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River Media的Marco Solorio把DaVinci Resolve當非編軟件用了一年后,在這里分享了在這段使用過程中的想法和經(jīng)驗。那么DaVinci Resolve真的可以當非編軟件用嗎?請繼續(xù)往下閱讀。
大概在去年八月,Blackmagic發(fā)布了DaVinci Resolve12的公開測試版本。那時候我就想看看這個軟件是否已經(jīng)成熟到能作為獨立非編軟件來使用。在上個世紀80和90年代,我一直在從事線性視頻編輯工作。在90年代中期我走上了非編的道路,先用的Premiere,之后Media100系統(tǒng)用了很多年,再后來是FCP 1-7(那時我是FCP的beta測試員)、AVID Symphony,但最終Premiere還是成為我主要的非編工具。甚至有一段時間,我玩FAST Video Machine VM系統(tǒng)玩得特別好(一種線性/非線性混合編輯器,不知道有誰還記得起來?)除此之外,我還破解了FCP 1,讓它與Media100硬件搭配工作。不好意思,跑題了。換句話說,我對非線性編輯很熟悉。
既然Adobe Premiere是我們的首選非編,AVID Symphony其次,我特別想看看DaVinci Resolve是不是能與它們一較高低。我感興趣的部分有:1、看Resolve是不是能達到作為非編軟件所需要的流暢性、穩(wěn)定性和速度;2、看是不是把Resolve當非編用了后,就再也不需要用代理和round-tripping(來回批)了。
根據(jù)過去那些年我的個人經(jīng)驗來說,檢驗軟硬件優(yōu)缺點的最好方法就是把它投入到商業(yè)項目中。我知道這聽起來非常“作”,但是只要你提前做好預案,這也確實是能檢測出你所測試的產(chǎn)品在有時間和客戶各種要求的壓力下,在專業(yè)流程中是否行得通的唯一方法。
鑒于此,我把它用在的第一個項目就是從Miner Productions制作代理公司(我們已合作了差不多有20年)接的一個任務(wù),為一家叫Sumo Logic的科技公司拍攝并剪輯一個系列片。我們在洛杉磯的Big Door Studios拍攝了素材,并且根據(jù)我們的需要把一個有環(huán)幕的舞臺涂成黑色,用數(shù)盞10K的燈光照明,用Blackmagic URSA以80FPS高幀率拍攝4K RAW。哎~剛才我提到相撲(Sumo)了嗎?
因為我們是以4K高幀率RAW拍攝的,所以我要么得創(chuàng)建代理才能在Premiere做編輯,然后返回到Resolve做最終調(diào)色,要么直接用Resolve剪所有這一切,也不用創(chuàng)建代理。顯然,我選擇后者。
圖1. 2015 Sumo Logic系列宣傳片是我們把DaVinci Resolve(v12 beta版)當非編用的第一個商業(yè)項目,里面有4K高幀率RAW素材。我們從沒有遇到過一次軟件崩潰或跳幀,到目前為止,這是一個比傳統(tǒng)非編更快的工作流程,直到一年之后的今天也是如此。
我們的4K高幀率素材從洛杉磯一到舊金山港灣區(qū)OneRiver Media工作室,我的客戶(Miner Productions的Tracey Miner)就會跟我坐在一起做初剪,幫我琢磨怎么剪這個片子(我們的大部分項目都是這樣在腦力激蕩中完成的。然而重點是,那時我在用測試版Resolve軟件去做非編,一個付錢的客戶就在剪輯室里坐在我后面。如果試驗失敗了,我不是把Tracey也給坑了嗎……,這可不是我想發(fā)生的。但是我對Resolve有很強的信心,所以我還是下決心了。
一切工作都結(jié)束后,這個系列片在Sumo Logic和Miner Productions兩家公司受到歡迎。每一個人都很高興,Resolve在整個項目過程中的使用很成功,從來沒出現(xiàn)過一次崩潰,盡管我們用的只是一個beta版本。
