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晚,“中國大舞臺·夢想放光彩——中國演藝設備技術協會成立25周年慶典活動”在北京21世紀劇場隆重舉辦。原文化部副部長艾青春、文化部文化市場司司長陳通、文化部財務司副巡視員王明亮、原文化部計財司司長及原中國演藝設備技術協會理事長張永嘉先生、德國劇場技術協會副主席加布里埃萊•霍格女士、中國演藝設備技術協會理事長朱新村先生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會員、各界賓朋1600多人齊聚一堂,共襄盛舉,場面十分隆重。

此次盛典的主創團隊陣容豪華,其中音響顧問由業界大咖宋多多先生擔任,他通過EAW以及RunningMan揚聲器打造了一套新穎獨特的擴聲系統。
舞臺左右兩側的H架上,各堆疊安裝6只EAW Anna模塊以及3只Otto次低頻模塊,覆蓋一二層觀眾席;兩只EAW紅線系列RL12揚聲器配合兩只RL15揚聲器作為舞臺監聽。

主擴選用EAW Anna&Otto 自適應系統
值得一提的是,宋多多老師為本次盛典別出心裁地設計了多聲道環繞聲系統。一二層觀眾席的四周各安裝了4組RunningMan DLM系列揚聲器,為演出提供環繞聲效果。為更好呈現女子十二樂坊精彩的音樂秀,多多老師還在舞臺上放置4只EAW JF56無源二分頻揚聲器,實現多點回放。

宋多多先生現場講解多聲道環繞技術
宋多多老師揭秘音響系統
擴聲系統為何采用這樣的設計?整套系統有何亮點?
》》01
【易科國際】這次擴聲系統的設計十分新穎,多多老師可以給我們簡單介紹一下嗎?
【宋多多老師】“這套系統實際上是多聲道系統。在多聲道系統中,由于每一個發聲點都要覆蓋全場,因此對音箱的品質有很高要求。只有高功率、高保真、高頻寬的揚聲器才能用來做多聲道系統。其次,多聲道系統應用于拓展藝術表現,這是對過去常用的、只有兩個聲道的立體聲系統的一個擴展。這基于人耳對聲音的分辨力以及人耳對聲音的方向性。為什么我們要利用和組合多聲道系統?這是因為從藝術構成的角度來說,每個人對樂器的愛好不同,而在多聲道系統中,人們可以自由選擇,是以二胡為中心的mix比例,還是以琵琶為中心的mix比例。所有聲音都呈現在面前,任你隨便選擇、自由組合,用我們的俗話說,就是音樂聽起來不打架。這樣才是真正讓每個藝術家都有機會獨立呈現,過去的立體聲系統做不到這點,只能依賴于配樂的老師,一會讓二胡獨奏,一會讓琵琶獨奏,一會讓笛子獨奏,它只能采用這樣的方式,但是現場多聲道實時演出就能讓你隨意選擇。”

女子十二樂坊演奏時EAW JF56無源二分頻揚聲器用于多點回放
》》02
【易科國際】我注意到女子十二樂坊表演的時候,靠近前區的兩組RunningMan DLM揚聲器主要用于二胡擴聲,好像舞臺上還推出了四只揚聲器?
【宋多多老師】“是的。分別對應四種樂器,前面是兩個笛子,后面是揚琴和古箏。這樣,我們讓現場觀眾自然地聽Mix。”

二胡演奏者在靠近前區的RunningMan DLM揚聲器旁演奏
》》03
【易科國際】我注意到前面燈光秀的音樂也很震撼,請問這是怎么做到的呢?
【宋多多老師】“多聲道系統不僅是一個聲場分布,更重要的是一個音樂與效果之間的分配。比如今晚的燈光秀,主音箱出來的是音樂,然而整個多聲道系統出來的是環繞聲效果。效果音隨便飛、隨便跑,它來源于自然,還源于自然,為藝術做陪襯。這樣既有自然環境的空間感,又有藝術的分配比例享受,這就是多聲道的魅力。”

燈光秀配合多聲道環繞聲效果
》》04
【易科國際】這次是老師與EAW Anna & Otto自適應系統的首次合作,感覺如何?

【宋多多老師】“EAW這套系統非常好。首先在我們現有的劇場環境中,并不具備多角度、多方位的安裝條件,也就是說這些場館并沒有支撐的吊點。常規的音響系統必須要找到一個結構關系去吊掛這個東西,然而吊掛的支撐點涉及非常復雜的力學關系,需要龐大的力學支撐,在我小小的舞臺上不可呈現。而EAW這套系統可以彌補這點,它不需要龐大支撐,只需要四個點甚至是三個點就可以支撐,關鍵是安全性還得到了保證。由于這個揚聲器系統可自適應調節,就形成了我任意選擇一個(安裝)點,都可以計算出樓上、后區、中區、前區的覆蓋情況,做到聲場均勻分配。主要是兩大優勢,一個是解決了力學支撐點的問題,一個是解決了聲場分布均勻的問題。我一層觀眾席和挑臺都跑過了,均勻度是一樣的。對于藝術呈現而言,均勻度必須一致,否則就不可能做到所有觀眾都是同一種享受。過去傳統劇院有甲票、乙票和VIP,有了這套系統所有座位都是VIP。”
9月1日晚上11點,本次盛會在一片歡聲笑語中落下帷幕。精彩紛呈的節目經過匠心設計的音響系統詮釋,為到場嘉賓奉上一場視聽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