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一家名為WaverlyLabs的創業公司推出了一款名為Pilot的智能耳機。Pilot最大的特點就是具有實時語音翻譯功能,可以實現多人、多語言、面對面交談的現場翻譯。對于外語不好的記者本人而言,這可是喜大普奔的好消息。有了它,參加國際會議就不用再戴個繁瑣的同聲傳譯設備了;有了它,再采訪老外,“第三者”——翻譯人員就不需要了;有了它,國外旅行再不用擔心溝通不暢了;有了它,勾搭個外國美妞好像也不是什么難事了。
但凡事必有人歡喜有人憂,這對于同聲傳譯設備廠商和同聲傳譯員來講這就不是一個好消息。要知道當前世界上90%以上國際會議都會采用同聲傳譯,每年全球大大小小的國際會議多的數不勝數,博世、飛利浦、臺電等同傳設備廠商每年從此可賺到不少銀子。而同聲傳譯員也是公認的高收入者,國內市場每小時的酬勞高達7千~1萬元。然而Pilot的出現,將會使他們的好日子面臨著終止的危險。
據悉,Pilot智能耳機可支持五種語言,分別是英語、法語、意大利語、葡萄牙語和西班牙語,技術門檻更高的中文翻譯功能也在籌備中。用戶戴上耳機后,聽到的句子可先傳輸到手機中,在手機完成計算翻譯之后,再實時反饋到用戶耳中。目前這款產品市場定價為299美金,如果按照耳機的價格來看,這個價格并不便宜,但如果按照實時翻譯提供的價值來看,這個價格可以說是相當的實惠。

Pilot智能耳機
Pilot所屬公司為美國創業公司WaverlyLabs,其在去年5月首次公布Pilot相關信息后,即引起市場強烈興趣。創始人AndrewOchoa表示,即將推出的Pilot采用的軟硬件包含雙重降噪的迷你麥克風、過濾周邊噪音與雜音的模塊,以及語音識別、機器翻譯以及語音合成等技術,目前還需要借助手機App完成翻譯,但下一代產品可以直接通過獨立耳機完成。
不要以為Pilot可以翻譯5-6種語言就很牛了,還有更牛的,那就是英國公司Mymanu的Clik智能耳機,它可以對超過37種不同語言進行翻譯。那么Clik是如何工作的呢?首先在使用它之前,需要先通過智能手機App下載好不同的語言包,然后再通過藍牙同步并且保存到Clik耳機中。一旦下載并設定好自己的母語,Clik就會自動檢測對方的語音和口音,而這個過程不需要任何數據連接。不過如果你在一個多語言國家,或者在某個會議上有人使用多種不同的語言,那么Clik還會通過云技術來進行實時翻譯。在接收到對方的語言信號后,Clik就會自動開始翻譯,并且根據語句的長短不同,翻譯時間大約在5秒到10秒之間。目前Clik已經進行了四年的研發測試,正在通過眾籌資金的方式來對第二代產品進行改良。
隨著語言識別技術的發展,實時翻譯已不是什么新鮮事物了。GoogleTranslate和微軟旗下的SkypeTranslator都已經在手機App和桌面應用中開啟了語音在線實時翻譯服務。中國的訊飛、百度、搜狗也對此進行得如火如荼。然而Pilot、Clik在這方面的最大創新,就是將這個服務嫁接到了智能耳機當中。這樣的配置能夠讓聽者獲得更好的使用體驗,便捷程度和可使用性都更強了。當然目前還存在著識別準確率和一定延遲的問題,但隨著技術逐漸成熟,并將越來越完善,同聲傳譯傳統設備及同傳譯人的沒落或許真的距離我們不遠了。
智能耳機的崛起
以上談到的實時語音翻譯,只是目前智能耳機其中的一項應用。事實上智能耳機還可以加載很多功能、實現更多用途,今后很有可能替代手機成為人們最常用的可穿戴設備。如今越來越多的廠商將智能耳機作為重點關注的潛在市場和新興利潤增長點。
2016年美國市場調研和咨詢公司GrandViewResearch發布的智能耳穿戴行業報告預言:智能耳機市場將在未來7年迎來全球爆發性增長,估計2022年相關行業年收入將達到74.8億美金。在未來七年內,越來越多的耳機產品將集成音樂播放器、無線、語音、健身監測、數據傳輸、姿勢識別、錄音等附加功能,為市場增長的提供了廣闊機會。在傳統巨頭和智能耳機等創新企業激烈競爭之后,全球耳機市場將呈現全新格局。
AirPods或比AppleWatch更賺錢
