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行業IP化的熱情高漲,其結果是迎來全面的軟件定義時代,那么軟件定義時代對廣播電視臺的真正意義是什么?
其實軟件定義時代伴隨我們已有若干年,但通用計算和聯網技術直到不久前還不能實時處理直播HD視頻信號,因此,軟件定義時代過去局限于非實時、基于文件的工作流程。
現在,隨著處理能力和網絡帶寬大大提高,我們能夠在IP網上分配直播視頻且對其進行實時處理。整個系統現在可運用軟件定義原則建立,用運行視頻處理服務的多功能服務器取代專門的直播設備。

一個典型的電視中心有多種多樣原始設計的用途,具有在一周或一天內需求達到峰值的不同的服務和處理。在一個傳統的SDI系統中,一些昂貴的設備大部分時間閑置,例如制式轉換器和一些每周往往只使用幾小時的專門設備。在軟件定義的架構中,運行制式轉換服務的服務器可在其余的時間運行其它服務,從而減少總體設備的需求以及相應的功耗。
我們還能利用云計算服務(私有或公有)快捷地動態調節資源以滿足業務要求,盡管軟件定義的架構不依賴云計算。
與傳統系統相比,軟件定義系統的系統設計和生產能力規劃更復雜。它要求詳細了解工作模式、最大負荷、事件并發性等,并且還要求一個把附加生產能力設計到系統內的業務決策。
與SDI不同,雖然各個標準化組織在實現軟件定義系統的即插即用性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但目前距此目標還有一段距離。因此,用戶在將新軟件投入生產環境前,用自己的信號和文件全面測試其規劃的工作流程內包含的設備非常關鍵。任何新設施都應規劃一個可推倒重來的沙盤測試環境。
IT行業帶來巨大的規模效益,但設備的生命周期要比傳統廣電產品短得多,用戶必須計劃比原來時間短的設備更換周期。
用戶還必須妥善安排軟件維護合同,還必須有一個軟件版本測試和控制的計劃。
與所有技術變革一樣,轉向軟件定義架構提供成本和靈活性方面的很多優點,但也提出一些新挑戰,廣播電視臺可通過與其供給側合作伙伴合作和討論盡可能克服這些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