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激光無疑將延續前一年的風光,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在影院放映和10,000以上流明的高亮度工程機方面,巴可、科視等公司在不遺余力地推進光源由氙燈向激光的全面轉化;在3LCD陣營,索尼提出了激光=索尼的激光戰略,將在工程機產品線實現50%以上的產品光源激光化。在商教市場,激光產品的長壽命、免維護、安裝便利等優勢為吸引了大量的新用戶,并在過去兩年的市場教育階段逐步受到更多用戶的認可。
2015年是激光的豐收年,市場出貨量同比出現了10倍以上的增長,有的項目訂單達到上千臺的采購量。市場的接納和激光產品相對傳統光源投影機更大的利潤空間,讓更多的廠商和渠道上有了更大的動力來繼續推動這個市場,并誕生了好幾個新的國產投影機品牌。比如安恒推出了自有品牌SECO,德浩也同步在商教市場推出了自己的激光投影機產品,東方中原聯合光峰光電成立了PROPIX品牌全線激光投影機新品。激光投影機市場迎來如此多的參與者和品牌數量,這在投影機的幾次技術革命中都不曾有過。
盡管激光市場如日中天,但一個現象值得關注:而國產品牌在商教市場則酣戰一遍,主流品牌的發力卻只限于工程機領域,對中低端流明端的觀望情緒較重。
緣何如此?
一方面,提供光機的幾家廠商如揚明、LUMENS、臺達等都不從事光源業務,光源市場被飛利浦、歐司朗等廠商主導,而激光在投影機業務上的應用對光源廠商來說占了本身業務市場很小的一塊,投入產出比不符合預期,他們自然沒有動力去發力這塊投影光源市場。投影廠家要做的是將光源和光機進行整合,盡管他們希望能夠大力推廣激光投影機,但受限于上游光源廠商的制約,遲遲得不到進展。因此,機芯廠商都在被動低等待光源廠家在技術方面的成熟穩定,一線品牌也不敢大力推動激光,因為任何的不穩定和不可靠隨時都可能砸掉自己的牌子。
另一方面,國產投影機和大屏幕采用的光機主要來自于光峰光電,光峰的價格在市場上還是占據了很大的優勢,許多廠商甚至認為激光將是整個投影市場重新洗牌的大機遇,沒有抓住這次機會則很可能在下一輪的市場中被淘汰,恰好光峰提供的機芯正好迎合了市場的炒作預期。于是,一批國產品牌蜂擁涌向激光市場。有市場人士公開表示,在激光產品的性能和品質依然存在疑慮的時候就大舉殺入,這是一個很不好的信號,或許還未等到下一輪市場洗牌,不少國產品牌就在這輪激光廝殺中被“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