這個項目足以讓我相信可以在非線性編輯工作中繼續(xù)使用Resolve。到今年早些時候Resolve 12.5測試版本發(fā)行時,從第一個Sumo Logic的那個項目開始算起,那時我差不多已經(jīng)用Resolve 12剪了40到50個視頻?,F(xiàn)在我們還有一個沒有公開的自然題材系列片,100%RAW素材(用Blackmagic攝影機拍攝),高幀率,而且是HDR(高動態(tài)范圍),最后會以UHD輸出,除了配樂部分,從頭到尾都是用DaVinci Resolve做的。這會大幅度提高速度、質(zhì)量和準確性。
隨著Resolve 12.5的發(fā)布,人們的討論熱度呈指數(shù)級上升?,F(xiàn)在,DaVinci Resolve不僅能當非編軟件用,而且是后期市場上一個非常具有競爭力的非編軟件。不僅我是這么想,我認識的一些人已經(jīng)把他們的電影長片剪輯(或調(diào)色)全部放在DaVinci Resolve Studio中完成的。
最近環(huán)球影業(yè)發(fā)行的《諜影重重5》就是用DaVinci Resolve做的精剪和調(diào)色,其中一卷有1000多處剪輯。簡單說,Resolve越來越多地被用作專用非編,這是我通過頻繁地了解行業(yè)動態(tài)所掌握的情況。
觀點
還有一點也可以說明把Resolve當非編用是行之有效的。作為一家運營正常,而且本來就有一個可靠非編流程的制作機構(gòu),我肯定不想因為引入新非編而擾亂這個已有的流程,那不是成心嗎?除非這個新非編必須非常專業(yè)而且能勝任我交給它的任務(wù),甚至要比現(xiàn)有的非編還好。但是讓你意想不到的是,Resolve不僅沒有擾亂現(xiàn)有的工作流程,反而消除了現(xiàn)有流程的復雜性。這就是為什么我要換…
無需代理
在非編時間線上直接處理RAW素材(壓縮或無損的)的話,我們就不用把時間花在生成代理、重新套底以及處理,也就沒那么復雜了。當然你需要用一個速度足夠快的RAID來實現(xiàn)這一點,但是隨著RAID價格每天變得越來越便宜(當然速度也越來越快),磁盤速度不夠已經(jīng)成為了過去。
對于我來說,如今處理RAW就像過去處理ProRes一樣。換句話說,這個過程無縫、快速,而且簡單。不論什么時候你都不會覺得你在處理幾千個DNG圖像序列,而跟圖像相關(guān)的音頻卻在不同的文件夾中,相反,像你習慣的ProRes文件處理方式一樣,你在Resolve中看到的是一些單個的文件(每個文件都包含音頻和視頻)。你只有在電腦的文件目錄中(比如OSX中的Finder)才會看到這些文件實際是一些圖像序列,但是在Resolve中,它們就是一個個的文件,干凈整潔,以它們本該是的形式顯示給用戶。
圖2. 剪輯和調(diào)色全部都能在DaVinci Resolve中進行專業(yè)地處理,使用RAW從來沒有這么簡單和快速。
素材管理
這么多年來,我在很多演講和研討會上講到過Resolve作為素材管理工具的優(yōu)勢,包括管理過程本身、素材轉(zhuǎn)移(包括校驗數(shù)據(jù))、素材導入、元數(shù)據(jù)功能,甚至內(nèi)部轉(zhuǎn)碼(如果你需要的話)。 在其核心,Resolve有非常出色的素材管理工具,在同其他軟件做round-tripping時特別有用。處理樣片、錄制帶時間碼的視頻,即使是一次快速的粗剪,用Resolve都可以很快地完成。隨著Resolve的素材管理工具不斷升級,建立和組織一個剪輯項目也越來越簡單。
先進的剪輯和修剪工具
雖然Resolve12的剪輯和修剪工具給人們帶來了驚喜,但是在12.5中我們看到了更強的這類工具。任何非編的核心應(yīng)該是一套用于剪輯、修剪、滑移、滑動、波紋、替代等操作的基本而強大的工具集。Resolve甚至帶來了一些人們熟悉的非編中沒有的工具。由于可以在鍵盤上設(shè)置和其他剪輯軟件一樣的快捷鍵,所以你的肌肉記憶仍然有用。叫我“科技受虐狂”吧,我個人更喜歡學會每個應(yīng)用程序的默認快捷鍵,而不是把其他程序的快捷鍵應(yīng)用到這個軟件上(大部分是這樣的,這樣我不會因為套用其他快捷鍵而“丟掉”獨特的快捷鍵操作),不過我又扯遠了。
