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中國經濟下行已是不爭的事實,經濟寒潮影響深入各行各業。伴隨各地文化演出、大型活動被叫停,燈光音響行業首當其沖受到沖擊。由于過去幾年高速發展的市場紅利已經不復存在,積壓庫存沒有足夠的市場來消化,很多音響企業生存維艱。
作為中國音響行業領頭羊,銳豐股份通過積極開拓市場,深耕細作,在蕭條時代把握機遇。2016年1月,廣州迎來歷史性低溫,在蕭瑟的冬雨中,我們走進銳豐番禺總部大樓,感受到久違的溫暖和生機。而與銳豐股份總經理凌子斌的對話,也讓我們堅定了對燈光音響行業的信心。

InfoAVChina:隨著經濟持續低迷,行業發展進入寒冬,銳豐過去一年的表現如何,采取了哪些措施來應對行業遇冷?
凌子斌:過去兩年受我們業績也一定程度上受到經濟形勢影響,但我們希望借此完成轉型升級。為此,在2015年我們做了大量工作,在鞏固原有優勢基礎上,做好前期市場挖掘、新市場開拓,而不是因循守舊囿于傳統領域。文化產業是我們開拓的新業務板塊,與廣州市政府合作運營五年的廣州國際燈光節已成為廣州城市名片,有望探索出“政府搭臺,企業唱戲”新模式。
此外,銳豐也在積極深挖軍工、機場應用,通過加大新技術研發,在這些新領域相繼取得了突破。我們已成為首個獲得民航總局準入的國產品牌,同時也取得了部隊項目的準入資質。這些新領域與我們傳統的文化演出行業有所不同,為銳豐企業轉型升級奠定了基礎。
InfoAVChina:燈光音響行業如何在蕭條時代尋找機遇、把握機遇?
凌子斌:即便經濟下滑,燈光音響行業前景依然樂觀,不管是新場所還是舊設施的更新換代,或者二三線城市的消費升級,都存在機遇。行業已經從原來的無序狀態升級到各種標準建設完備的新時代。企業如果達不到標準,就會被淘汰。
不管什么時代,在市場里維持幾千個品牌共存也不可能。歐美同業也經歷過大發展大蕭條,在大浪淘沙以后借機洗牌。我不認為市場下滑音響行業就會遭遇悲觀命運,對我們來說更是個機會,有可能會占到更大的市場份額。在市場門檻越高的情況下,先做標準,有技術核心、品牌優勢的企業會有更大的進步。
InfoAVChina:標準化的建立對于銳豐和燈光音響行業發展意味著什么?
凌子斌:燈光音響行業有很多相應的標準,比如聽音標準、工程師資質標準以及工程驗收標準。現在產業鏈從上游到下游,已經建立非常完全完善的標準體系。
對于企業來說,業務跨的幅度越大,牽涉的標準就會越多。企業對行業標準的參與度如何,是高于行業的標準,還是弄虛作假,取決于企業對標準的不同態度。對標準要求高的企業在大浪淘沙的環境中也會獲得最多的收益。
銳豐是標準制定單位,廣東省音響質量標準委員會也已經落戶銳豐,這讓我們獲得很多優勢,有機會最早學習到這些標準。從原材料、研發到生產、銷售、工程,再到最后售后驗收等等過程中,我們會根據這些標準來進行管理,所以說銳豐是走在標準前面的。
InfoAVChina:對于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銳豐有哪些建議?
凌子斌:除了完善標準,行業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缺少原創技術。由于技術積累相對比較薄弱,原創性在整個中國制造里面都是短板。從沒有原創性技術的時代走到現在快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企業的核心技術、優勢,也會以很快速度傳播復制。以前的代理制,基于物流不對稱、信息不對稱、資金不對稱,在各個環節里,只要是不對稱就能賺到錢,現在是大物流的年代,是信息全部開放的年代,企業要生存要發展,就必須要有內在核心的競爭力支撐。這是整個中國制造,包括我們行業諸多廠家,都會面臨的發展瓶頸。
相比而言,打破了信息不對稱等貿易壁壘,國外品牌今年在國內取得了高速發展,在更多場所得到應用。這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有原創核心技術的企業,在現在這個互聯網年代,更突出了它的優勢。互聯網年代追求好的產品,好產品需要核心技術,這些都是互為因果的。我們不能總抱怨行業大環境不好,必須總結自己的核心技術在哪里,有沒有競爭力,這才是一個負責人的企業家所要考慮的問題。
InfoAVChina:銳豐在核心技術、原創技術方面有哪些努力?
凌子斌:銳豐立足于科技,科技是銳豐生命線,我們在研發投入方面每年都在加大,在現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我們過去的很多創新類產品也會很快被其他人模仿跟進,所以我們必須不斷進步。
研發投入也要講戰略,選擇閉門造車還是和外部聯合結果也會不同。我們現在正在和國外比如美國、德國的研發團隊合作。因為他們也看重中國的消費市場,需要我們作為載體把他們的技術轉換成產業。我們正是想通過這種合作,在學習國外技術、理念的同時,提升自身研發團隊的水平。希望以走出去引進來的方法,盡快拉近我們和國際的距離,并在這個基礎上,武裝自我頭腦,發展出原創技術。配合中國市場需求,將應用技術和原創技術結合,提升我們整體水平。
因為沒有前人告訴我們成功之路該怎么走,銳豐更多時候也是摸著石頭過河。希望以不同方式嘗試探索,找到合適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