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有新舊,市場有冷暖,人們更愿意將目光投向最新潮的話題或事物。
坦率來講,“數字標牌”,亦或者是臺灣地區稱為的“數位看板”,都不再是一個時髦的話題。包括行業內的數字標牌企業,與前幾年的高調相比,近兩年似乎“蟄伏”起來了,不但在媒體宣傳方面鮮有發聲,在展會上也越來越少見到他們的身影。
而在這樣一種大勢之下,臺灣數位看板多媒體聯盟(DSMA Taiwan)及其成員企業,可謂是其中的“異類”。
臺灣數位看板多媒體聯盟副會長、綠創科技CEO王家俊先生對目前的市場狀況并不意外,他指出,2008年在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團隊的整合下成立聯盟,當初的“數字標牌行業的技術門檻并不高,大大小小的企業爭相涌入也造就了早前幾年行業的大繁榮局面,如今進入成熟期之后,拼‘增值服務’,拼行業化應用就成為了企業生存發展的剛性要求,其中很多競爭力弱小的企業自然就會被淘汰出局,淪為行業發展道路上的‘炮灰’。甚至數字標牌行業也在上演著很多‘大魚吃小魚’的案例,比如久負盛名的數字標牌平臺提供商Scala就被一家服務提供商吞并掉了。”
臺灣數位看板多媒體聯盟會長鄭乾池先生對此十分認同,他認為:震蕩調整的時候,向應用面下沉是一大出路。他以醫療行業為例,認為目前醫療行業的數字標牌應用還比較初級,但是醫療又是非常大的一塊市場,機會很大,大家應該想辦法為醫療行業輸送更多的優秀應用模式;銀行、交通、媒體等應用方面同樣如此,媒體應用方面,能吸引眼球是這一行業的永恒追求,這給了行業內真正有應用理解,有持續創新能力的企業很多的機會。
實際上,不惟媒體應用,數字標牌作為一種更多以顯示手段呈現內容的系統,在任何行業應用中,創新都是關鍵要素。“當然,很多大的機會大的項目往往都透過大企業來完成,小的企業機會很少。而聯盟在做的事情,就是創造一個平臺,作為一個紐帶,讓更多的(中小型)企業參與進來,形成更強大的競爭能力。”鄭乾池會長表示。
對大陸的數字標牌行業來說,倚重硬件的局面并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改觀,鄭會長說之所以在聯盟的名稱中加入“多媒體”的字眼,就是希望將內容的部分拉動起來,從而讓行業更加良性發展。

臺灣數位看板多媒體聯盟會長鄭乾池先生(左)與副會長王家俊先生
這個世界的節奏越來越快,浮躁越來越多。能夠看到臺灣數位看板多媒體聯盟及聯盟成員數年如一日的堅持和努力,我們是應該感到欣慰的。毫無疑問,無論是技術的進步還是產品形態的演變,臺灣數位看板多媒體聯盟始終都走在數字標牌行業發展的前端。再進一步說,現在也只有以臺灣數位看板多媒體聯盟成員為代表的數字標牌企業所展示的,才更像“數字標牌”。
鎧應科技的的大屏幕上,在播放著機場航班信息;承遠科技的異形拼接屏上播放著“維密秀”;精英電腦的顯示器上,還在顯示著餐廳的菜單和價目……如果長時間關注數字標牌行業發展,聯系目前行業的實際狀況,對這樣專業、專注的態度,一定不吝溢美之詞。
仿若上一屆展會,一切似乎都還沒有變。對“舊”的堅守,對“新”的創造,在臺灣數位看板多媒體聯盟的展區體現得淋漓盡致。
“很有意思的一點就是,大陸廠商也許300、3,000臺才做,臺灣廠商30臺甚至3臺也會做。” 王家俊副會長說道。
這大概就是臺灣企業的“彈性”、“韌性”。更加純粹!從數字標牌的角度,我的個人觀點就是,臺灣企業從始至終,大概都沒有把這件事想復雜。因為專注、專業,造就了目前臺灣數字標牌市場幾可謂一枝獨秀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