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像拼接控制器作為大屏顯示系統的重要控制核心,為大屏顯示帶來了各種強大的視覺體驗,包括:海量圖像數據的集中顯示,超大畫幅的高清呈現,多圖層自由疊加、縮放、開窗、切換等。
追溯大屏拼接顯示的歷史,圖像拼接控制器從誕生至今的二十多年時間,大致可劃分為三個階段的進化。從最初的PC式架構,到機柜式的集中式硬件綜合處理器,一直到現在的純硬件網絡分布式架構。
不論是PC式還是集中式,都是針對一個大屏拼接顯示與本地信號接入應用的產品。而近幾年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現在用戶更看重的是信息互通、共享、交互協作。簡單的說,是更加注重大屏的使用價值。
網絡分布式處理架構與前兩代最大的差別是系統中沒有集中處理的大型設備,而是由獨立的輸入、輸出、控制節點和網絡交換設備組成,是以全分散的物理結構進行工作,通過網絡進行數據傳輸交互,從而實現海量信息的接入、共享、大屏拼接等功能,并提供了更豐富便捷的應用方式,諸如無線可視化觸控、超高清底圖顯示、IP視頻融合調度顯示、多組大屏協同顯示等。分布式處理現今已成為市場追捧的熱點。網絡分布式架構的大小隨意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等綜合優勢已經徹底體現出來。分布式也將把大屏與用戶實際應用結合的更加緊密,創造更符合共享、協作需要的新型大屏幕應用方式,使大屏更有更加深入的“行業應用“特色。
實際上,業內推分布式架構已經有兩三年時間了,包括臺達、快捷、捷控、寰視、東微等公司均推出了相關產品和方案,悄無聲息間讓音視頻系統架構發生著大變化。
靈活性、適應性、可擴展性是分布式交互管理平臺解決方案的一大亮點。各家公司所推的分布式架構系統盡管理念各有不同、功能亦略有差異,但一般來說,系統都采用了模塊化設計,核心由一個個既能作為輸入節點又能作為輸出節點的盒子組成,每個節點盒子只對所屬的輸入或輸出設備負責,節點盒子之間互相獨立,互不干涉,對于控制整體的系統風險有著極大優勢。同時,系統基于TCP/IP的通訊方式,所有的節點盒子都是通過網線連接交換機的,線材統一,施工簡單。用戶可通過iOS、Android智能終端實時監控整個系統設備的狀態和信號畫面,這對于一些重大的場合十分重要且必要。
這種摒棄了中控矩陣的系統架構所能發揮的作用已經漸顯威能,其對產品結構、市場形態方面的影響令人深思。行業人士認為:分布式架構將會為大屏行業打開了一扇通往更高殿堂的大門,已經是一種不可逆轉的潮流,IP化已經不僅僅限于傳輸和中控類企業,在幾乎所有音視頻應用中都在“發酵”。
當然,就目前來說,三種架構模式也各有優缺點,尚不具備絕對的淘汰條件。但我們也必須正視網絡分布式架構在功能、實用性等方面的巨大優勢,加上市場和用戶對新技術的推崇或者還摻雜一點盲目的需求,其發展可能比我們想象中還要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