音頻
圖3. 如果你不把音頻當回事,你就沒把視頻當回事——Marco Solorio
有些人知道,我在音頻前后期制作的背景比視頻剪輯時間更長(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所以,一個非編軟件有沒有必要的音頻工具,能不能適當?shù)靥幚硪纛l任務(wù),對我來說非常重要。盡管我們有一個
專門的音頻控制室,安裝有裝配齊全的硬件ProTools HD系統(tǒng)用來處理音頻項目,但是只要可能的話,為了速度,我通常喜歡在非編中為視頻項目處理音頻工作(一般是周期短的的小型或者中型項目)。
使用Resolve時,你可以處理任何通道格式(從單聲道到多聲道環(huán)繞聲)。同樣,你可以為每個片段或軌道應(yīng)用插件效果,這點非常厲害(這是ProTools HD直到上個月剛推出的12.6版本才有的功能,但仍然只限于均衡和動態(tài) ——沒有濾波器——而且只有高清版本,并且僅作為基于Pro Tools Strip的普通插件)。第三,除了標準的總輸出,你能快速創(chuàng)建音頻編組(audio stem)。因為Resolve支持AU/VST音頻格式,你可以用自己喜歡的音頻插件和特效(許多Izotope插件在我看來屬于最好的一類插件 )。但可惜當前它不支持輔助軌或者總線控制(更多是關(guān)于這個)。要在非編中做一些基本的音頻處理的話,Resolve的音頻平臺足以讓你省下時間,不必到ProTools這樣的數(shù)字音頻工作站中去處理。
可能你聽說了,
Blackmagic Design在9月份的IBC展會宣布收購Fairlight(還有
Ultimatte,太棒了!)。這是一個大新聞。Fairlight在音頻領(lǐng)域已經(jīng)深耕數(shù)十年,一直都是ProTools最強有力的競爭者之一。有了這次收購,Blackmagic可能會為Resolve加入更多音頻功能,比如說之前提到的輔助軌或者總線控制。時間會告訴我們答案,但Blackmagic即將發(fā)布的音頻產(chǎn)品前景是很好的。
圖4. DaVinci Resolve可以在軌道和片段級別無縫整合音頻插件,這非常重要。上圖是我們在剪輯中使用的插件之一Izotope Alloy 2(屏幕左邊)。
剪輯和調(diào)色
顯而易見,DaVinci Resolve的調(diào)色工具是非常強大的,否則數(shù)十年來,好萊塢大片也不會一直用它了。能在同一個時間線上進行剪輯和調(diào)色,不需要在不同的應(yīng)用軟件來回切換和渲染很不可思議,絕對地不可思議!這是我把Resolve當做非編用的原因之一,因為這相當于我在非編里就有DaVinci Resolve調(diào)色系統(tǒng)了。進一步說,如果我想的話,我在剪輯時就可以調(diào)色了,這有時會有助于代入剪輯時的情感。
另外,這不僅僅是關(guān)于Resolve的調(diào)色功能,還有它先進的跟蹤系統(tǒng)、經(jīng)過升級的降噪系統(tǒng)、2D和3D鍵系統(tǒng),一系列視覺插件(比如虛焦、鏡頭炫光等),以及其他強大的功能。
Blackmagic Design在Resolve 12.5版本時說這個版本有超過250個新功能,1000多個增強功能。實際上,功能和更新的總數(shù)比官方說的還要多。太瘋狂了……當然是那種好的瘋狂。
圖5. 為Broadcast Asia展會和Blackmagic Design的一個活動做演講之余,我還花時間做了些采訪(在Resolve中做的剪輯和調(diào)色),視頻可以在我們的YouTube頻道上看到。
先進專業(yè)的功能
之前我提到的自然題材系列劇全部是4.6k分辨率(用
URSA Mini 4.6K拍攝)、RAW格式(準確的說是4:1),有高幀率RAW鏡頭,這一部系列劇將會以4K UHD HDR(高動態(tài)范圍)呈現(xiàn)出來。很顯然,整個項目從始至終都用Resolve制作,以利用其完整的剪輯和調(diào)色生態(tài)系統(tǒng)(除了作曲本身是在
