難,還是很順利地做下來了?
黃:談不上什么大困難,主要就是因為文件大了,三維渲染時間長,渲染之后,需要不同的合成軟件。我們現在用的三維軟件,在用.EXR的情況下會慢一點,所以需要去找新的軟件來做。
呂:是的,我們也就是花了很多時間去找新的合成軟件。以前都是用AfterEffects,但配合ACES的.EXR的話,AE算起來速度會很慢。所以我們轉用Nuke,因為它跟.EXR配合比較好,處理的時候速度也快很多,所以我們最后處理都轉到Nuke去輸出了。由于在做后期的時候,時間已經很緊張,我們又在花許多時間去學習新的軟件做整個CG和輸出部分。DI可能好一點,因為還是沿用Film Master,只是在處理檔案的時候時間要多花一些,所以他們發揮的空間仍然比較多。三維部分碰到的問題,就是因為要考慮配合ACES流程,需要學習新的軟件。
CC:在整個電影色彩、色調上是尋求什么感覺呢?
梁:在調顏色時候跟ACES流程沒什么關系,整部電影裡的顏色色調都是尋求真實,調色過程都是跟導演一邊調一邊研究,一個場景代表一個什么故事。ACES能幫助我們在調的時候,到底留多少細節,比如暗的部分和亮的部分要留多少出來。當然,拍攝的時候如果碰上很暗的地方,因為太黑,拍出來是沒有細節的,那就無法調色了;ACES不是萬能,不是幾乎沒有的東西都能提出來,重點是,用ACES流程,無論拍的時候有多少細節,我們都可以一一保留下來,而不會因為反差過大和顏色過度鮮明而丟失細節。比如火,亮的時候曝光曝得很厲害的,如果用ACES的話,細節都在。當然,如果拍出來的火本身就曝掉了沒細節了,那就沒辦法了。
黃:只要是拍出來有細節的,就都能保留下來。比如三維做出來的火,到調顏色的時候,所做的場景反差可能要調得很大,自然火就曝掉。但因為用的ACES,細節還都可以保留。
呂:用與不用ACES最大的區別在于,由暗到亮的變化是一個漸變的過程,而不是突然之間的跳躍過程,不會突然就變白了。細節的表現顏色的層次可以清晰地表達。
CC:那么預算如何呢?
呂:超過了電影公司對于這部戲的預算,因為特效比導演預期的多。坦白說,電影整個預算不是很低,但如果預算更多的話,我們可以發揮更好,質量可以更好。
CC:這個是2K的數碼電影吧?
呂:這個是2K,因為現在一般的數碼電影包括香港的電影院全都是2k。4K我們現在做得不是太多。另外,香港電影一般還都做一份菲林的拷貝,不過只是備份。
CC:能否整體說一些所使用的設備的狀況?
呂:主流設備調色用的是Film Master,合成用的Nuke。公司對設備投資一直希望是最前線的,因為我們有很多客戶都來自大陸和外國。外面一直都在用前沿技術,大陸用的也很高端,要三維,都用的DCP,我們都能做,一定要跟上潮流。

