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的荷蘭人Simon Heijdens,其藝術生涯建立在一個悖論上,他利用技術讓我們更接近大自然。他的作品就像一個系統。輸入常見的元素,例如風、雨、陽光等元素,輸出的將是經由Heijdens自建的硬件和軟件“翻譯”的、全新的升級版自然世界。

剛剛在倫敦完成的裝置——Shade,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這是一個1,500平方英尺的弧形玻璃表面,被分割成小的三角形單元格。沿著玻璃面的多個點可以測到外面的風。陣風由程序解讀出來,觸發每一個單元格從不透明變為透明。在展館地面上表演一場千變萬化的光影芭蕾。在早上的幾個小時里,圖案是生硬和有角度的,而當太陽在頭頂移動,地面就閃現出更柔和的陽光馬賽克。
Lightweeds,是Heijdens又一力作,同樣模糊了室內與室外的界限,現被安裝在紐約的現代藝術博物館里。該作品的內容是將白色草地上纖細的雜草數字化投影在博物墻面上,外面的天氣決定著它的生長狀態。就如同我們院子里的雜草一樣,Heijdens通過計算生成的植物群也對戶外傳感器測到的陽光、風雨做出直接地響應。這些植物對于室內環境變化同樣非常的敏感,當博物館游客經過,它們就會彎曲莖稈,散播種子,然后在其他地方新生雜草。Heijdens將其描述為“活的數字有機體”。

Heijdens表示,這些作品的目標是讓我們感受大自然的韻律。我們正在不斷打造一個都市化的世界,空調和24小時的燈光,讓我們的生活永恒不變。當我們的生活環境缺少了不可預測的自然元素,如一陣微風、突如其來的暴雨或者美麗的落日,每一天的時間線也就消失了。
?。ū究g自《連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