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是陳忠實1988年開始連續(xù)創(chuàng)作了近4年的小說,于1992年完稿,1993年出版,到了1997年,經過了非常曲折的過程,獲得了中國第四屆茅盾文學獎。這部長篇小說50余萬字,以陜西關中地區(qū)白鹿原上白鹿村為縮影,通過講述白家和鹿家兩大家族祖孫三代的恩怨紛爭,表現(xiàn)了從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歷史變化和命運變遷,堪稱巨作。
但是由小說開篇就有大量露骨的性描述,以及對農民愚昧、封建迷信的尖銳批評,加上國共兩黨的過多描述等原因,雖然早就能成為優(yōu)秀的劇本,但直到2012年才有王全安導演的電影版上映。但混亂的敘事、避重就輕的落點,觀眾對電影并不買賬,豆瓣只有6.2分。
其實小說的讀者想必都很期待文字能轉化成影像,以另外一種藝術形式重新呈現(xiàn)一次,對電影期待的落空,讓觀眾轉而更加期待電視劇。
而前天播出的劇版《白鹿原》,在演員陣容上有張嘉譯、秦海璐、劉佩琦;在容量上85集,足夠將小說每個細節(jié)悉數(shù)囊括,無論在集數(shù)上、量級上、還是影響力上,都堪稱巨無霸,被觀眾譽為可以和熱播的《人民的名義》分庭抗禮的年度大劇。而前天播出的第一集口碑反響也非常好,豆瓣因評價人數(shù)不足而沒顯示分數(shù),但翻看長短評,幾乎清一色的四星和五星,在口碑和評分上和《人民的名義》比也不會相形見絀。

但就在播完第一集之后,《白鹿原》戛然而止,昨晚在原本該播《白鹿原》的時段,安徽衛(wèi)視播出了《耳畔中國》,江蘇衛(wèi)視播了《港囧》,且都未給出明確的說法。那么停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最為廣泛流傳的說法是,4月份集中了太多的大劇,既有《人民的名義》,又有《外科風云》、《繼承人》、《擇天記》,如果《白鹿原》再加入,不利于優(yōu)質劇獲得應有的市場反饋,觀眾也會因為撞檔而應接不暇,因此將《白鹿原》先調整下來,擇機再播。
這個說法站不住腳之處在于,幾個大劇早在兩三個月前就已經定了檔期,在行業(yè)內并不是秘密,如果怕撞檔,為什么不早做調整,偏偏要等播了一集才調整?另外,《白鹿原》4月16日開播,《擇天記》和《外科風云》是次日4月17日開播,就算是上級有關部門頭腦一熱臨時拍板決定撤掉一部,理應遵循先來后到的原則,憑什么停已經和觀眾見面的《白鹿原》而不是從另外兩部其中選一部?所以這個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還有一種說法是小說過多露骨的性描述,上級有關部門擔心觸及尺度高壓線,心存忌憚,于是緊急喊停。
這種說法更是無稽之談。首先,電視劇從立項到劇本到拿到準映許可證,審核都不止一次,并且中間還可能經歷過數(shù)次修改、刪減,也就是說,能夠播出的版本,基本是安全無害的,不會有尺度超線的情況發(fā)生。況且,電視劇的創(chuàng)作者心里本身就有一把相對靠譜的標尺,又有電影版在前,尺度不是問題。
退一步說,即便有一些打擦邊球的畫面,有關部門也拿不準能不能播,需要看觀眾反饋,這種情況在電影《蘋果》上映時出現(xiàn)過,由于觀眾對影片中情欲畫面討論過多,電影被緊急下映。但這顯然也不是《白鹿原》被停掉的原因,第一集明明就很干凈啊!

還聽到一種說法是,電視劇表現(xiàn)了中國人的劣根性和農民的愚昧無知。且不說小說中這些描述符合客觀事實,在電視劇劇本的轉化中,最終肯定是要轉向積極、向上的論調,如果是這方面的原因,在劇本的審查階段就已經修改了,等不到現(xiàn)在,所以這種猜測也不成立。
那么會是什么原因呢?電視劇的播出,涉及的幾個方面有電視劇制片方、上級有關部門、播出的兩家衛(wèi)視、觀眾,再加上映前廣告商,那么去掉上級有關部門這個選項,能決定電視劇去留大權的可能只有制片方和播出的兩家衛(wèi)視了。《白鹿原》的制片方有光中影視、新麗傳媒、佳和輝映等六家,應該很早就和兩家衛(wèi)視簽了播出協(xié)議,像《白鹿原》這種大劇,甚至有可能開拍之前就提前預定了,哪怕拍完之后是比原集數(shù)增加,衛(wèi)視往往也沒有辦法,只能咬牙吃下來,所以制片方已經將首輪出售的版權費收入囊中,不太可能干預播出。

那么還剩下兩家衛(wèi)視能掌握生殺大權,那么是不是他們決定停播?先來看下當晚的收視率情況。從表中可以看到,江蘇衛(wèi)視和安徽衛(wèi)視收視率分別為0.654和0.523,和《人民的名義》4.202相比相去甚遠,相應的,在市場份額上,《人民的名義》12.799,《白鹿原》兩家衛(wèi)視分別為2.010和1.610,這樣的成績,顯然廣告商爸爸非但不高興,給到的廣告費也要比預期的少很多。根據(jù)電視劇實際出售集數(shù)要比預定集數(shù)更多的行業(yè)潛規(guī)則,兩家衛(wèi)視可能本身就花了比預計要多的錢購買了電視劇版權,那么在廣告回收無法達到版權購買成本的情況下,衛(wèi)視緊急喊停不是沒有可能,畢竟衛(wèi)視要賺錢、員工要吃飯,賠本買賣做不得。當然,喊停不等于不播,電視劇握在手上肯定要播,可以等《人民的名義》風頭過了,收視率爭奪不再如此慘烈的時候復播,不失為緩兵之計。當然也有另外一種可能,臨時的停播幾天,讓輿論在網絡發(fā)酵,吸引更多觀眾對電視劇的關注,對收視率的提升有直接效果,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畢竟在豆瓣《白鹿原》是評價人數(shù)不足,而《人民的名義》已經有近10萬條評價了。

最后小編想說的是,如果我的分析沒錯,那么有關部門將不會出來背鍋,電視劇將莫名其妙的停播又莫名其妙的復播,至于停播原因,會成為“不能說的秘密”。不過不管出于怎樣的原因,我都和你們一樣,希望電視劇早日復播,讓觀眾能順利欣賞到這部年度大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