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簡要地論述了5.1聲道環繞聲監聽過程中的一些方法,包括監聽器的放置,對稱的實現,以及房間大小對監聽效果的影響等。
要想實現對5.1聲道環繞聲進行精確的監聽,遠不是像在一套立體聲設備的基礎上再增加4個監聽音箱那么簡單。
創建一個成功的5.1聲道環繞聲監聽環境涉及到方方面面因素的恰當組合,這些因素包括房間(位置、大小、構造)、聲學措施、噪音控制、監聽音箱(類型、大小、安裝)、電子設備、家具等等。本文將僅對其中最重要的監聽音箱的放置,以及房間設計的一些因素進行探討。聽起來簡單,但房間必須足夠大以便能容納所需要的所有設備,以及工作于其中的人員。
調音臺需要怎樣的規格?5.1環繞聲監聽室需要的調音臺通常較大。需要怎樣的輸出處理功能和跳線?工作臺面需要多大才能滿足控制器、計算機監視器(用于調音臺、數字音頻工作站、其他計算機)、電話、鍵盤/鼠標,以及調音師記錄本的需要?
請別忘了還有HDTV顯示器或投影機與[投影屏,以及5個監聽器和低音監聽器。
監聽器擺置
針對5.1聲道環繞聲監聽器位置的放置以及臨界聆聽位置,國際電信聯盟(ITU)在世界無線電通信大會文件——ITU-R BS.775-1及ITU-R BS.1116-1中給出了詳細的推薦。推薦建議將5個監聽器(前左、中、前右、后左、后右)圍繞圖中的虛線圓圈,在特定位置擺放,而臨界聆聽點位于圓圈的中央。推薦的圓圈半徑(或稱從聆聽者至監聽器的距離)在6.5-13英尺之間。
處于中央監聽器沿房間的中線擺置,直指臨界聆聽點。(這是O度參照線)。前左和前右監聽器各向左和向右偏離中線30度角擺置。ITU的指針對左后和右后監聽器的擺置相對較寬松,可在偏離參照線100-120度的位置任意擺放。一般來說,這兩個監聽器可偏離中線110度擺放,但也有一些設計中的偏離度達到了125。
由于每個監聽器距離臨界聆聽點的距離相同,因此聲音從每個監聽器到達聽眾耳朵的時間是一樣的。這對于辨別聲音的來向很重要。
但在實際房間設計中一般都會有折中,理想狀況并不總是符合實際的。中央的監聽器有時不得不被擺放在高于或低于前方電視機或其他顯示屏的位置。還有,所有的前部監聽器很可能都必須直線擺放而不是沿著圖中的虛圓擺放。在這些情況下,來自各監聽器的聲音抵達聽者的時間會不盡相同。這時,離聽者較近的監聽器的聲音對于耳朵修正延時是有用的。
盡管是想當然的事,但令人驚訝的是許多時候監聽器卻并未朝向聽者耳朵設計。ITU指針還建議監聽器的聲學軸線應與聽者耳朵齊高,即定義為離地板4英尺高(針對坐著的聽者)。
這便為控制最佳反應留下了一些空間。那么每個監聽器的聲學軸線是如何定義的呢?聲學軸線并不一定就是物理上的監聽器的中軸線,事實上通常情況都不是。其他需要考慮入的因素有:監聽器有多大,它們的指向性特性(極性圖),以及各自的安裝方式。
具有較強低音驅動的大型監聽器需放置于高于地板的位置,以避免因直接聲音和地板回聲交互產生的有害的低頻升學消除。如果是這種情況,可檢查高頻驅動的指向。監聽器或許需要傾斜點角度以便聽者處于中高頻驅動的軸線上。傾斜角度,如果需要的話,不應該太大,一般情況下不大于15度。
再來看看第六個監聽器,即低頻監聽器或稱“.1聲道”。該監聽器并不需要放置在圖中的虛線圓上。它一般都被放置在房間中央對著墻的地板上,或相近的位置。有時也將它放在墻角。
著名的監聽監聽器制造商芬蘭真力(Genelec)公司建議低音監聽器與墻間的距離應小于3英尺(這是為了正確還原低頻85Hz及更低的聲音)。
監聽器如何安裝不僅與房間大小有關,也與房間的幾何學,表面構造以及聲學措施有關。
監聽器既可以直接安裝在墻上,也可安裝在靠近墻的地方,或離墻一定距離(如3-1/2 to 4英尺)安裝。最后一個選擇適用于多數場合。
對稱性
圍繞臨界聆聽點的對稱性對于環繞聲精確還原非常重要。ITU指針中建議監聽器圍繞核心聽者對稱擺放。5個監聽器應型號統一且均為專業產品。不過,由于空間限制,許多情況下會采用較小的后部監聽器——最好與較大監聽器隸屬于同一個產品系列。但它們的安裝也會與前部監聽器不同,且也需朝向主要聽者傾斜。
房間的尺寸和形狀也應是對稱的。同樣的,房間的聲學措施,以及房間中家具、壁柜、置物架等的形狀、尺寸、位置、升學特性也應對稱。房間各方向上的尺寸不應是彼此的整倍數(或接近整倍數),以避免產生低頻響應的突兀。
以下是根據ITU指針給出的一些推薦值。
Where W=寬度(較小的地面尺寸),L=長度(較大的地面尺寸),H=房間的高度:
1.1W/H2 L/H2 4.5W/H -4
L/H <3 and W/H <3
這里的推薦值針對房間地板區域的面積大于320平方英尺,整個房間的空間應小于10500立方英尺。計算一下即可得出,房間天花板的高度應大雨8英尺。另外,對于房間而言:應避免平行曲面構造、直通式房間物理構造以及升學措施;避免來自墻壁、天花、地板、桌臺及其他表面針對主聆聽位置的早期回響。
另一個需要考慮的因素是“后臺”,或稱制片人座位區。必須對ITU監聽器定位建議指針作出適當修改,以便滿足工作于這一區域的人的聽音需要。
由以上探討可以看出,對5.1環繞聲監聽室的設計并不簡單。其中有許多各種因素間的交互,好的設計一般都是針對各種特定用途、用戶期待,以及應用的最佳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