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電影問世之后,對于觀眾來說最重要的莫過于畫面和聲音兩個部分。畫面由攝影師擔綱,聲音則由專門的音效團隊完成。對MBS傳真制作有限公司的探訪,可以幫助讀者對音效制作略窺一二。

曾景祥先生。
香港首間聲音制作室
在寸土寸金的香港九龍,MBS傳真集團占據了一棟大廈的整層,通常錄音棚對面積都不會有很大要求,因此MBS近3000平米的面積讓人很吃驚。辦公室里有很多間房間,包括兩間混音室、兩間配音錄音室、兩間效果剪接室、一間效果錄音室以及四間剪輯室,而最大的杜比全景聲混音室就占面積130多平。
傳真制作(MBS)由曾景祥先生于1989年創立,至今已走過25個年頭,是香港首間聲音制作室,恐怕也可能是最大的一間,。MBS運營總監尹宗明先生帶著我把每一間房都轉了一遍,最后來到休息區,這里有沙發、有躺椅,有餐廳,還有乒乓球臺。他告訴我,這間公司大到房間的聲學設計,小到每只喇叭的擺位,都是曾景祥先生一手一腳做起來的。然后又指著墻的盡頭說,隔壁是謝霆鋒的PO朝霆。
從聽音樂的兩聲道,到幾十只音箱的Auro-3D、杜比全景聲,每個房間里都少不了喇叭,且多為JBL、真力、Meyer,甚至小到錄音室的耳機用的都是定位高端的ULTRASONE極致。足見曾景祥先生對聲音的要求已經到了“任性”的地步。這些都是多年積累的結果。
曾景祥先生早年在TVB的音頻部門和后期部門工作,主要負責節目的現場錄音,后來和幾個同事離開TVB,目標是成立一間屬于自己的錄音棚。但想有創立一間屬于自己的錄音棚其實很困難,特別是在香港,很難找到空間,更不用說買器材和、做設計。最初幾個同事對廣告領域比較熟,就先成立了一間廣告公司,然后再逐步的發展,終于做設立了一間48軌的錄音棚,接著又開始做演唱會舞臺音響。,從那時起曾景祥先生就已經聲名鵲起,盡管滾石有自己的錄音棚,李宗盛還是從臺灣跑到香港,找曾景祥先生幫他錄唱片。,在那個香港流行音樂的黃金時代,曾景祥先生和很多歌手合作過,如張學友、周華健、黎明、鮑比達、林憶蓮……對于這些,曾景祥先生用一口香煙輕描淡寫的帶過,他沒有過多的追憶往昔,更愿意談現在和未來,他放棄了音樂,專門做電影,理由是喜歡錄“真”的東西。


曾景祥先生的辦公室,從電影碟片到音樂膽機無所不包。
成功的秘訣——有嗎?沒有嗎?
坐全手動的老式電梯上樓,出了電梯門就能見到傳真MBS的招牌,以及一對小石獅,進了公司門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柜子,里面擺滿了獎杯和證書。
曾景祥先生曾3424次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音效獎提名并64次獲獎,是香港電影金像獎歷史上獲得提名次數最多的一位;1411次獲得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音效獎提名并64次捧杯。,和臺灣錄音師杜篤之并稱錄音界“港曾臺杜”。

音效錄音棚 。
對于自己的成功,曾景祥先生謙虛的表示其實沒什么秘訣,只能說是比較幸運,自己能夠參與的電影比別人多一些,機會也大一些,并且碰巧都是受到關注的電影,提名、拿獎的機會比較大。太過醉心于技術,他不擅長推銷自己,接的電影都很被動,沒有太多選擇性。他認為一部電影的好壞,主要取決于拍攝和演員的表演演繹,自己只是盡可能的從聲音上給它一點生命,這是最起碼的,如果聲音再做不好,那么那些所謂的爛片就更沒法看了。
真要找一個秘訣,應該是精益求精的態度,盡管每年制作20多部電影,還是盡量的追求每一部作品都能不太一樣。曾景祥先生認為早年的電影配音會融入很多創意進去,現在聲音完全數字化,反倒更偏向于技術,他堅持的就是在數字時代,還是要盡量的多加些創意,只有這樣,才能和其他人有區分,才算是好的音效處理。

配音錄音室。
音效設計都需要做什么?
盡管金像獎頒的是最佳音響效果獎,實際做的工作并非是傳統音效定義那么簡單,而是囊括了除音樂外,所有和聲音有關的設計工作。一般的流程是原始素材拿到后先剪輯,然后做聲音效果設計和對白的補錄,對白的剪輯同步進行。另外還要做人為的音效合成(腳步聲等),當這些都做好后,才開始每條音軌的初步混音,最后是總的合成。

門口的柜子里,擺著各種獎杯和證書,最顯眼的是幾座香港金像獎和臺灣金馬獎的獎杯。
在這些技術層面之外,還需要融入很多創意。曾景祥先生介紹說,香港和國內的制作方式有點不太一樣,香港很少參與現場錄音,特別是合拍片之后,由于很多電影都是在內地拍攝完成,就更少參與了,但每部電影在聲音上都會有自己的個性。,這會給聲音制作指出一個大的方向,但是有很多導演都是合作了好多年,互相都很了解,反倒希望曾景祥先生能把自己的想法和創意加進去。另外,他認為后期的聲音是帶給電影從另外一個角度的想法,即觀眾的角度。,一部戲的拍攝周期少則幾個月,多則一兩年,導演長時間處在拍攝片長,很難去判斷聲音的對與不對,這時他們錄音師的專業角度就變得很重要。從單聲道到多聲道,音效設計也變得困難許多,曾景祥先生說,新的聲音技術對對白的要求越來越高,但最大的影響其實是環境噪音,早年沒有那么多的環境噪音,現場錄制的聲音都可以用,現在環境噪音太多,外景拍攝的對白,基本都只能后期補錄,。通常情況下都能盡量保證后期補錄的對白和口型統一,有的時候觀眾看到口型對不上,很可能是在后期的時候改了臺詞,并不是制作上的疏漏。