MOTU Digital Performer中進行)。由于要交付HDR版本,我們采用32位浮點精度在ACES中處理,這不僅是為了呈現(xiàn)HDR(包括HDR10、Dolby Digital等標準),而且還為了能在輸出任何我們可能需要的格式(藍光SDR、網(wǎng)絡(luò)推流SDR等)時不會降低色彩空間和動態(tài)范圍轉(zhuǎn)換的質(zhì)量 。Resolve可以穩(wěn)定地處理這個工作,而且通過從一開始就在HDR中工作(即從初始的媒體管理階段),我們可以快速輕松地將最終劇集(和它們各自的宣傳片)導出為其他格式。
雖然我們沒有在為這個系列劇做立體版本,但Resolve Studio中有經(jīng)過擴展、全面支持立體3D的工具。多機位也是Resolve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功能。總而言之,Resolve擁有一套能輕松與市場上其他非線性編輯軟件競爭的完整工具集。
擴展性能
再強大的工具沒有性能和速度作為支撐也毫無用處。Resolve可以利用CPU或者GPU的運算性能(有最低CPU/GPU要求)。通過升級GPU,Resolve可以變得更強。
最近我寫了一篇關(guān)于Nvidia GTX-1080 GPU的文章,這塊卡 (還有新的Titan X Gen)正在GPU市場上掀起波瀾。通過升級GPU,你就可以提升Resolve處理能力,不需要非得升級整個系統(tǒng)。此外,通過添加GPU,你可以獲得更好的實時性能和速度。目前我正在用的是一塊Nvidia Titan X卡(一代),即使只用這一張卡時,我都可以在用基本節(jié)點處理4.6K RAW文件時獲得實時性能(有一臺快速RAID陣列幫忙)。加入降噪就得渲染了 。但是通過加入更多GPU,許多耗費計算能力的任務(wù)可以輕松實時地快速完成。Nvidia現(xiàn)在發(fā)布第二代Titan X GPU后(他們迄今為止發(fā)布的最強勁GPU),你會看到性能再次飆升,特別是使用多塊Titan X卡時。如果你不想買配有多塊GPU的大型工作站,那也別擔心,因為Resolve在較小的系統(tǒng)(比如Apple iMac電腦)時也一樣可以運行得非常流暢。顯然,性能越強越好,所以如果你堅持使用較小的電腦,使用那個級別最好的GPU總是最明智的決定。
免費但強悍
現(xiàn)在掏出打火機,或者打開手機上的手電筒,把它們當熒光棒搖起來,我們得表示感謝,因為Resolve具有極高操作性,卻是免費的。雖然收費版Resolve Studio增加了立體、降噪、動態(tài)模糊、多GPU支持、多用戶協(xié)作(工程和時間線)、遠程調(diào)色、更多HDR控制、更多插件(顆粒、炫光、鏡頭模糊)和其他一些功能,但是免費版Resolve功能還是無比強大。單說運動跟蹤器就十分有價值。沒有節(jié)點數(shù)量限制,沒有使用時間限制,沒有工程分辨率或長度的限制。你可以在Blackmagic網(wǎng)站上查看關(guān)于Resolve Studio 和Resolve所有完整的功能列表。對于學生、愛好者、預算較低的公司甚至僅僅是出于好奇的人們來說,沒有理由不去嘗試一下Resolve,除非你的電腦不能滿足其最低配置要求。
此外,你可以Resolve的付費和收費版結(jié)合起來用。比如在公司設(shè)置一兩臺Resolve Studio席位,同時可以用數(shù)量任意的免費版本去處理一些不需要收費版本功能的工作(特別是做粗剪時)。
如果你購買任意一款Blackmagic Design 制作或電影攝影機(
URSA、
URSA Mini、
Cinema Camera或
Production Camera 4K攝影機),就會免費得到價值$1000的Resolve Studio版本。我從來沒有不得不為付費版花錢,因為它是隨我的那些攝影機附送的,而且它可以用在不同的電腦上。我還在我日常用的包里放了一個備用的付費版軟件狗,以便我在特別忙的時候得在MacBook Pro上用!
