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廣播是從地面無線廣播開始的,但隨著世界范圍有線和衛星電視廣播(我國的直播衛星DBS將于本月底升空)的快速發展,地面電視廣播有逐漸被邊緣化的趨勢。然而,地面開路廣播所具備的大范圍較低成本覆蓋的獨特優勢,使之對于任何一個國家,特別是像中國這樣的一個大國的信息化建設,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細分析起來,造成地面電視廣播逐步被邊緣化的主要原因有:模擬技術固有的缺陷使之傳輸的信號質量不高,特別是隨著空間電磁環境的不斷惡化,模擬電視信號的質量越來越差;模擬技術無法支持更多的業務類型和收費模式。
數字化讓地面無線廣播獲得了重生。開路廣播數字化后,技術上已支持開展包括車載移動電視、手持電視,以及數據服務在內的多種新的增值服務,而這些是有線電視難以辦到的。同時,地面電視廣播的數字化還將給中國的整個數字電視產業帶來一場空前巨大的產業升級,其中所蘊藏的商機更是以萬億計,這也正是為什么標準出臺前的幾年間,有關各方紛紛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甚至出現了“標準圈地”現象的一個最重要原因。
一切的一切,現在都有了結果。
2006年8月30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正式批準編號為GB20600-2006《數字電視地面廣播傳輸系統幀結構、信道編碼和調制》的數字電視地面傳輸標準為強制性國家標準,并定于2007年8月1日起實施。隨后,國標委網站又針對這一標準發布了一篇新聞通稿。通稿說,該標準支持高清晰度電視、標準清晰度電視和多媒體數據廣播等多種業務,滿足大范圍固定覆蓋和移動接收需要。據了解,該標準實現了關鍵技術創新,形成了多項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技術,突破性的取得了單、多載波調制技術的融合,是我國自主創新的一項新的重要成果。基于該標準的系統性能好、頻譜利用率高、可擴展性強,適應我國城鄉不同應用需求。
通稿還指出,數字電視地面廣播系統是國家廣播電視技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衛星數字電視廣播系統和有線數字電視廣播系統以及輔助系統協同為受眾提供全面的覆蓋,是我國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網中的重要部分。該標準的正式頒布,無疑將推動我國廣播電視事業快速、有序地向數字化過渡,促進我國電視產業的優化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為更好的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發揮積極作用。
數字電視地面傳輸標準出臺的消息既出,數字電視產業界各方無不大受鼓舞。它的正式頒布,對于正在進行中的我國數字電視轉換無疑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標志著我國的數字電視整體轉換在有線之外,又有了一個新戰場;再加上我國廣播通信衛星鑫諾2號本月底的發射升空以及隨后的直播衛星電視業務的展開,我國的數字電視整轉將形成有線、地面、衛星三位一體、天地協同發展的良好局面,從而為我國到2015年全面完成轉換并關閉模擬奠定重要基礎。
地面標準的出臺,猶如一針興奮劑,強烈地激起著數字電視產業鏈各方。其中,作為發端的地面數字電視傳輸發射一環尤為引人關注。事實上,從2001年至今的幾年間,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發射機制造商都在密切關注中國地面標準的進展,許多廠家都與清華和上海交大方面保持密切的聯系和合作。其中,全球領先的發射機研發和生產廠商哈里斯公司主管電視產品的負責人Martyn Horsepool早在去年的BIRTV上就曾向本刊透露說,該公司一直在與國內的相關標準制定機構合作,憑借強大的技術實力,Horsepool認為哈里斯可以在中國地面標準出臺三個月后即可拿出符合要求的發射產品。另一家全球領先的發射機制造商,羅德與施瓦茨公司也一直在密切跟蹤國內的地面標準進展,并與清華大學保持了密切的聯系。國標公布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在今年IBC上,羅德與施瓦茨即展示了支持清華DMB-TH的數字地面電視測試儀器,令人驚訝不已。
配合地面數字電視廣播國家標準的出臺,本期我們特別組織了一些無線傳輸發射方面的技術文章,其中既有國外同行撰寫的有關電視發射機70年演進史的文章,也有發射機制造商哈里斯公司專供本刊的文章,還有電臺、電視臺技術人員在工作實踐中積累起的有關傳輸發射的心得體會。我們希望這些文章能對廣大讀者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