談到智能耳機,就不能不說蘋果AirPods,誰讓蘋果擁躉那么多,一舉一動都會引起那么廣泛的關注呢?2016年底千呼萬喚之中的AirPods智能耳機終于正式上市了。與之前的傳統耳機相比,AirPods充分體現了無線智能的特點。這是一款通過藍牙連接的無線耳機,即使在左右兩個耳機之間也沒有任何線纜連接。當你將AirPods拿起來塞進耳朵里,它就會自動開始播放,從耳朵中拿下來時,音樂就會自動暫停。
此外它還可以自動連接到用戶的iPhone、iPad、AppleWatch或MacBook上。AirPods內置了被蘋果稱作W1的處理器,加入了對語音助理Siri的支持,可以識別觸控感應。雙擊AirPods即可激活Siri,Siri可以通過語音控制音樂的音量、快進、查看電池續航以及執行其他任何Siri能夠執行的任務。AirPods還額外內置了加速度計,當檢測到說話的時候,就會讓麥克風開始主動收音,然后過濾掉外部的雜音,讓對方聽到最清楚的聲音。
有人把AirPods稱為繼AppleWatch之后蘋果推出的第二款穿戴式產品、比AppleWatch更具有發展潛力和更具賺錢空間。首先是因為耳機相對手表來講更具使用的剛需性,通話、學習、聽音樂、看片都少不了耳機,且AirPods1288元的價格比AppleWatch的2000多元便宜不少;其次通過語音、觸控等功能,AirPods完全可以實現AppleWatch的時間、消息通知、計步等幾乎所有功能,可與手機進行更好的契合連接;第三,AirPods今后還可以融入導航、購物、集控等更豐富的功能,更具成為蘋果家族控制中心設備的潛能。
耳機更懂你
蘋果強大的影響力無疑對于智能耳機的發展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由此也進一步振奮了業者的信心。平心而論,AirPods確實相當不錯,但如果認為智能耳機的功能就是如此了,那就大錯特錯了,它可以實現的功能還多著呢。如Vinci智能耳機,它可以知道用戶在什么時候喜歡聽什么類型的歌并自動播放。通過內置的人工智能交互系統“ME”,它可以識別命令、學習和對話,用戶無需選擇和打開App,直接跟它說想聽什么,就能智能點歌。Vinci還內置了加速度計、陀螺儀、距離傳感器、光學心率傳感器、GPS、指南針等組件,系統能根據這些數據自動向用戶推薦適合的歌曲,而無需再人工編輯歌單,使用的時間越多,它背后的學習機制就會越懂用戶,用起來就越聰明順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款耳機不需要連接智能手機就能使用。它本身更像是一臺電腦,具有屏幕、16G內存、支持3G、Wi-Fi、無線充電、云音樂服務等。

蘋果AirPods智能耳機
在公眾場所當你聽到嬰兒哇哇哭個不停是不是很煩?在嘈雜的餐館中接打電話是否需要捂著耳朵大聲說話才能通話?現在這個問題通過Doppler公司的HearOne耳機就可以解決。HearOne耳機應用了自適應過濾技術,可以識別并過濾聲音。用戶通過配套應用可以輕松定制自己想要聽到的聲音。如用戶可以關閉嬰兒啼哭的聲音,除了嬰兒啼哭之外可以聽到其他所有聲音;在嘈雜的餐館中需要接打電話時,用戶可以屏蔽背景噪音;只要愿意,用戶在聽音樂時也可以屏蔽周圍的聲音。它的技術原理是將環境中的任何聲音都先會被錄制下來,然后經過或不經過處理重放出來,這一過程速度相當快,用戶不會注意到延遲。
巨頭的加入
不僅是蘋果和一些創新公司,其他世界知名巨頭對智能耳機也充滿了興趣。2016年底索尼在大陸發布一款運動藍牙智能耳機SmartB-Trainer,可以根據運動者心率,從音樂庫中選出與心率相匹配的音樂。除了聽歌,索尼還在SmartB-Trainer里集成了心率、GPS、加速度、羅盤、陀螺儀、氣壓六種傳感器,從而提供多達11項運動數據,此外它還支持IPX5/IPX8防水等級。而三星在2016年夏天就已經推出了自己的無線耳機GearIconX,采用雙耳塞無線連接的設計,并通過藍牙和智能手機等設備通訊。這款耳機集成了4GB音樂內部空間,同時搭載了麥克風和健身追蹤用的傳感器。用戶能夠測量距離、速度、耗時,還能測量用戶的心率和消耗的卡路里數。如果用戶想要調節音量,只需在耳機上觸控操縱即可。在閑置的時候,GearIconX可以放進膠囊盒中收納。同時這個殼子也是它的備用電池,能夠為為其充電。

Vinci智能耳機
耳機替代手機?
