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4日,第五屆廣州國際燈光節在廣州舉辦,世界各國設計師天馬行空的創意,絢爛、奇幻的3D燈光投影,讓海心沙花城廣場再次煥發生機與活力,也讓普通市民有機會和頂級燈光音響秀親密接觸。經過五年的發展,廣州國際燈光節已經成為與法國里昂、澳大利亞悉尼并列的世界三大燈光節之一,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入2015年“國際光年”大型文化活動。
作為中國專業音響行業領頭羊,銳豐股份擁有三屆全運會、北京奧運會、廣州亞運會、深圳大運會、亞洲沙灘運動會等大型賽事項目以及各種演出服務的運作經驗,這也幫助銳豐股份由傳統集成商成功轉型,從過去的項目執行者,變成如今的項目主創。
銳豐股份旗下全資子公司銳豐文化項目總監黃志輝是廣州國際燈光節背后的“操盤手”,他為我們講述了燈光節背后的故事。
黃志輝本人也是公司轉型的親歷者,銳豐文化最初是負責現場擴聲的團隊,后來逐漸介入到舞臺、燈光、音響、視頻、后期制作,乃至演唱會的運營。“近幾年,在經濟低迷、政策影響以及競爭激烈等因素作用下,演唱會、音樂節的利潤越來越低,傳統的消費增長點開始減少,如果不能把服務和創意加入原有銷售體系,市場就會越走越窄。”黃志輝指出,“這也讓我們開始重新思考和探尋支撐銳豐文化發展的創新項目。”
2011年亞運會之后,廣州市政府希望盤活海心沙花城廣場,打造全新城市文化名片。借此契機,銳豐股份與廣州市政府簽訂了一個長期的合作協議。黃志輝將燈光節比喻為一場城市營銷活動,作為唯一的承辦單位,從第一屆到第五屆,銳豐全程參與,并將公司十幾年來的資源整合到一起,邁進一個新領域。

銳豐股份旗下全資子公司銳豐文化項目總監黃志輝
開創“政府搭臺,企業唱戲”新模式
整個燈光節活動包括開幕式、閉幕式,為期十五天的燈光作品展示,以及國際交流論壇。在燈光展示部分,泛光照明由廣州政府牽頭,廣東是全球LED基地,燈光節也成為LED推廣普及的舞臺。作為廣東演藝設備協會會長單位,銳豐則把舞臺燈光引入燈光節,加入大型燈光秀元素,為激光廠家,燈光、舞臺、道具廠家提供戶外展覽的平臺。
燈光節展現出一種全新思路,不同于傳統的設備展示,更像一場當代藝術展。燈光節每年向全球征集作品,廣州可以和里昂、悉尼的燈光節合作交流,實現作品的輸出與引進,設計師資源共享,從而也打造了一個國際化的文化交流平臺。
燈光節同時也開創了政企合作的新模式,黃志輝指出,這在專業音視頻行業也是一種首先先河的創新嘗試,由于和政府合作沒有經費,我們必須通過商業運作手段進行市場營銷,把政府提供資源轉換為價值,從而獲得支持燈光節運營的龐大經費缺口,這是非常不容易的,我們也是在摸索中逐漸找到平衡的狀態。
安全挑戰
燈光節是公開、免費,面向市民的超大型活動,鑒于之前上海踩踏事故,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保障活動安全。
黃志輝介紹:“為保障活動萬無一失,我們多管齊下。首先,在結構搭建方面與政府合作,由設計院專家評審作品是否符合安全標準,所有超過六米的作品都會經過廣東省專家庫五位專家評審。現場方面,我們聘請廣州市排名前三的監理公司,依據市政建設管理條例,從進場穿戴、作品圍閉、布線安全全部符合政府要求。燈光節的舞臺結構已經不是常規舞臺搭建,而是達到了永久搭建標準。銳豐本身豐富的大型項目安裝經驗,也提升了活動安全系數。在花城廣場三公里的廣闊范圍內,雖然已經有公共廣播,但無法達到應急需求。在這種情況下,銳豐在每個作品旁邊安裝音響,通過無線電波控制,將四十組作品形成大型局域網。每天開關機前,就會播放導覽語音,一旦有緊急情況,麥克風隨時啟動尋人、失物認領、危險通報等一系列功能。這是廣州首次在直徑三公里范圍內的大型活動中實現了局域網廣播。”
技術創新與創意實現
燈光節是藝術秀,也是新技術和產品展示的舞臺。在2015年燈光節上,AR互動、虛擬現實、互聯網+在作品中應用很多。
在地面投影秀《魔氈傳說》中,現場觀眾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實現互動,觀眾通過App或微信號上傳笑臉并在兩地實時投影出來。
《people screen》作品中,同時在珀斯、墨爾本、廣州安裝攝像頭,并通過光纖互聯網連接,實時傳輸圖像。讓兩地市民在同一塊大屏幕上實現互動。同時,銳豐也在與設計師溝通中,盡量鼓勵他們減少固定安裝搭建,利用原有的屏幕進行創作。黃志輝表示,設計師通過和場地方合作,在原有大屏幕上進行AR互動創作,大大減少了設備投入。
悉尼燈光節作品《ILLUSION(幻象)》重現廣州,銳豐配合其本身的3D視覺效果,通過多軌音源,實現了3D立體音效。黃志輝表示:“我們為作品提供了四聲道環繞立體聲,實現了整個片區的環回立體效果,讓聲音在觀眾身邊游走。同時,聲音也是可以創造可觸摸的燈光作品的,通過六個動作捕捉器將不同的動作編成不同的聲音,例如不同方向的撥動觸發鼓、吉他等不同樂器的聲音,然后音響工程師配合多軌控制,實現了人機互動的音樂表演系統,這也是我們非常看重的跨界合作體現。”
