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愛奇藝泡泡正式上線,愛奇藝首席技術官、泡泡社區創始人湯興回憶說,“坦白說,很艱辛,最早連產品經理都找不到,因為這件事成功的可能性非常低。”在此之前,愛奇藝曾經嘗試過做社交產品,不過產品后來默默下線。“泡泡成立的時候我說要真正投入做這件事,即使失敗了,至少要知道愛奇藝為什么做不成社交。”
上線兩年,泡泡今日公布了最新數據,其以影視IP和明星為核心,打造粉絲娛樂互動體驗圈,另外泡泡推出內容宣發平臺“泡泡矩陣”,發力泛娛樂視頻內容宣推,愛奇藝泡泡社區日活躍用戶最大值為6849萬,用戶在使用泡泡社區后,其愛奇藝App日均播放時長相對未使用前增長24%,月啟動次數相對未使用前增長160%。

愛奇藝首席技術官、泡泡社區創始人湯興愛奇藝首席技術官、泡泡社區創始人湯興
視頻平臺的社交探索
在此之前的2016年4月,阿里巴巴曾經將收購來的天天動聽改為阿里星球,產品包括音樂播放器、粉絲社交、直播等眾多功能,但到了當年底,平臺發出公告,阿里星球將停止音樂服務,回歸粉絲運營社區,但該產品在今年3月以后再也未進行版本更新。
湯興介紹說,之所以做粉絲社區是社交是每一個互聯網App要解決的問題。“對一個獨角獸而言,社交永遠是不可逾越的大山,因為每家公司都希望把用戶留在平臺,產生用戶黏性,而非像流水,有內容就來,沒內容就走。我們知道創新很難,做社交也很難,在一個已形成龐然大物的APP里去做社交做社區更加困難。”
湯興表示,愛奇藝做泡泡的初衷是將用戶留在平臺,特別是對于視頻網站而言。“大家經常會說你有獨家內容、優質內容,我會來,但沒有了我就去下一站。究竟怎么能將用戶留在平臺,社交永遠是結果,不是目的。”
按照一般的用戶行為,在觀看了內容后會有互動、交流、發帖的需求,會去貼吧、豆瓣產生評論。愛奇藝希望能縮短這一路徑,讓用戶在平臺滿足他的所有訴求。
粉絲社區與影視宣發
而對于視頻平臺而言,粉絲社區也意味著宣發渠道。據湯興介紹,目前已經完成了從明星圈、影視圈在往文學、漫畫、動漫、游戲、時尚和直播這些圈子的布局,正在愛奇藝App生態圈里打通所有閉環,對這些科目有興趣的用戶,可以自發組織自己的圈子,平臺通過視頻內容以及和圈子內容之間的聯合互動,用戶在一個圈子里討論某個話題時,會直接被關聯到相應的短視頻,相應的短視頻也會關聯到相應的長視頻,同樣用戶在泡泡圈子里也能直達相應的電影、電視劇。
湯興介紹說,泡泡社區參與了《中國有嘻哈》整個宣發過程,《中國有嘻哈》宣傳視頻導流6382.6萬,其中《中國有嘻哈》圈子人數達到了759萬,討論帖數2210萬。從預熱、熱播到收官,泡泡社區圍繞《中國有嘻哈》共計推出了13期話題活動。“這個節目剛剛開始的時期,泡泡社區的作用是巨大的。”
基于此,泡泡社區日前發布內容精準宣發平臺“泡泡矩陣”,通過AI技術,向上對接內容生產方,其提供作品發布、大數據、變現、粉絲管理功能,向下鏈接泡泡社區,通過AI系統識別用戶的潛在意圖,建立細分類別的用戶行為模式,并將這些結果應用在泡泡社區的個性化推薦和受眾畫像等領域。
此前在在愛奇藝iJOY悅享會上,愛奇藝創始人、CEO龔宇曾表示,AI已經成為愛奇藝在內容生產、洞察用戶及內容分發過程中的基礎設施。數據顯示,當前愛奇藝基于機器學習的多時間窗口預測中,電影票房預測,提前半年方差準確率高達77%;電視劇流量預測方面,提前半年到一年的方差準確率均高達88%。
對于未來泡泡社區的商業化,湯興表示,他們發現,在張藝興的圈子里去發張藝興新的專輯,專輯訂購量遠遠超過預期。愛奇藝也正在嘗試和內部的電商部門合作,做相應的IP衍生品。“我們最終還是希望服務于粉絲,而不是去索取什么東西。對于變現來說,所有的變現都伴隨用戶而來,只要有用戶在那,你的變現有更多的方式來解決。目前我們更關注的是整個生態,怎么幫助內容生態的循環,幫助內容產業往前發展,以及幫助粉絲在這個生態中有更大的話語權。”