自曝“糗事”:Resolve 12測試版去年發(fā)行時,雖然我有付費版Resolve Studio,但是我不小心下載了免費版本。我與它患難與共了一個月居然還沒有意識到它是一個免費版本。突然有一天我發(fā)現(xiàn)“哎,為什么降噪按鈕點不了?”,我才知道我安裝的是個免費版。可見這個免費版多強,強到我用了一個月都沒意識到它是免費版。我沒法更鑼鼓喧天地表達DaVinci Resolve免費版是多強悍和專業(yè)。
與Fusion相結(jié)合
Resolve 12.5版更新讓Resolve和
Fusion(一款功能強大的節(jié)點式特效合成軟件)結(jié)合更加緊密。簡而言之,你可以從Resolve中把一個片段導入Fusion,然后用Fusion給那個片段做特效或者合成后,再把它動態(tài)發(fā)回Resolve,不會出現(xiàn)任何問題。就像Resolve一樣, Fusion有“Studio”付費版和雖然是免費單仍然提供了大量功能的版本。再說一遍,去下載一個,看它怎么讓你能更好地做特效。
圖7. Fusion的Studio版本和免費版本提供了高端節(jié)點式數(shù)字合成,并且能夠與DaVinci
升級
我不是說這不對,但自從Blackmagic Design在第9個版本收購DaVinci Resolve,他們就從來沒有向用戶收取過版本升級費(9 升10, 10升11, 11 升12, 12升12.5),而市場上幾乎每家軟件開發(fā)商都會多少向用戶收取軟件升級費。我再次重申,我不是想建議Blackmagic Design收費,不過這也太不可思議了。
我還直接從Blackmagic Design了解到他們不認同市場上許多軟件公司正在實行,但許多用戶討厭的按月收費方案。我堅定地支持Blackmagic Design這一立場,因為作為一個為軟件付費的終端用戶,我不能容忍每個月都為一個我被要求“租用”的軟件付費。我很樂意去購買軟件,甚至升級費用我也愿意支付,但是每個月支付軟件租金這件事讓我特別抓狂。再次聲明,我為Blackmagic沒有實施這個收費方案而歡呼。
它完美嗎?
當今世上,沒有100%完美、不需要任何改進和漏洞修復的軟件程序。雖然去年一年我在把Resolve作為主要非編軟件使用時覺得很愉快(令人驚訝地穩(wěn)定,雖然只是beta版),我還是有一個不長的表,上面列出了我希望加入的功能。
我希望在用戶停止軟件操作大約一秒后,緩存渲染能夠保持激活狀態(tài),而現(xiàn)在的情況是,當我不再與界面交互時,它繼續(xù)自動渲染,但是如果對時間線做一個改動,或者執(zhí)行撤銷/重做命令時,緩存需要重新渲染那一段。簡而言之,我希望看到在執(zhí)行緩存渲染時更加智能,減少重新渲染的項目。Adobe Premiere 和 After Effects在這個功能上的開發(fā)已經(jīng)非常厲害了(它們看起來是多線程渲染,只做一些小的改動話,不需要對一個片段和它的特效做完全重新渲染)。我希望Resolve能夠開發(fā)出同樣功能。當然,如果你的電腦有足夠強大的GPU,在Resolve中渲染的需求就變得沒有太大意義了。
雖然Resolve支持5.1環(huán)繞聲(包括插件支持),它還是可以再加一點點聲像和控制方面的功能。如上所述,也許我們將看到他們從收購的Fairlight那里汲取到智慧。
我希望Resolve以后能加入對輔助和總線音軌的支持,進一步提高對音頻的控制。加入這兩種音軌后,就真的不需要使用專門的數(shù)字音頻工作站來處理后期混音工作(這可是一位資深ProTools用戶說的)。輔助音軌是非常好的功能,因為當你想把一個或者多個音軌發(fā)送至輔助音軌用來做效果,比如混響、延遲等,還有甚至在輔助音軌上給那個效果專門添加更多的效果處理(比如均衡,或者壓縮)時,不會影響原音軌的質(zhì)量。這使我們在混音時的控制變得更為方便,同時還降低了CPU的消耗,因為我們只需要在一個輔助音軌上使用插件,而無須在每一原始軌上添加多個同樣的插件。