據了解,2016年的燈光節將會把過去開幕式演出延長,發展成燈光音樂節,提升連續性。另外,作品展示方面將會打造一個不同以往的超大型懸空燈光作品,帶給觀眾更深刻印象。同時,2016燈光節重點會回歸廣州塔,回歸城市地標,因為廣州塔本身是廣州最大的燈光設計作品。
傳遞行業影響力
專業音視頻行業是以工程項目為基礎的行業,燈光節雖然也是一個超大型的項目,但是因其涉及范圍之廣,參與廠商之多,使其更加有機會成為行業的展示平臺。黃志輝介紹,燈光節與很多廠商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對廠商來說可以通過這個免費平臺獲得設計師資源,不同領域跨界合作以及應用展示機會,對于品牌露出和推廣提供了強大支持。以投影來為例,不同地方的用戶也可以集中看到平時不容易看到的戶外建筑投影演示,并有機會邀請設計師去當地表演。番禺沙灣古鎮就是燈光節的延伸產品,當地領導在參觀完燈光秀作品后,將沙灣古鎮建設思路從最初亮化改造轉變為打造創意投影秀,為古鎮帶來新的活力。”
燈光節首先是一場藝術秀,所以在選擇合作伙伴的過程中,是否具有文化創意能力,也是銳豐首要考慮的因素。黃志輝指出,在這幾年合作中,我們發現有些品牌不單只是供貨賣貨,他們也有自己的創意團隊,我們也希望能夠和這些偏向文化的實業品牌一起合作。所以近幾年,在投影設備方面我們了選擇Vivitek(麗訊)作為合作伙伴。Vivitek(麗訊)的母公司臺達是全球最大的投影機ODM廠商,通過去他們工廠、展廳實地參觀考察以及和負責人深入交流,我們了解到,Vivitek(麗訊)品牌有很強的實力和資源,產品質量可靠,同時也是一家很有情懷的企業,而且他們也更加看重品牌的建立與宣傳而不是單純賣貨。最關鍵的一個契機是,臺達每年也會參加臺灣的元宵燈會,用投影的方式在臺灣竹編花燈材質上進行投影創意。”
推動技術改造
連續五年舉辦,燈光節也見證了行業技術水平的提升。第一屆燈光節上,由于當時國內設備貴、器材少,投影融合通道不夠,3D投影設計最終被做成巨幕電影。隨著項目的需求越來越高,也因此也倒逼很多多媒體服務商更新設備,從最初的三四個通道,發展到今天可以滿足燈光節四十個通道的大型投影需求。
大型項目經驗的積累,也促使集成商建立一套標準化的戶外投影操作流程。黃志輝舉例說,早期做投影項目只是簡單搭建腳手架,所有投影設備都放在戶外,現在腳手架已經演變為兩到三層樓的機房,一樓作為觀察窗口,放置融合器,機房外部設計為黑色,以防止搶光。
燈光節期間,設備長時間的戶外使用,也會幫助廠商收集真實數據,實現產品改進。例如,由于投影機廠商產品監測都在工廠無塵環境進行,早期在燈光節的復雜環境應用中,時有爆燈問題發生。Vivitek(麗訊)投影機早期也有這些問題,如果排風口都設計在側面,當投影機疊加的時候,熱量就無法排出,從而導致開機不久就因過熱跳閘而爆燈。經過試驗,Vivitek(麗訊)在第二代產品中做出修正,現在D8900的排風口已經做在后面,無論怎樣疊加熱量都是向后排。這是實際操作過程中才能發現的問題,為廠商產品更新換代提供依據參考。
燈光節的未來——從項目到產業
舉辦五屆的廣州國際燈光節,已經成為一年一度的市民藝術嘉年華,海心沙花城廣場每一年都人頭涌涌,人氣爆棚。廠商、設計師的參與,也讓燈光節成為一個難得的跨界交流、展示平臺。
雖然廣州國際燈光節從很多方面來講已經非常成功,但是銳豐股份董事總經理凌子斌考慮更多的是燈光節作為一個項目的長遠發展。凌總表示:“銳豐承辦燈光節已經突破了行業固有的工程項目模式,對于企業來說是一個很好的嘗試,讓我們擁有項目管理運營的經驗和走出去的能力。但新模式的探索是否已經成功,現在下結論還為時尚早。現在燈光節能否走出廣州和其他地方政府合作,推廣到不同地方,暫時還很難說。只有當我們把這個模式從一個項目變成一個常態性的產業,一個市民愿意買單、企業原意參與的產業,形成全國性的需求,市場才會龐大,才能產生延續性、可復制性。”
在當前全球經濟環境下,任何一個大型活動最困難的都莫過于經費來源。由于政策變化,全國各地很多政府主導的大型演出、活動都被取消,廣州國際燈光節是廣州市政府保留的為數不多的大型活動。在這種政企合作的模式中,難點在于政府希望活動有更多的公益性質,而企業則希望從中贏利,如何平衡利益,實現雙贏,是對決策者智慧的考驗。
“目前廣州燈光節的合作模式還欠缺很多商業元素,”凌總指出,“例如,里昂燈光節的目的是幫助當地實現工業城市轉型升級為旅游城市,帶動地區旅游收入,所以任何一個作品創作都是為了吸引全世界游客來參觀,因此也會產生完全不同的效果和收益。如果廣州國際燈光節借鑒這樣的思路,將好的作品推廣到需要搞旅游的城市,以此作為龍頭發展、啟動契機,就會產生更大價值。政企合作要發揮出最大效益,就需要大家找到合適的角色定位,政府打通所有流程環節,合理引導市場方向,給企業更多的自由度,企業就能更好發揮能動性,開創出新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