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3日,2015中國傳播論壇:“現代傳播體系建設:融合與秩序”暨全國外語類高校新聞傳播學科建設與教學改革研討會以及暨《全球傳媒藍皮書:全球傳媒發展報告(2015)》發布會在重慶召開。

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傳播市場,美國傳播業收入位居全球首位
報告指出,2013全球傳播業總收入118445億元(12050億英鎊),比2012年增長了2.1%。共統計了18個國家,包括英國、法國、德國、 意大利、美國、日本、澳大利亞、西班牙、荷蘭、瑞典、波蘭、新加坡、韓國、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尼日利亞。其中美國仍位居首位,中國超過日本,首次 位居第二位(見圖1);美國的電信收入達17723億元(1790億英鎊),仍比其他國家的總和還要多。同樣,美國電視、郵政和廣播的收入也是遙遙領先。
從人均收入來看,美國也是居首位,為10334元,澳大利亞居第二位(9626元),日本居第三位(9163元)。中國僅高于尼日利亞和印度,為935元,不及俄羅斯和巴西。
電視收入仍保持增幅最大,互聯網廣告持續保持高速增長,移動互聯網廣告成為數字廣告市場的主力
報告指出,就傳播業收入結構而言,全球電信業收入增長仍是最大的,2013年增長了180億英鎊,達8420億英鎊;電視收入持續保持增幅最大,為3.1%,總額達2540億英鎊;隨后是廣播,增幅為2.7%;郵政則持續下降,為-0.6%。
從收入類型上看,廣告投入整體上保持增長態勢,2013年增幅達5%,為302億英鎊,近5年年均增長6%。
這主要得益于互聯網廣告,2009~2013年互聯網年均增長達17.6%,2013年增幅達17.6%,計7375億元(合750億英鎊),是近5年 所有媒體廣告增幅最大的一年,其增長幅度在2011年就超過了報紙,成為僅次于電視的第二大廣告投放媒體,而電視等的廣告增幅均在10%以下。近5年就年 均增長率而言,影院為6.1%、電視為5.6%、戶外5.1%、廣播3.2%、雜志1.4%;而2013年增幅則均滑到5%以下的有戶外4.6%、影院 6.3%、廣播2.3%、電視2.4%、雜志0.1%;報紙則一直處于下降之中,近五年年均增長率為-1.3%,2013年為-1.2%,計5133億 元。
2015全球廣告投入預計達到36278億元 (5696.5億美元),其中數字廣告增幅高達18.0%,為10837億元(1701.7億美元),占整個廣告市場總的29.9%。移動互聯網廣告已成 為數字廣告市場的主要推動力,2014年的增幅達122.30%,占數字廣告總額的29.4%;2015年增幅有所下降,但占比卻提高到 42.30%;2016年占比將過半,預計2018年將達66.2%。
傳統媒體使用行為持續減少,中國人對傳統媒介使用度最低
報告指出,與2013年同期調查數據相比,2014年主要國家看電視、聽廣播、讀報紙以及通過郵局發物品等的人數在整體上繼續呈下降趨勢,而用手機、上 網的人數則在增長。其中,中國人看電視、聽廣播、用固定電話和通過郵局發物品等傳統媒介使用行為的比重是最低的,而讀全國性報紙的比重要比美國高些,讀地 方性報紙則是倒數第三位;而移動上網則高達51%,居首位,用手機、固網上網也名列前茅。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國人更喜歡新媒介。西班牙人、意大利人和德國 人看電視的比重最高,德國人、意大利人和法國人聽廣播的比重最大。從整體上看,電視仍是各國人們日常最普遍的傳播行為,其次是用手機和上網。
18~24歲使用社交網絡的人最多,臉書成為西方使用率最高的社交網絡,但通過推特獲取新聞的人占比最高
報告指出,從年齡來看,社交網絡的使用率與年齡成反比,年齡越大的人群使用比重越低,18~24歲使用社交網絡的人最多,總平均達72%;55~64歲 使用的最少,總平均也超過一半(51%)。不過,各國家之間有一定的差異,中國社交網絡使用比重最大的人群集中在25~34歲,比重較前一個年齡段高出2 個百分點。臉書是西方主要國家使用率最高的社交網絡,對其使用均在六成以上;而推特只有日本使用率在30%,其他如領英和谷歌的比重均沒有超過30%。
通過對12個國家的調查發現,2015年在社交網絡上搜索、閱讀、討論和看新聞的人口比重都在上升,其中使用臉書、You Tube和推特網站的居前三位,其總和占70%,谷歌等10家所占比重均不足10%,Pinterest等6家僅各占1%。18~24歲年齡群體周使用臉 書的比重高達52%,You Tube為20%,推特為18%,共占比達90%,足見社交網絡集中度之高。
