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入2017年,要做和想做的事情很多,其中對4K這個改變行業的格式我想是各廣播電視臺都在認真思考的。
無論是因為超清的圖像、相對容易的上變換、此技術可承受的價格,還是上述這些優勢的組合,越來越多的廣播電視臺和后期制作機構乃至OTT服務提供商都歡迎4K/UHD進入他們的日常制作工作流程。
但除了考慮是否著手購置4K攝像機外,業界還應考慮4K將如何影響工作流程的各個步驟,從編輯技術一直到歸檔。

美國《電視技術》雜志和昆騰公司共同完成的一項新調查發現,這些變化對電視中心和后期制作設施內的基本架構的預期影響看法不一。
該調查訪問了400多位媒體專業人士,調查問題包括:在他們向4K轉換期間,遇到了哪些工作流程變化?在他們為支持4K/UHD內容制作而繼續更新改造設施時還預期有怎樣的變化?
調查結果很有啟發。盡管73%的受訪者稱在部署4K設施時,采取像升級或置換攝像機這樣的初始步驟是必要的,但還是有一些令人困惑的發現。
例如,只有37%的受訪者預期他們需要升級或替換演播室內的網絡。這可能意味著受訪者正指望先進的壓縮技術減輕其網絡上較大4K碼流的沖擊,又或許這些回應表明許多媒體專業人士還沒有正視4K格式將對其工作流程和存儲的全面影響。
該調查還提供4K和存儲之間關系的有啟發的信息。前四個回應中兩個出現了對存儲的關注,即預期存儲成本增高和需要升級或改變存儲架構。畢竟4K有更大的圖像尺寸和更高的數據率。4K/UHD信號要求更大存儲量而且也可能從升級的存儲架構受益。
雖然4K電視機的整體滲透率依然偏低,但視頻內容制作工作流程已開始邁向4K/UHD未來。消費者對4K的青睞意味著內容提供商正被迫制定向制作和分發UHD內容過渡的計劃。
超過70%的受訪機構計劃在2018年前投資4K。
顯然4K/UHD正成為從攝像機一直到歸檔的主流工作流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廣播和后期制作企業將考慮他們將需要哪種類型的升級以及何時升級,以便應對4K/UHD內容需求激增。
來自IHS的報告稱,如果4K/UHD供應鏈的內容側在向消費者提供4K/UHD節目方面反映遲緩,4K/UHD內容大部分為上變換的4K內容,那么4K/UHD可能“可能像它前面的3D那樣,僅僅是大屏電視機一種很少使用的高大上賣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