有了音頻總線,你可以在主混音輸出前為一組音源進行全面的效果控制。把人聲添加到一個人聲總線(或把打擊樂添加到打擊樂總線,把吉他添加到吉他總線,等等),之后我們可以把一個壓縮濾波器應(yīng)用到這個總線上,做進一步地完善。正如輔助音軌一樣,總線軌可以通過使用更少的插件以及提供更強的可控性來節(jié)省CPU資源(有一個明顯的差異是,輔助軌與源軌混音,而總線軌不與源軌混音)。同樣地,總線可以帶來更多對混音編組的控制,盡管Resolve本身可以做編組輸出,只是目前沒有對那些編組輸出的電平控制。進一步來說,在做多軌錄音(用支持的硬件)時,輔助或總線軌可以用來把監(jiān)聽混音返送給音樂人,但是我覺得 Resolve作為一款非線性編輯軟件不需要這個級別的音頻功能,因為這項專門的工作特別適合讓音頻制作部門來處理,而不是后期制作。但是添加輔助軌和總線軌確實能讓Resolve在完成剪輯和相關(guān)混音工作時的操控性更上一層樓。

圖8. Blackmagic Design收購Fairlight后,也許我們會看到一些音頻功會被集成到DaVinci Resolve
我承認我是一個Ultimatte的忠實擁護者。自從Ultimatte軟件下市以后(AdvantEdge是最后一款),我心中最好的色鍵產(chǎn)品一直就有個空缺。盡管有一些OpenFX色鍵插件可以用,但是沒有一個迎合了我的需求(有幾個非常糟糕)。Resolve自己的2D、3D鍵很好用,但是它們主要是為創(chuàng)建干凈的二級鍵以隔離將受到RGB修改器影響的圖像區(qū)域。然而,在做色鍵這方面,鍵功能得更進一步,得允許像頭發(fā)、皮毛、煙氣、反射等對象能被摳下來,而這都是Ultimatte出彩的地方。
但是我就像之前提到過的,
Blackmagic Design已經(jīng)收購了Ultimatte(這是幾個月前我在新加坡時向DaVinci Resolve主要團隊強烈建議的,或者是我非常希望的)。當上個月這個消息在IBC發(fā)布時,我無比激動。能再用到我最喜愛的色鍵真是太棒了。我們很有可能會看到Ultimatte被直接集成到Resolve中(目前這只是我的一個猜想),要真是這樣,我待在Resolve里就能處理所有非編工作了。
圖9. 收購Ultimatte是個大新聞。我們有希望看到它的功能被直接整合到DaVinci Resolve中??雌饋砜赡苄院艽?。
結(jié)論
雖然我特別希望之前提到的一些新功能可以出現(xiàn)在Resolve中,但是在我嘗試把它當非編試用一年多后,Resolve仍然是我偏愛的主要非編工具。能在同一個時間軸上做剪輯和調(diào)色非常有意義,而且這不是簡單的調(diào)色,是DaVinci Resolve調(diào)色。還有,它處理RAW時會讓你感覺就像在處理ProRes一樣快,非常厲害。Resolve還有很多功能我沒有在這篇文章中提到(12.5更新中250多個新功能中的那些),而且可以說,我非常享受一直以來的使用體驗。訪問了DaVinci Resolve在新加坡超級秘密的研發(fā)機構(gòu)后(那里的開發(fā)人員都是學者、博士和那些在我心目中都是軟件開發(fā)奇才),我也可以很確定這些人也不會在過去的榮譽上止步,而是會給Resolve帶來更多的創(chuàng)新和新功能(如果沒有變化,還是會向現(xiàn)在的用戶們免費提供)。總而言之,Resolve進一步為我的工作流程和行業(yè)本身帶來了重大的轉(zhuǎn)變。如果你還沒有嘗試過把Resolve當非編用,我真誠地推薦你試試。它的功能特性真的會讓你受益匪淺,否則我也不會用該它做了那么多客戶的商業(yè)項目。簡單說,DaVinci Resolve確實是一個功能強大的工具。
版權(quán)聲明: 本文于2016年首次發(fā)布, 版權(quán)屬于OneRiver Media。保留所有權(quán)利。沒有作者明確書面同意,本文任何部分不得被做其他使用或修改。
作者簡介
Marco Solorio 是一位在影視制作行業(yè)有25 年經(jīng)驗,獲得過多個行業(yè)獎項的電影人。他不僅出書立著,也在世界各地通過演講分享他的制作經(jīng)驗。作為OneRiver Media 的所有者,他制作、執(zhí)導和拍攝了從商業(yè)廣告到電影長片的各類作品。作為行業(yè)公認的權(quán)威人士,他為Pixar、Apple 和Google 等公司提供過咨詢服務(wù)。
在這里閱讀Marco的完整履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