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的報業在2005年持續下滑,多年來一直持續高增長的中國報業在某些城市甚至出現了負增長。報業的困境從一個側面折射出傳統媒體發展的艱辛,新技術的發展和老讀者的離開都對傳統媒體的未來帶來巨大的壓力,殘酷,但是不得不面對。歷史和事實證明,任何行業或產業,一旦跟不上新技術的發展速度或稱作用戶新需求的速度,都將被無情地甩出歷史舞臺,概莫能外。
另一方面,新技術和新媒體正在一浪高過一浪地沖擊著傳統媒體,先從傳統媒體中最傳統的報業開始了。同樣面臨壓力的是廣播電視行業,因為互聯網不僅正在蠶食著平面媒體的市場,基于互聯網的增值業務同樣會吞噬廣播電視的份額,只是遲早而已。在未來的互聯網面前,傳統媒體如何面對這種挑戰,很多業內人士都在思考。
值得欣慰的是,發展的壓力正促使傳統媒體采取創新的思維積極尋求與新技術、新媒體的融合,用20/80定律解釋就是,占總人數20%的“食腦一族”又在勾畫不遠處的另一塊蛋糕,到底怎樣才能把這塊蛋糕做大,就看想法了。在這20%中,有一位先生也靠“食腦”為生,他姓邵名行,在方正集團的平臺上,帶領100人左右的方正電子團隊,在2005年為集團創收營業額8500萬左右,卻謙遜地告訴我“方正的資源和方正的團隊才是取得業績的真正原因”,并給我講述了方正電子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方正平臺 業內馳名
“上播控,找方正”,這雖是廣電業一句有名的順口溜,但說明方正在業內做出了規模和品牌。方正無憂播控系列產品經過六年的技術沉淀,已經全面提升系統的擴展性、靈活性和維護能力。迄今為止,該產品已落戶數十家電視臺,近百個系統超過200個播出頻道。在2005年,方正“無憂”系列產品更是不斷壯大,已經衍生出多達六個產品方向,始終都是方正電子的利潤大戶。
基于已經取得的行業信任度和知名度,利用已經擁有的豐富資源,在2006年,北大方正電子有限公司(方正電子) 針對市場的需求將完成兩個轉變:第一,對媒體用戶的服務方式從一個一個集成轉變到基于互聯網的服務形式。第二,從技術提供商轉變為媒體運營商。針對公司的發展策略,內部機構做出相應調整,整合后的四個業務方向分別為:出版印刷技術、數字媒體技術、電子書技術和網絡安全技術。
“自主創新 網絡出版(weblish)”
誠然,知名度是因為已經取得的業績,但是在競爭激烈的環境,要發展必須有創新。
邵總說:“網絡出版是方正電子今年的業務主題,也就是所謂的weblish”。網絡出版是具有合法資質的出版商以互聯網為載體和流通渠道,出版、銷售數字出版物的活動和技術。它以互聯網為傳輸介質,利用電子設備,以互動的形式,將信息資源全方位地展示給讀者。“網絡出版”涉及到信息技術產業和內容資源產業,方正的任務就是通過信息技術手段,把平面媒體拓展到全媒體形態。
邵總認為,當今互聯網產業是最動態的一個行業,如何挖掘互聯網的應用是致勝的關鍵。方正電子從出版業發展起來,把出版和網絡相結合自然得到網絡出版的想法,它是互聯網產業的重要應用和組成部分。完整的網絡出版流程包括3個階段:獲取原始素材、制作數字內容和傳播數字內容,并通過有償提供數字內容的復制品來獲取收益。利用互聯網傳播突破了時間、地域的限制,同時其網絡出版的巨大商業前景也驅動眾多的互聯網內容提供商、傳統出版業、傳統媒體等紛紛投身其中。
要發展網絡出版業,需要解決好兩方面的問題,商務模式和核心技術。網絡出版的健康發展依賴于其自身能夠形成一個完整的鏈條,而這條產業鏈的核心是豐富的數字內容,而數字內容的基礎是數字版權保護。版權保護是整個網絡出版面臨的最大問題。其實,早在2002年,方正就開始進軍網絡出版,并投入研發了貫穿網絡出版全流程的核心技術——數字版權保護技術(簡稱DRM技術)。DRM是一種保護多媒體內容免遭未經授權的播放或復制的方法。該技術主要應用于版式文件、視音頻文件和其他文檔,如:電子書、數字音樂、數字影視、教學課件、公文等。DRM技術與其他安全技術結合,或開發硬件,可以形成完備的信息安全保護系統。具有數字版權保護的數字內容,也是數碼印刷的重要資源,數字版權也可管理到打印輸出的權限,因此數碼印刷與互聯網結合,正在改變著傳統的印刷服務業。事實上,網絡出版的另外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正是數碼印刷,方正的“印捷數碼連鎖店”就是一例鮮活的案例。數碼印刷改變的是傳統印刷的業態,它是印刷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2006年重點“全媒體(跨媒體)”戰略
據邵總介紹,方正電子在2006年的發展思路是“跨媒體”戰略。
何謂“跨媒體”?與計算機信息處理技術相關的新的媒體形態都是跨媒體的范疇。網絡電視是一種“跨媒體”,它把傳統音視頻和因特網整合在一起;與手機相關的內容是一種“跨媒體”,它整合視音頻與移動通信,比如“手機報紙”;數字出版也可以視為一種新媒體,它在互聯網、音視頻和傳統報業之間產生化學反應。
方正在網絡電視領域積累豐富的經驗,為電視臺、電臺和影視公司量身定制整體解決方案。由節目制作、節目整合以及節目運營三個系統組成。不僅支持內容制作商、內容提供商、內容運營商的單一角色定位,也同時支持三種角色的統一定位。與方正的理念“開放的方正、合作的方正”相一致,方正網絡電視以標準接口方式(XML)與電信運營商運營支撐系統對接,可以隨時開展聯合運營,讓媒體機構充分發揮內容優勢的同時,也能充分利用電信運營商完善的運維體系以及客戶資源,達到多方共贏的目的。2004年5月31日,由北京北大方正電子有限公司承擔建設的中視網絡電視系統北京站正式開通試運行。2005年,方正再次中標,幫助中視網絡完成第2期項目系統升級,至此,北京的寬帶用戶可以隨時點播中央電視臺豐富的節目內容。
方正的跨媒體思路折射出兩方面內涵,第一是媒體間的融合,第二就是互聯網的價值。我想,這種跨越還可以繼續下去。比如,我們的文化資料館等機構也完全可以利用互聯網無處不在去“跨媒體”——把資料數據搬到Internet上——這并不是簡單的平移,而是利用新技術(比如虛擬技術、仿真技術)對新想法的實現。
以“不變”應萬變
邵總認為,在互聯網時代,要發展必須要拓新。商場如戰場,IT市場更是瞬息萬變,對手在變,環境在變,唯一的策略就是“以不變應萬變”,這里所說的“不變”就是永遠創新。在2006年,他希望為行業、為用戶、為我們的讀者帶來令人激動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