ACES的畫面

傳統DPX畫面

ACES的畫面

傳統DPX畫面
用了ACES的畫面你可以清楚看到在同一亮度下
A ﹣ 背景有更豐富的層次
B ﹣ 黑位有更多細節及層次,火也有更豐富的層之。相反,傳統DPX的暗部只能保留部份細節,火也相對平了。
CC:在效果方面,是否滿意?我覺得打80分就很好了。
黃:我做的,當然還是比較滿意(大笑)。真要打分,覺得可以打85分吧。如果有更多時間的話,其實我們可以做得更好。還有,這是我們第一次用ACES, 這次經驗,可以幫助我們下一部電影有更大的進步。
呂:這一套系統是我們第一套大型的系統,而這部電影特效很多,我們團隊就說,不如拿這個作為挑戰吧。他們覺得在能力上完全有信心可以做得很好,只是因為工作量很大,時間很緊,擔心來不及完成。但我們團隊抓住這個機會,嘗試新的東西,跟導演積極溝通,在有限的時間里發揮得很好,從三維到DI配合的整個流程,做出來的水平我們還是蠻滿意的,而且不比好萊活差。當然,如果時間更多一點,我們能夠做得更好。
CC:你們提到時間很緊,那么這部電影工作量到底有多大,工期多長?
呂:前期到后期大概一年,包括拍攝,但到我們這兒,包括最重要的戲拍好送到我們這兒差不多兩個月,時間很緊。一般來說,制作火和煙之類的特效需要的時間都比較多,就這部戲來說,給我們的時間還是一個蠻大的壓力。
呂:大概有2000多個特效鏡頭,這在香港來說,這是很大CG工作量了。有500多個A-Grade的鏡頭,有很多火爆炸,全部都是CG做出來的。導演很想煙在電影里作為一個角色,煙表達看起來跟一般的不一樣。而且也涉及到演員的安全問題,所以電影里所有的煙啊、火啊都用三維來做。一般如果在三維里,做煙做火就是一個比較重的技術工作,牽涉到許多計算、要很多時間去測試。《救火英雄》整套戲都是做煙做火,挑戰蠻大的。最難做的就是煙了。因為導演希望煙能有性格,有詭魅的地方,就像一個演員一樣。煙有不同形態,不同速度,不同顏色,單單在煙的形態上,導演就有很多想法,我們做了很多形態,做了很多測試,供導演去參考。
CC:那么具體地是怎么去表現煙的詭魅、詭異呢?
黃:通過形態和流動情況來表達。
呂:一般來說,煙在場景中都是白蒙蒙的。電影中會看到煙出來就像一頭怪獸似的,在做的時候,就要把煙想象成怪獸,把它擬人化,賦予其生命,讓觀眾根據我們的想象和思維,賦予其個性。
黃:還有,做的煙要可信,不能太離奇,太過稀奇古怪。在可信和擬人之間要平衡好,不能做得太過分。
呂:最起碼要讓觀眾看起來說,啊,這是拍的,給人第一感覺就應該是這樣。可能形態是真實的,但它出來的效果跟表現又是超現實的。
CC:以形態、色彩和速度這三者來表現,那在色彩和速度上又是如何體現的呢?
呂:煙其實從一個地方飄到另外一個地方,都是有固定速度的。但有一種“怪獸煙”,我們會讓它走得很快,突然就走出來。本來這個鏡頭是沒有煙的,它會突然冒出來,然后很快又散掉。我們做了一些這種創作。顏色方面,我們也按導演的意圖作了一些創作。有的是毒煙,有的是濃煙,有的是散掉的,就是水分多一點的,都是有要求在里面的,在三維和DI都有做一些調整。有一場毒煙,導演想要把它表達得很毒,好像吸進去就有問題的樣子。我們就把它調成黃色,在做DI的時候,也要把它調得濃一點,讓觀眾看起來就會覺得這個煙不一般。
CC:還有什么呢,譬如人的處理上有什么特別的呢?
黃:特別的地方就是,電影里很多煙,現場是一點煙都沒有。大部分煙都是后期加上去的,演員很安全。導演也花了很多工夫,讓演員去想象環境,進入角色。
CC:有沒有做得最得意的鏡頭呢?
呂:有2個場景我們做得挺滿意的。一個是謝霆鋒出場救火,突然就進入煙的世界,然后迷失了,旁邊有很多煙,出來很多變化,我們叫它“入夢”。這場煙的效果,我們跟導演商量很久,怎么去創作虛幻的環境,因為本來是一個現實的場景,而他迷失了,好像碰見了自己的心魔。因為他想象的,變成了另外一個場景。我們花了很多心思。還有一個差不多到中段,任達華犧牲自己去救別人,在發電廠有一個大的發電機組坍塌下來,因為太大,根本拍不下來,所以要建模做CG,我們覺得做出來的效果能夠震撼到觀眾,我們很滿意。

CC:最后,你們對ACES有哪些期望,是不是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梁:ACES還是很新的,我們也是在嘗試,相信廠家也會不斷改進,過兩年應該有不少新改進,應該會更加完善。我們這部電影用下來,對ACES還是很滿意的。也很感謝提供ACES系統的遠東信達,我們碰到什么技術問題,他們的支持都很及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