盡管臉書的用戶量是最大的,但推特在作為重要的新聞獲取渠道方面占比最高,為62%,也就是說在新聞功能上推特更勝一籌。
網絡已成為人們獲取新聞的第一媒體,35歲以下的人群視網絡為最具價值的新聞平臺
報告指出,通過對12個國家受訪者獲取新聞源的比重調研發現,整體上網絡(含社交網絡)已成為第一新聞來源媒體,平均比重達79%,其次是電視 (76%),而報紙和廣播占比均在37%左右。具體到國家而言,巴西、芬蘭和西班牙將網絡作為新聞源的比重超過86%,最高達91%(巴西);比重低的分 別是德國(60%)、日本(70%)和法國(71%)。德國、西班牙和巴西將電視作為新聞源的比重居前三位,分別為82%、82%、81%;低的分別是美 國(64%)、澳大利亞(72%)和日本(73%)。而將廣播作為新聞源比重高的分別是德國、愛爾蘭和丹麥,均為50%,遠不及網絡和電視;將報紙視為新 聞源比重高的分別是愛爾蘭、芬蘭和西班牙,也不足一半。
從不同新聞平臺的價值來看,電視在整體上仍是最具價值的新聞平臺,在準確可靠等價值方面均超過了網絡和社交媒體,網絡居第二位;在35歲以下的受訪者中首選網絡,電視在準確可靠、深度和速度上居第二位,社交媒體在“新鮮”方面超過電視,僅次于網絡。
數字用戶的比重已超過傳統用戶,傳統用戶呈現出“老窮低”的特征
報告指出,除法國和德國之外,其他國家的數字新聞用戶比重均高于傳統用戶,其中,巴西(城市居民)數字用戶比重最高,其次是芬蘭,第三是丹麥。從12個國家的平均值看,數字用戶比重(40%)也高于傳統用戶(25%)。
相比較而言,傳統用戶多為年齡大、收入低、教育程度低的人群和女性。據統計,45%的傳統用戶在55歲以上,81%的為中低收入人群,72%的人沒有受過大學教育或擁有學位,58%的人是女性。
“視聽+”成為新媒體產業做大做強的重要途徑
報告認為,視聽新媒體不再單純依賴提供視頻或者音頻內容而支撐其業務發展,在做強其主流業務的基礎之上,吸納了更多的附加業務,形成了“主流業務+”的融合發展格局,推動主流產業進一步發展。新媒體產業巨頭積極投身“視聽+”融合業務。美國在線流媒體音樂巨頭Spotify 于2015年5月宣布改版,Spotify未來除了提供流媒體音樂服務,還將在美國、英國、德國和瑞典推出視頻和播客服務,其服務集中于喜劇、新聞和其他 非音樂視頻的訂閱服務,該公司希望借此擴大收入來源、加強用戶黏性。除了附加了視頻內容,Spotify還與運動應用程序進行了整合,附加了利用終端感知 用戶情緒或活動的功能,為訂閱用戶提供與其活動相匹配的音樂。亞馬遜憑借其龐大的客戶群體,依據其金牌會員服務積極打造各項附加業務。例如,亞馬遜將大量 的服務綁定在金牌會員身上,金牌會員可以享受免費快遞服務、流媒體電視劇和電影觀看以及電子書借閱服務。2014年3月亞馬遜又為金牌會員推出了音樂流媒 體服務。亞馬遜希望附加流媒體服務吸引消費者購買其網站的產品,而反過來他們又可以獲取消費者觀看偏好數據,有針對地進行產品推薦。
傳統廣播電視企業借助融合業務壯大視聽服務。作為美國最大的有線電視網絡運營商和第二大寬帶運營商的康卡斯特在產業發展中不斷推動融合和附加業務,對其 發展起到了積極效應。康卡斯特先后推出“電視+互聯網或語音”雙重服務、“電視+互聯網+語音”三重服務、“電視+互聯網+語音+智能家庭”四重服務,并 制定“階梯定價”銷售策略,用戶可在不同的價格區間自由地優化組合各類細分業務,受到用戶歡迎。融合服務對用戶的吸引力較大。康卡斯特2014年年報顯示 其有超過69%的用戶訂閱兩重及兩重以上服務,美國自由集團用戶中有超過61%的用戶訂閱了兩重及兩重以上的服務。
市場主體基于“視聽+”積極布局家庭智能中心,推出在線教育、在線醫療、智能家居等服務。2015年康卡斯特推出了名為Xfinity Home的服務,該服務主要提供家庭安全監控、家庭內部監控服務、家電管理、家庭能源管理等服務。康卡斯特稱用戶可以從電視機、手機、平板電腦等互聯網的 視聽終端上下載APP進行監控和操作。時代華納有線也推出了名為Home Security的安全服務。通過該服務時代華納有線提供全天候的家庭安全視頻監控、家庭能源管理,用戶只需要安裝使用其相應的APP就可以在任何地方對 自己的住宅進行管理。
跨屏、分享等消費行為更加普遍,視頻分享成為人們重要的在線社交活動之一
