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才最具震撼力
誠懇,打動人心最基本的元素
器材,引領畫質飛躍和技術變革
3月25日,北京,我們又一次和紀錄片《家園》的主創人員相遇,這一次是因為它榮獲索尼第三屆【4K杯】專題片一等獎。而此前,我們曾前往廣西崇左的北京大學崇左生物多樣性研究基地,拜訪我國生物學界泰斗潘文石先生。
由深圳印跡文化出品,顧鐵流先生導演和攝制的記實紀錄片《家園》是描述潘文石教授幾十年只身野外,創建一個又一個野生動物研究保護基地的漫長經歷,更是展現了稀有的白頭葉猴如何從瀕臨滅絕的邊緣恢復到穩定生存狀態的漫長過程,呈現出弄官山區土地-人口-野生動物唇齒相依的和諧家園,喚醒今日人類社會需要復蘇的那個,存在于荒野中的,精神家園。
白頭葉猴是世界珍稀動物,也是我國一級野生保護動物,目前全球僅存700 只左右,其數量比我國國寶大熊貓還少,全世界就中國有。

此次4K野生動物拍攝展現了較高的攝影水準,光影運用、構圖控制、鏡頭美感、意境呈現都很到位。畫面極佳,既有紀錄又體現人物,第一人稱敘事特別有親切感。主體思想鮮明,內容豐富充實,社會意義深遠。

《家園》視頻:
https://v.qq.com/iframe/preview.html?vid=b0190qk6t7b&width=500&height=375&auto=0
作為潘教授團隊的志愿者,顧鐵流導演已經加入這個研究隊伍10年,風雨無阻常年堅持在野外跟蹤拍攝。他說,我相信時間能產生重量,水到渠成,終一天會從我心里流出來。

北京大學崇左生物多樣性研究基地研究員/ 南寧電視臺導演/ 深圳印跡文化公司特約導演顧鐵流先生現場分享拍攝感受
評委代表、日本原NHK高級制片人、現日本東北大學客座教授發言智片通博先生,極力贊賞和推崇《家園》,十年二十年跟拍、將科學科技人文社會完美結合,潘教授故事感動人間、推動社會,作品是紀錄片精髓所在,并為印跡文化頒獎。

獲獎名單

左:印跡文化戰略聯盟主席劉民華博士 右:顧鐵流導演

榮譽證書
一部沒有任何技巧,也不華麗的作品,怎么能夠獲得專題紀錄片第一名,而且是九位評委在沒有異議的情況下,給了《家園》最高分。是因為真實,才獲得了最具震撼力的畫面內容,沒有任何的矯揉造作;是因為誠懇,撼動了人內心最基本的元素。主人公不僅僅是科學家,還以年邁之軀,一點一滴地去幫助附近的村民致富,改善生活,幫助孩子們重拾課本,重返課堂;是因為器材,它引領畫質飛躍和技術變革。
自2009年起,SONY中國便開始支持北京大學崇左生物多樣性研究基地的科研工作,協助架設了超高清野外監控和視頻會議系統,推動整個研究工作進入嶄新的局面。
2010年起,顧鐵流導演就開始運用PDW-700系列連續跟蹤和記錄野生白頭葉猴的社會行為,積累了無數珍貴的資料。2014年起,SONY 4K F55/FS7技術全面支持基地研究工作,將視頻技術與科學研究完美結合。
《傳播與制作》雜志社的專訪:
從HD到4K,索尼設備助力瀕危野生動物研究
http://bp.imaschina.com/?a=show&catid=173&id=22308
推動、支持和參與以上項目、共同努力并做出突出貢獻的朋友們:
SONY中國團隊:國以鈞先生、呂巖先生、屈晨光先生、李濱先生、張超先生等
北京聯合視訊公司:張向東先生、尤文奎先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