效果剪接室。
全景聲制作更復雜?
曾景祥先生制作了首部7.1聲道的國產電影《李獻計歷險記》,近兩年也接連制作了《狄仁杰》、《澳門風云》、《智取威虎山》等電影的全景聲音效。,從單聲道到立體聲,再到后來的多聲道,直至今天的杜比全景聲,音軌的不斷增加,意味著聲音制作會更加復雜。,但曾景祥先生否定了這一看法。他介紹說從5.1開始聲音制作就都是同樣的做法,只是聲音分割的更加細致而已。全景聲是以7.1為基礎,加多了點數,即構成了全景聲。另外影院音頻處理器特有靈活的渲染引擎,可以針對不同房間的揚聲器布局和特性,能最優化杜比全景聲聲軌的還音質量和環繞效果,使電影音效發揮得更迫真、更淋漓盡致。

配音室,演員可以通過電視和畫面同步配音。
但曾景祥先生同時也認為,和好萊塢相比,在聲音制作流程上,國產電影還是偏少的。,而做后期制作永遠沒有足夠的時間,如果不做時間限定,就永遠沒有完。特別是在一些細節上,從他的專業角度來說可能還會有提升的空間,但對觀眾來說并沒有區別,所以最終的效果還是導演覺得好便就可以了。

Auro 11.1示意圖。
推行Auro-3D
MBS是大中華(中港臺?)區首先引入Auro-3D系統的制作室. 上文提到的《智取威虎山》更是內地首部以杜比全景聲及Auro-3D同步獻影的電影. 用最大的一間房打造了Auro-3D新系統,足見曾景祥對其的重視。這種規格突破了傳統環繞聲的限制,創造出了更加逼真的三維聲音重放系統。,音效設計是以5.1環繞聲為基礎,在上層和頂層增加揚聲器,打造出了聲音的三個層面,非常適合大型影院和小型的私家影院。

走廊的墻上掛滿了電影海報,都是曾景祥先生參與過的作品。
MBS是Auro-3D家用產品的亞洲總代理,除了電影混音及代理產品,同時也參與了產品設計,包括外觀及、聲音處理等。Auro-3D聲效處理技術除了能解碼原生的Auro-3D音頻, 還可以把現有的所有立體聲及環繞聲道的音樂或電影模擬出三維效果。經過十年以上的音效技術研究, Auro-3D的技術能套用于各種產品, 包括家庭影音, 手提式電子產品(如手機, 平板電腦, 手提電腦等), 游戲, 汽車等. 產品的推廣,渠道很重要,特別是Auro-3D這樣的高端產品,曾景祥說,2015年開始會設立一些專門店做展示,不排除會找一些合適的合作伙伴,比如B&W、JBL等。

曾景祥先生參與的電影以港產片和兩地合拍片為主,但也有一些進口電影,在這里完成粵語配音工作。
拓展內地市場
除了將Auro-3D推廣到內地,MBS亦針對內地的業務動作,還有影院設計和、新建錄音棚等計劃。
影院設計其實早就已經開展,目前在香港、澳門、福建等地都有影院工程。現在時影院普遍的音效并不理想,特別是在低音方面。而全景式,也鮮有很理想的聽感體驗。曾景祥先生介紹說,全景聲銀幕后面的主音箱很大,而環繞音箱體積較小,傳統多聲道,可以為每一個環繞音軌搭配多只環繞音箱,這樣加起來起碼升壓可以和主音箱一致。,但全景聲的單一揚聲器要覆蓋整個影院,就這方面比較難達到理想效果,另外除了音箱的選擇外,聲學處理也顯得更為重要。

MBS傳真制作正在進行后期配音的兩部作品,《三城記》和《鴨王》。
MBS在影院設計上有獨特優勢,他們不會沒有代理音箱品牌,所以能根據影院的環境來客觀選擇性價比最高的產品。基于多年的電影音效制作經驗,在調試上也有帶來了很大的優勢,能夠很準確地的判斷聲音是否正確。
每年內地上映電影超過400部,除了少數的進口片和合拍片外,還有很多內地公司獨立制片、,完全是內地演職團隊的電影。,MBS和這類電影合作困難比較大,主要因為導演到香港辦公室不是很方便。所以在內地選一個地方建立一間錄音棚,將是曾景祥先生開展內地電影合作的重要一步,。不過錄音棚目前具體地點還沒選好,有可能會在上海。

這一堆是某部剛拍完的電影送過來的道具。
電影投資越來越大,動輒上億,這導致影片在后期制作上顯得更加謹慎,使各導演都想要找知名的、有實力的制作公司,這讓新人更難出頭。,在這方面曾景祥先生特別有體會,他說在香港很少看到有新的錄音棚出來,他經常會把新人介紹給導演,多給新人出頭的機會。,因此除了公司的發展外,他希望接下去的日子,能夠多培訓出新一代的年輕人,這對于電影行業的發展很有必要。而對于公司的發展,通過對曾景祥先生的訪談,能感覺到他已經然成竹在胸,。也許他不是最好的生意人,但一定是生意人中最懂聲音的。

這里像個雜貨鋪,擺滿了各種常用的鞋子、道具,通常一部電影拍完,導演會將演員穿過的服裝、用過的道具都?拿過來,進行一對一的配音,力求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