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科技改變生活”,比如手機,完全改變了人類溝通的方式。同時,新的道德標準也逐漸形成,不能在公共場合大聲講電話、不能在大型商場用手機拍攝商品等等。如果你在聊天過程中說:“我剛剛用谷歌眼鏡查看了你的微博,我們可以聊五分鐘。”,這顯然是令人尷尬的。

隨著可穿戴設備的逐漸流行,類似谷歌眼鏡這樣的智能眼鏡也成為了新的道德討論熱點。相比智能手機,智能眼鏡產品同樣內置了攝像頭,并且設計和拍照形式更為隱蔽。另外,未來的智能眼鏡還將具備一定形式的增強現實功能,如何規(guī)避隱私問題,也成為討論的熱點。顯然,智能眼鏡要想真的普及,還面臨著巨大的道德挑戰(zhàn)和規(guī)范。下面一起來看看它所面臨的困境和有待解決的問題。
1. 我能夠佩戴智能眼鏡去任何地方嗎?

顯然,答案是否定的。暫且不提公共衛(wèi)生間這樣的私密場合,在很多國家和地區(qū)的酒吧、商場,都不允許佩戴谷歌眼鏡。一些專家和眼鏡機構也指出,國家和政府需要逐步制定限制智能眼鏡佩戴場合的法律,以保證公民的隱私權。
當然,也有一些科技先鋒者不贊同這種觀點。多倫多大學教授Steve Mann,在30年來一直堅持佩戴其自行研發(fā)的EyeTap數字眼鏡,并認為政府禁止在所有場合佩戴智能眼鏡是一種“歧視”。不過,他在法國麥當勞用餐時還是遭到了攻擊,這樣說明并非人人都能夠在任何場合接受智能眼鏡佩戴者。
2. 我可以錄制任何我看到的事物嗎?
沒人能夠阻止你看到一切并將事物它們存儲在大腦中,但如果你拿出一款數碼相機來記錄,情況就完全不同了。智能眼鏡通常配備了攝像頭及內置存儲,可以支持拍照和視頻錄制,這就讓很多人感到不舒服,有一種被時刻監(jiān)視的不安全感。

很多倫理學家認為,即使在公共場合拍照,也應該明確告知會出現在你鏡頭中的人,得到他們的許可方可拍照。但顯然,普通大眾對于自己成為“背景”并不是十分在意。但是,涉及到公共攝像頭、監(jiān)控設備,人們往往會更加小心,因為設計隱蔽的設備,往往會讓人有“偷拍”的概念,你不知道它們何時運行、或是會持續(xù)多久。所以,智能眼鏡如何通過一種形式“告訴”人們我正在拍照,不僅能夠令更多人接受,也可以防止一些居心不良的人使用它們來偷拍。
3. 我能把智能眼鏡帶到課堂上、甚至考試中嗎?
類似多倫多大學教授Steve Mann這樣的智能眼鏡擁躉,已經允許學生佩戴智能眼鏡到課堂中甚至是考試,但它要求智能眼鏡全部離線,以確保學生無法使用它作弊。顯然,從某種程度來說,智能眼鏡能夠更方便地查看資料、錄制課堂視頻,有助于學習,但都會有特定的限制。對于大部分閉卷考試這種考驗記憶力的測試類似,基本上是不會允許智能眼鏡佩戴者進入的。
4. 我可以在智能眼鏡中改變其他人的外貌特征嗎?
目前拍照軟件功能逐漸豐富,比如三星手機的橡皮擦功能,可以把照片中多余的景物移除。而在未來,你也可以使用智能眼鏡的增強現實功能來改變你所不喜歡的物體,甚至是在佩戴眼鏡時改變一個人的外貌特征。當然,這僅限于你的視野,如果你將一個人的頭發(fā)使用眼鏡軟件全部去除,同時未征得他的同意將其發(fā)布到互聯網上,那么這種行為顯然構成了侵權。
5. 在佩戴智能眼鏡時如何表現出對談話對象的尊重?
時下,如果是在商務會議、朋友聚餐時頻繁地查看手機,都會被歸類為不恰當、不夠尊重他人的行為。而智能眼鏡總是佩戴在臉上,電子郵件或是社交信息會直接投射到眼球上,這就令人更為擔心。
顯然,你可以通過收起手機來表現對談話對象的尊重,而如果一直佩戴智能眼鏡(尤其是具備近視、散光等醫(yī)用鏡片的產品),如何在自身需求及對溝通對象的尊重間權衡,這將是一個問題。
6. 當面搜索對象資料是不禮貌的嗎?
在使用智能手機時,你無法一邊與對方交談一邊去搜索他的個人資料,來獲得談話話題,事實上這個行為你應該在家完成。而佩戴智能眼鏡,顯然你可以在對方不輕易察覺的過程中去搜索他的相關資料,來獲得談資;或者你是HR,使用智能眼鏡來查看應聘者的背景。
但是,這種行為實際上是不禮貌的。傳統(tǒng)的方式應該是發(fā)問,通過這種詢問的形式,實際上也是得到了對方的認可。如果你在聊天過程中說:“我剛剛用谷歌眼鏡查看了你的微博,我們可以聊五分鐘。”,這顯然是令人尷尬的。
7. 我可以實時監(jiān)控我的孩子嗎?
任何數碼設備都具有連通性,在未來,你甚至可以通過授權,獲得智能眼鏡佩戴者的第一人稱視角的實時視頻,顯然,一些家長會認為這是一個監(jiān)控孩子的方法。不過,這并不代表家長有權利侵犯孩子的隱私,除非在非常極端的情況下,比如孩子遭遇危險、需要幫助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