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的CCBN,博匯都會參展,藍色的展臺設計風格一如既往的低調內斂,嚴謹務實。相同的是,每一年博匯的展臺前都是人頭攢動、氣氛熱烈;不同的是,每一年博匯的展品,都會讓人眼前一亮。在博匯展臺,本刊有幸采訪了博匯科技事業一部總監李國華,詳細了解博匯科技在CCBN2016主推的新廣局融合監管云平臺發射臺站統一運維平臺。
李國華認為,我國的廣播電視業務發展很快,并且隨著各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的整合順利完成,監測業務已從針對調頻廣播、中波廣播、模擬電視、有線數字電視、IPTV、無線地面數字廣播電視、衛星數字廣播電視、互聯網音視頻的監測,擴展到全媒體監測監管的時代。從數據類型上看,需要支持音視頻、文本/圖片、各類平面出版物,為新架構下的新聞出版廣電局服務;從數據來源上看,需要針對廣播電視、互聯網、IPTV、微博、微信、各類出版物等媒介統籌考慮,全面掌握輿論導向;從業務角度看,需要在數據層面進行深入挖掘,力求在安播、質量、內容各個層面分析出有價值數據,為科學決策服務。可以說,廣播電視監測監管工作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此背景下,博匯推出融合監管云平臺,秉承“開放、融合、價值”的設計理念,從豐富監管手段、擴大監管范圍、深挖數據價值的角度,為用戶切實解決問題,幫助用戶全面提升全媒體監測監管水平。特別是采用數據可視化的技術手段,讓枯燥的業務變得簡潔明了、讓呆板的數據變得直觀生動,使監控大廳從傳統的以多畫面展示為中心變成以數據分析展示為中心,真正實現從“監看”到“監管”的質的飛躍。“總之,去年我們在該領域保持了銷售額持續大幅增長的態勢;2016年,針對各級各類媒體的監測監管,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對于黨和國家而言仍將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博匯已經為此做好了充足的準備”,李國華堅定的說到。

另外,李國華向本刊耐心的講述了DTMB國標地面數字電視的發展歷程以及公司的產品布局:按照國家整體規劃,到2020年底,全面完善地面數字電視廣播覆蓋網,當全國中央電視臺第一套、第七套和本省第一套、本地第一套地面數字電視同播節目人口覆蓋率達到模擬電視的水平且地面數字電視接收機基本普及后,全面關閉地面模擬電視信號,完成地面電視向數字化過渡。在博匯本次參展的發射臺站統一運維平臺中,囊括了發射機監控、信號監測、安防監控、動力環境監測、信源自動切換以及大屏幕調度等多種業務,并通過豐富的數據可視化手段對各個業務子系統進行統一設計、統一管理、統一調度,形成一個統一的運維管理平臺。李總認為“雖然中央無線廣播電視節目數字化覆蓋工程不如當年有線電視數字化整轉的規模大,但同樣對博匯而言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機會。博匯人善于抓住每一次機遇,產品也經得住時間的考驗,經過這么多年的積累,博匯在視音頻監測調度、機房運維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些經驗和相關產品能夠為本工程的順利進行添磚加瓦,無論是全省范圍內的臺站統一運維管理、還是發射臺站的自臺自動化監控,該平臺都能夠切實幫助用戶解決問題”。因此李總對發射臺站統一運維平臺發展前景十分看好,“迄今為止博匯已經先后中標河北、山東、黑龍江、甘肅、云南等多個省級地數監測網,在該領域內的業績遙遙領先于其他廠家。博匯為此也做好了產品和人員方面的儲備,在去年冬天最寒冷的40天完成了內蒙古全區189個臺站的工程施工”。
作為廣電安全監測領域的守護神,博匯人一直勤勉低調。臨近采訪的尾聲,談到廣電安全監測的未來發展, 已經在博匯工作12年的李總說:“為廣電安全保駕護航,是博匯人一項任重而道遠的使命,我們將更加努力,為客戶提供精益求精的產品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