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國(北京)電影學術年會上,天津北方電影集團董事長王大方對于中國電影人才的缺乏不無遺憾,“大好的機會,我卻至今拿不出人選”。為什么說出這么悲觀的一句話?原來,與北方電影集團合作的“卡神”想幫中國電影培養人才,但尷尬的是,按照卡梅隆開出的“能力清單”,中方卻找不到這樣的“苗子”。
“卡神”究竟要什么人?要有制作經驗、拍攝經驗,最好還有攝影的經驗,還要懂3D、懂外語。可是就在兩年前,卻是沒有合適的人才推薦。
中國電影產業目前正旺盛發展,但是優秀人才的匱乏卻無法為這種發展提供足夠的能量和動力。目前中國電影人才稀缺非常嚴重,涉及到電影的各個環節——策劃、制作、營銷、后期制作等等。從專業角度來講,編劇、導演、演員、攝影、美工、錄音等方面的人才鳳毛麟角,復合型人才幾乎沒有。
“中國電影就像中國足球,現在不缺錢,缺的是技術。”導演馮小剛的這句話,至今還在各大知名影視制作公司高層中流傳。那么,我們究竟缺乏什么樣的人才呢?
盤點四類人才大缺口:
電影技術人才
中國國際電視制作總公司資深影視經紀人張超曾表示,影視技術人才的培養是突破電影制作發展瓶頸的重要力量。從各大熱門影視制作公司的高層反饋得知,目前國內影視制作人員水平參差不齊,真正的高手往往被幾家爭搶,造成了人才自我膨脹,底層人員靠跳槽虛高能力的不良影響。同時,不穩定的團隊結構,也為團隊順利完成項目造成了極大的違約隱患。在面對電影人才的高缺口這個問題上,如 Base FX, 天工異彩,視點特意等國內優秀制作公司,經常和其他優秀工作室借調人才,互助互利。盡管這種良好的合作方式使得項目可以順利完工,但是電影人才的缺乏卻是不能通過合作的方式瞬間提升的。每年仍然有大量國產電影將項目拿到國外,如韓國去制作。
3D動畫人才
一部《阿凡達》宣告了3D電影時代的來臨,被人們稱作電影的第三次革命。近幾年,3D電影的發展從剛開始的技術震撼一步步走向了技術吐槽的階段。“只有字幕是3D的吧”,“3D電影,摘下眼鏡還是2D”,“頭暈的厲害”各種吐槽都表示,觀眾對3D電影的認知以及期待越來越高,而3D技術的發展卻為再上一個高峰。由于3D電影實拍技術難度大,費用高等原因,國內外大部分電影還是2D拍攝,后期轉制3D。事實上,盡管去年3D影片在全球范圍內仍維持了約1%的增長,但在全球最大電影市場北美,3D電影票房卻下降了1%,而今年好萊塢計劃的28部3D影片也較去年減少了6部。但在中國,最先對3D失去熱情的并不是觀眾,盡管被屢屢指責“制作粗糙”、“濫用3D”,但觀眾仍然樂于為3D電影買單,以2013年票房冠軍《西游降魔篇》為例,3D版本帶來的票房收入占其全部票房的91.2%。中國對3D電影的需求仍然強大,優秀的3D人才和3D制作,才是挽回3D電影名譽的根本。
文化創意人才
從2009年的62億,直至2014年可能達到的280億。短短五年時間,中國電影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每天至少有3家新影院開建,每天新增的銀幕近20塊,很快,中國就會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影市場。隨著電影產業的快速發展,業內人士普遍反映,電影人才從編導到后期制作各環節幾乎都很匱乏,尤其缺乏一些既懂電影藝術,又懂市場營運的跨界人才,有創意的人才。我國的電影人才真正缺的是想法,無論是電影藝術創作人才,還是電影技術人才,中國電影不能單純地強調缺乏技術。科技和文化融合的過程中,創意非常重要。科技對文化創意產業來說還是一個輔助手段,最終呈現的應當是文化本身。
電影營銷人才
一部電影只拍得好還不夠,要賣得好才算成功。先進的營銷觀念和模式需要優秀的營銷人才付諸實踐,都在談電影產業化。但產業化不是喊口號就能喊出來的,它需要落實到電影企業的經營層面上,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就體現在人才結構和運作技能上,具體到電影營銷環節,就需要在營銷人才上大做文章。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目前國內像張偉平那樣真正懂得賣電影的人特別少。而從一些招聘網站的統計來看,電影營銷也是相對比較熱門的崗位。
2013年,幾部全民營銷的電影成功贏得高票房,激發了電影營銷的話題。《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全民回憶”的青春牌、《中國合伙人》:搭車“新東方”話題營銷、《小時代1:折紙時代》:粉絲電影,一呼百應、《私人訂制》:充滿爭議的馮氏廣告。2014年,電影營銷最為出色的兩部電影,《小時代3:刺金時代》PK 《后會無期》,紛紛憑借強大的粉絲效應以及兩大導演自身多年積累的話題性,分別獲得了3.96億和3.90億的首周票房。
兩部影片所用到的推廣方式——話題、互動、自黑、明星、肉體、情懷;微博、微信、門戶、論壇、貼吧、APP、植入、電視、報紙、雜志;線下活動等等,似乎并沒有什么特別的,但傳播和營銷效果卻不容質疑。兩部影片的營銷當然為票房做出貢獻,而更主要的原因或許是“郭韓”的品牌效應和日益壯大的電影市場。不否認郭韓二人的才華,但二人品牌的成功也存在很多偶然性。無法肯定,這樣的品牌是否可以復制,但保護已有品牌的可持續性,不容忽視。
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以及行業新領域的不斷開發,影視產業鏈正在向海外市場、音像和新媒體等各個領域縱橫延伸,由此,便需要各個領域和層次的人才發揮作用。需要電影人不斷的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術,跟隨數字化時代的潮流,技術+創意的結合,才能制作出更優秀的電影。
BMPT北京國際影視制作論壇的舉辦,毫無疑問,是應運而生的最佳力量平臺。集結影視制作內容交流、信息分享、洽談功能為一體、匯聚全球頂級影視制作藝術家,傾力打造最具影響力的分享站。BMPT,旨在積極探索創新機制,努力完善與優化中國影視制作,為中國電影人才提供世界級的交流環境和不可復制的藝術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