報告指出,消費者擁有多個視聽終端的比例較高。根據調查,荷蘭人均擁有3.6部智能電子設備,英國、澳大利亞人均擁有3.1部,加拿大人均擁有3部,美 國人均擁有2.9部,德國、俄羅斯人均擁有2.4部。在多屏共存的情況下,用戶在視聽消費過程中跨屏觀看的現象更為普遍。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電視機仍然是 人們視頻消費的主要終端。
但是受眾對觀看終端的選擇越來 越受到觀看場景的影響。一項調查表明,如果在家中,有58%的美國人選擇使用電視機觀看傳統廣播電視網絡或IPTV提供的節目,有52%的使用電視機觀看 OTT TV。越來越多的受眾喜歡雙屏觀看。調查表明,有22%的人喜歡在觀看視頻的時候使用手機;有29%的人喜歡在觀看手機視頻的同時看電視,有33%的手機 長視頻觀看者經常同時進行伴隨性雙屏觀看。在全球,有53%的智能手機用戶在觀看電視的時候會同時觀看手機視頻。
據皮尤研究中心(PEW)對美國成年互聯網用戶的調查顯示,有18%的用戶曾經將自制的視頻上傳到網絡加以分享,有25%的用戶曾經將從網上下載的視頻 上傳到視頻分享網站。智能手機用戶分享視頻的比例更高。在全球有68%的智能手機用戶曾經分享過視頻,33%的智能手機用戶每周或者每天都分享視頻。從地 區來看,美洲有3/4的智能手機用戶分享過視頻,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這個數字是61%。在中國這個數字是81%。用戶的分享習慣帶來了不同視聽服務平臺之 間的互動和競爭。2015年6月,美國蘋果公司推出流媒體音樂服務“蘋果音樂”。該服務集音樂下載、流媒體音樂電臺和流媒體音樂服務于一體。這項服務一改 以往蘋果服務打造封閉模式將安卓用戶排除在外的傳統,將于2015年下半年對所有的安卓用戶開放。
互聯網視聽服務日趨無國界,寡頭格局正在形成
報告指出,無國界本是互聯網的根本特性,發達國家的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商憑借強大的資本實力、成熟的市場營銷推廣手段,不斷把業務推向國際市場。據統 計,全球10大互聯網公司有7家在美國,這些公司的業務遍布全球各地。例如,谷歌公司的業務遍布全球130多個國家,僅搜索引擎就占全球68%的市場份 額。截至2014年底,Facebook用戶總數達到22億戶,其中在美國本土只有6億用戶,其他16億用戶均在海外。截至2014年底,奈飛全球用戶數 量達到5739萬戶,其中在美國本土有3911萬戶,國際用戶1828萬戶。從2012年加強海外擴張以來,海外用戶數量已占總用戶數的1/3。
2015年,視聽新媒體企業紛紛推出各自的全球擴張計劃。奈飛表示將在2年內把服務擴展至全球200個國家和地區。調查機構的統計表明,2015年奈飛 在歐洲的用戶數將達到其總用戶數的1/5。Facebook將在巴西、法國、德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和英國等7個國家推出視頻廣告。
隨著國際化進一步推進,互聯網資源正越來越集中到少數的幾個互聯網公司,市場競爭全球壟斷格局正在形成,主要由美國幾個互聯網公司巨頭瓜分市場。據統計,市值排名前15位的互聯網公司有12家在美國。
美國是全球互聯網產業發展的引領者,在視聽新媒體產業及其相關領域也形成美國企業寡頭壟斷格局。根據Aleax綜合排名,在美國排名最前的互聯網視聽節目提供商依次是谷歌、Facebook、雅虎、亞馬遜以及Twitter。在視聽用戶占有上,寡頭壟斷現象也非常突出。統計顯示,2014年6月,美國觀看在線視頻總人數為1.87億人。瀏覽次數排名依次為:谷歌網站,1.53億次;Facebook,9148萬次;美國在線旗下網站,6702萬次;雅虎 旗下網站,5319萬次。也就是說在美國觀看視頻行為中,有82%的行為發生在谷歌旗下相關網站,49%在Facebook,36%在美國在線旗下相關網 站,28%在雅虎旗下網站。在歐洲,根據Aleax綜合排名,排名最前的互聯網視聽節目提供商也是美國的谷歌和亞馬遜,其次才是BBC等歐洲本土機構。
視聽服務寡頭之間形成差異化競爭格局。例如谷歌在本土搜索領域占據68%的市場份額,在歐洲市場的份額甚至高達90%;Facebook和 YouTube則在以UGC為主的視頻分享領域占據市場,Netfliex、Hulu和亞馬遜則以專業視聽內容的在線點播和租售為主要陣地。這些視聽服務寡頭通過資本運作,不斷匯聚產業鏈上的資源,顯示出了強者更強的發展勢頭。例如Facebook為了在非洲吸引更多的用戶,采用直升機推動無線網絡傳輸。 谷歌準備在全球架設獨立的無線網絡系統,以建立自己的無線互聯網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