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對我國改革的爭議越來越多,對改革的反思越來越激烈,已從經濟界延伸到社會各界,對廣播電視等傳媒改革的反思也一直在繼續。從1996年我國第一家傳媒集團——廣州日報報業集團成立以來,做大做強成為傳媒改革的主旋律,組建集團成為風靡一時的改革模式。1999年無錫廣播電視集團成立,拉開了廣電領域集團化改革的閥門,事業性質的廣電集團如雨后春筍般紛紛掛牌。2004年底,廣電總局宣布不再審批成立事業性質的廣電集團,2006年初,廣電總局宣布不再批準成立省(區、市)一級的廣電集團和總臺。廣電體制改革進入穩步推進、調整結構、轉換機制的階段,但是廣電體制改革的幾大焦點問題依然存在:
一是對廣電“四級辦”的爭議。1983年中央37號文件規定了中央、省、市地、縣四級辦廣播、四級辦電視、四級混合覆蓋的事業建設方針,這調動了市地縣辦廣播電視的積極性,迎來了廣播電視的大發展。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亂播濫放、亂插廣告、違規違法等問題,引起了社會公眾的不滿,也引起了一些中央領導的關注,于是出臺文件要求市地縣廣播電視機構調整職能,主要轉播中央和省級節目。一些人甚至主張取消市地、縣廣播電視臺,由過去的“四級辦”改為“三級辦”或“兩級辦”,市地、縣廣播電視機構處在灰色的生存空間里,處在廣播電視產業鏈的末端,沒有得到應有的政策支持和經費轉移支付,廣大農村地區廣播電視發射臺、轉播臺設備陳舊,經費短缺,無法滿足農民群眾聽廣播、看電視的基本需求。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今天,應當完善“四級辦”的政策,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滋養廣播電視的根基,擴大廣播電視在農村的覆蓋面,努力使農民群眾打開電視機就能免費清晰地接收到8套以上的電視節目,共享廣播電視的繁榮成果。
二是對廣電集團的爭議。廣電集團到底是事業集團還是企業集團,一直存在爭議。盡管2001年中辦17號文件明確規定廣電集團為事業性質的集團,中編辦也批準中國廣播影視集團為事業性質、企業化管理,但是從實踐看,事業性質的廣電集團實則是在廣電局和電臺、電視臺之間新增的一個管理機構,2005年中央14號文件《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對廣電集團的去向沒有規定,但規定了電臺、電視臺、傳輸網絡、影視劇等節目制作的改革方向,規定了培育有較強競爭力、較大影響力的文化企業集團。已批準成立的十幾家廣電集團不得不按照上述文件精神重新進行調整。
三是對廣電管理機構的爭議。廣電局作為廣電監管機構是否獨立存在,有爭議。一些地方認為沒有必要獨立存在,應當與文化局合并,廣東、浙江、上海、海南等地正逐步推行廣電、文化、出版局的合并。一些地方認為應當獨立存在,黑龍江、遼寧、河北等省份許多縣廣電局已對鄉鎮廣播電視站實行了垂直管理。在廣播電視村村通現場會上,中央領導同意并支持縣對鄉鎮廣播電視的垂直管理,建立確保廣播電視村村通的長效機制,以強化廣播電視為“三農”服務的力度。此外,還有一部分學者建議借鑒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的做法,建我國國家廣電總局與信息產業部合并,建立獨立統一的廣播電視與電信監管委員會。
四是對廣播電視制播體制的爭議。廣播電視制播是分離還是合一,存在不同的認識。多年來,我國電臺、電視臺一直實行的是制播合一的體制,我國法規文件曾經明確要求電臺、電視臺提高自制節目能力,1997年原廣電部發布的《衛星傳輸廣播電視節目管理辦法》將自制節目能力達到每天5小時以上,作為電臺、電視臺上衛星播出的條件之一。隨著影視劇獨立制作機構的興起,要求電臺、電視臺制播分離的呼聲日益高漲,要求電臺、電視臺不要再偏向自己的節目制作部門,而應當平等對待獨立制作機構制作的優秀影視劇等節目,制播分離成為許多電臺、電視臺內部改革的重要原則,但是隨著集團化的興起,要求將節目制作權、播出權、傳輸權合一,制播分離不再提起,佐證是韓國實行制播合一體制,韓國的廣播公司生產了許多優秀的電視劇,在東亞形成了一股強大的“韓流”。隨著廣電集團化改革潮流的消退,制播分離又出現在官方文件里。
五是對廣電網絡整合的爭議。目前,國家廣播電視干線網已與各省、各市地連接,廣電網絡互聯互通基本實現,對網絡整合的爭議實質上就是利益之爭。中央、省、市地、縣網絡公司都想整合下一級廣電網絡,都不愿被上一級行政整合,這正考驗著各級廣電部門領導者的智慧。越是發達地區,通過行政手段推動網絡整合越難;越是依靠行政手段整合網絡,廣電的凝聚力和事業發展越是受到影響。江蘇蘇州等城市是我國最早探索試驗有線數字電視的城市,然而由于網絡整合,有線數字電視受到極大影響,何時才能跳出生產關系調整的怪圈,重新回到一心一意謀發展生產力的主題上來?筆者以為擱置爭議,共謀發展,才是解決爭議的最佳途徑。
六是對央視壟斷的爭議。近年來,央視通過調整節目內容,推進頻道對象化、專業化、品牌化改革,收視份額不斷擴大,廣告收入不斷攀升,去年達到86億元,占全國廣電廣告收入(458億元)的18%,在全國廣電節目和廣告市場上,央視一家獨大。于是,有人建議打破央視壟斷,建立第二家國家電視臺,實行商業運作,激發電視業的競爭活力。有人建議將央視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公共電視臺,一部分為商業電視臺。還有人建議借鑒BBC的經驗,以央視為核心組建中國電視集團,扶持央視沖出亞洲,走向世界,形成有中國風格和中國文化底蘊的在全國有相當影響力的知名電視品牌。
總之,我國廣電體制改革既涉及到經濟體制、文化體制改革,又涉及到政治體制改革,我們應當圍繞這些爭議,從我國的現實出發尋求有中國特色的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