AR眼鏡我們都已經很熟悉了,它可以給我們帶來超越現實的奇妙體驗,很多商家也都在推這樣的產品。但AR耳機你知道嗎?耳機也能玩VR?是的,其實原理并不復雜,這是一個將頭戴式耳機和AR智能眼鏡合二為一的名為ORA-X的產品。它的設計與谷歌眼鏡相似,內置了AR透鏡式顯示屏、自動對焦鏡頭,不過這個部分集成在耳機上。AR顯示器平時向上固定在頭帶上,看上去就像是一款普通的藍牙耳機。ORA-X耳機的音質表現非常不錯,在使用各種AR應用時可以提供較好的音質體驗。另外,耳機外罩上集成了觸摸板,可以方便地實現操控。同時ORA-X也是一款移動電腦,可以獨立運行AndroidAR應用。你可以使用ORA-X玩游戲、看視頻、查郵件,而這一切都會以AR的方式呈現,非常酷。ORA-X最棒的部分在于它雖然內置攝像頭,但卻不像谷歌眼鏡那么具有侵略性。比如在健身房跑步,戴著它聽歌,看上去就像普通藍牙耳機一樣,但將AR顯示器放下來,就能看到自己的運動數據。ORA-X面向開發者開放SDK,這意味著它可能會擁有眾多豐富、獨家的應用程序。
ORA-X的奇妙創意以及前面所述的智能耳機應用讓人腦洞大開,有人預言未來手機將有可能將被智能耳機替代。因為隨著虛擬助手、聊天機器人和可穿戴設備的興起,用戶會越來越多習慣通過"聽說”或“手勢”而非操作手機屏幕來傳遞信息和操作指令。無線耳機可以將通知和信息“說給”用戶,觸覺反饋技術將通過振動通知用戶發生的事件。智能眼鏡只需輕拍或手勢等動作,就會拍攝照片和視頻或顯示相關信息。而且由于智能眼鏡投射到眼睛中的圖像會比顯示在手機屏幕上的圖像更大更清晰,會更受到用戶的接受喜歡。配合技術和應用程序的進一步完善,智能耳機與智能眼鏡及其他可穿戴設備的整合,將會創建遠超過現有手機的體驗。它讓用戶感覺不再是操作一個設備,而認為它就像自己身體的一部分那樣自然。

ORA-X智能耳機
潛力最大的可穿戴設備
近年來可穿戴設備不可謂不火,但這種火后面總有些“江山代有新品出,各領風騷沒幾天”的感覺。無論是智能手環還是智能手表,都在風行一陣后就漸漸勢微了,這是可穿戴的倦怠期問題,在缺乏必要使用性的情況下,額外添加的設備很容易在新鮮過后被棄置一旁。而耳機作為當前使用量最大以及使用時間最長的外設之一,功能的添加對于消費者的使用習慣影響最小,是解決當前可穿戴設備審美疲勞的最優選擇。此外智能交互是大趨勢,而智能耳機不僅可進行音頻輸出入,還集成了語音識別、觸控、手勢識別等豐富功能,是人機交互的重要入口,應用價值大幅提升。
目前智能耳機的市場規模并不大,還處在行業變革的前期,但發展速度非常快。不管是傳統耳機廠商,還是如蘋果、索尼、三星、LG、華為這樣的國際巨頭,或是越來越多的創新者都在涉足這一領域,就連明星也被吸引進來,如2015年汪峰創立了智能耳機品牌FIIL。2016年FIIL銷售了10萬部,這對于一個不到兩年的新興品牌來講,已經是相當好的成績了。
公司CEO鄔寧在分享總結中表示,智能耳機大規模普及預計會在未來3到5年,初期進入不建議大而全,可以先從輕智能入手。因為AI、語音、人機交互等技術目前還有一些瓶頸,盲目加入會導致風險增大,復雜故障率及成本提高。可以先基于用戶需求和場景,按照所掌握的技術和對產品的理解,給消費者貼心易用的輕智能功能,而不是軟硬件的盲目疊加。如無線、降噪和便捷的操控都是已經被市場充分認可的剛需,運動場景下的計步、心率也是剛需,還有一些用戶個性化設置以及固件更新也已經證明是用戶非常歡迎的。當然也可以加入一部分人機交互功能,看作是帶給用戶的一個樂趣或者部分用戶在特定場景下愿意使用的功能,而不是利益點。
除此之外,電池續航能力、芯片計算能力、算法的優化也是目前智能耳機面臨的一些問題,也正因此,可提升和暢想的空間還很大。對于長久缺乏創新的耳機領域來講,智能耳機的出現無疑是近年來最大的亮度,即是機遇也是挑戰,業內外廠商及創新者、資本等各方的紛紛加入讓我們對此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