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編輯吳濤
“十年磨一劍”,終要“一載成名天下知”。
十年前,光峰從硅谷起步;今天的光峰光電,在激光顯示業界已經占據了重要的一極——在光源(藍光+熒光)方面已經積累超過700項專利,掌握了投影行業兩大核心器件(光閥與光源)之其一。“應該是國家來做的事情由我們做了”,光峰光電創始人李屹博士如是說。
12月4日,包括《InfoAV China》在內的多家行業媒體代表齊聚深圳光峰光電技術有限公司深圳總部,在光峰光電常務副總梁榮先生的帶領下,一行參觀了公司應用展示廳以及研發生產基地,親身感受到了光峰作為激光顯示行業引領者的強大實力。


工程投影機、超短焦投影機、DLP背投、激光電視,一件都不能少
近兩年的大屏顯示市場,激光光源可謂風頭正勁。它一方面代替燈泡光源,將投影機的使用壽命大幅提升到20,000小時,一方面又給徘徊不前的DLP背投市場注入新的活力。而光峰光電契入激光光源這一環節,在大屏顯示市場可謂左右逢源。
在解決方案展示大廳,光峰分別是實際場景搭建了激光電視體驗區、超短焦教育激光投影機、激光光源DLP背投顯示體驗區、以及微投體驗區等。
由12塊50英寸屏幕無縫拼接而成的DLP拼墻采用光峰激光光源機芯,具備亮度高色彩還原性好等特點,同時還能夠進行智能圖像格式轉換。
體驗廳中單獨設立了一個激光專業影院,著名導演卡梅隆的3D力作《深海挑戰》便在此首發。影院采用超寬屏投影設置,視域寬廣,觀看3D影片時體驗效果更佳。影院中所采用的放映設備由光峰獨家研發,較之其他影院放映設備,在色彩與清晰度都更占優勢。
與觸控屏相結合的超短焦教育投影機也十分引人注目,運用ALPD技術,色彩區域獲得極大突破,其色域標準為Rec.709或DCI-P3。ALPD激光光源的投影機理論上能表現自然界中90%以上的人眼可識別色彩。
激光電視作為光峰大力發展并領先的品類,在體驗廳設置了多達三處方案,覆蓋100-120英寸顯示尺寸。其中,韓國原裝進口機型采用光峰核心機芯器件,主打海外市場;本地化市場則由光峰自主生產。
會議區還展示了光峰新近推出的激光微投明星產品小明M1,外觀小巧、亮度實測700流明,便攜而功能強大,可廣泛應用于各種商務場景。

產研結合,引領顯示產業發展

據梁榮先生介紹:光峰光電發源于2004年在美國硅谷成立的YLX實驗室,一直以開發顛覆性新技術為目標,2007年,發明了在技術領域具備開創性地位的ALPD激光熒光顯示技術,此后,第一臺百吋激光電視、第一臺20,000流明電影放映機、第一臺激光微投相繼在光峰誕生,標志著企業在行業中地位的不斷提升。

梁榮先生還帶領大家參觀了光峰的產品研發生產基地。在通往研發區的過道墻壁上,張貼者光峰每月的明星員工,創始人李紇博士也在展示之列。在展示墻上我們還看到了光峰所獲得的幾十項技術專利,彰顯著企業的技術實力。在產業園四樓分布著三個分工不同的研發區域。參觀過程中,技術人員正在無塵車間進行初步研發,而調試人員則在專心進行產品調試。影院放映設備研發區域正在進行激光、色輪破壞性測試,所有的環節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在測光室中,多臺正處在研發階段的光峰產品正在接受光影測試,這是為保證產品在投影亮度和功耗方面的均衡性。


作為一個技術型企業,光峰在研發上的投入不遺余力,招攬和吸引了一大批來自海內外一流學術機構和企業的高科技人才。團隊主要研發人員入選國家千人計劃,團隊獲得國僑辦首批重點支持華人華僑創新創業團隊,廣東省國際一流創新團隊,深圳市孔雀計劃首批創新團隊等榮譽和支持。ALPD技術也獲得了國際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國家發改委新型顯示聚集計劃,以及廣東省和深圳市各級科技項目的大力支持。

媒體懇談會,暢談顯示行業發展
參觀完光峰產業園后,光峰創始人李屹博士、常務副總梁榮先生、技術部負責人胡飛先生、小明微投項目負責人吳希亮先生等光峰高層接受了眾媒體記者的群訪。
受累于國內政策和經濟環境的影響,同時也由于LCD和小間距LED等大屏顯示形式的替代性沖擊,從2013年起至今,國內DLP背投顯示市場一改往年的高增速的發展態勢,銷量出現萎縮。
政策環境是首要因素,而來自LCD和小間距LED的沖擊也不容忽視。可以說,目前除了影院市場相對穩定之外,工程投影(包括前投和背投)市場遭遇了LCD和小間距LED等顯示形式的阻擊,頹勢已現。投影還能走多久?這是個問題。
李屹博士指出:激光,可能是能拯救投影頹勢的主要技術。
激光光源的出現,投影亮度問題迎刃而解,而且在光源壽命上也與LED相當。李屹表示:“亮度的提升,投影甚至可以與以亮度著稱的小間距LED直接競爭了。所以,很大程度上,激光對于挽救投影市場(包括前投和背投)頹勢的貢獻是巨大的。”

盡管如此,李屹博士對于目前激光顯示市場的亂象也表達了擔憂。他認為:目前國內很多自主品牌并沒有掌握投影的核心技術,也就不可能做出差異化來,沒有差異化就意味著一定打的是價格牌。
“價格牌,把價格做低很容易,把行業做死也很容易。這是百試不爽的現象。”李屹直言不諱,“如果激光行業要真正走得健康的話,還是應該更加理性一點,大家都很關注激光,也因此涌現出了很多的做激光的企業,現在是有泡沫的。企業應該更多地做實際的工作,這樣才能健康長久。”
他坦言:光峰的機會就在于激光技術的領先,并迎合了由此而來的機芯光源的變革潮流。
以準入門檻最高的電影市場為例,目前中影、巴可、光峰三家正聯手推動中國電影院激光升級項目,截至目前已經有超過20家影院進行了升級,《變形金剛4》首映即是成果之一。而光峰的激光投影機目前已經成為“中國巨幕”的標配。
一方面在影院市場占據技術高地,另一方面,通過激光電視、超短焦、微投等商用及家用消費品牌拓展市場空間,光峰的發展脈絡十分清晰。新光源新生活(new light new life),希望光峰和產業鏈條中的企業一起,將激光顯示推向新的高度,開辟更大的市場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